2018年高考志愿填報6大常見騙術
2018-12-20 16:29:34網絡整理
1.謊稱有“內部指標”,能操作“低分高錄”
防范提醒:既不存在所謂的“內部指標”,也沒有人能突破政策規定“操作”高校錄取。
2.自主招生、定向招生詐騙
防范提醒:經教育部或省教育廳批準可以進行自主招生的高校已對社會公布,參加自主招生的考生既要達到高校自主招生測試合格標準,還要參加高考,并達到高校所在批次錄取控制分數線,由高校按招生章程公布的相關規則擇優錄取。
3.無中生有,以“補錄”行騙
防范提醒:高考補錄是各招辦對落榜考生進行的網上公開征集志愿錄取,并不針對具體個人,更不會以此索取錢財。考生和家長應當多查證、多咨詢國家公布的正規報考咨詢點或者網站。
4.偽造查分網址
防范提醒:查分請認準教育部查分網站,可不要輕易在其他網站上輸入自己的個人信息。
5.交錢即可上軍校
防范提醒:軍校招生與其他高校招生一樣,有嚴格的程序和規定。軍校招生沒有計劃外名額,軍隊和武警部隊不允許任何個人私自攜帶招生公文,招生過程不存在向考生或家長展示公文這一環節。考生收到錄取通知書后,要通過官方指定的查詢渠道進行查詢驗證,分辨真偽。
6.“大數據”報志愿,收取天價咨詢費
防范提醒:大數據填報志愿的問題,還是要謹慎,很多網上“大數據”報考,可能只是營銷的噱頭,許多機構根本沒有所謂的高招數據庫。
溫馨提示:
提醒廣大考生和家長應從正式渠道了解、確認考試招生政策和信息,一旦遇到謊稱花錢能上好大學、好專業,分數不夠也能上大學等情況,要保持清醒頭腦并及時報警,切勿輕信各種團伙和個人的蠱惑以致上當受騙,遭受各種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