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專業“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考生如何選擇?
2018-12-20 10:53:45網絡整理
一年一度的高考即將到來,今年首批“00后”即將走進高考考場。而2018年高考引起大家關注的,還有大數據、機器人工程等成“爆款”新專業。專業的冷熱確實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曾經非常火爆的熱門專業,十年之后可能經常找不到對口工作,而昔日不被人看重的專業可能變成熱門專業。因此,考生在選擇報考專業時,不僅要看專業名稱是否新穎動人,更重要的還是看是否符合自己的興趣和專長。因為專業冷熱不是恒定的,尤其是時代發展變化越快,未來機遇越是難以預測,適合自己才是最好的。
3月15日,教育部印發《關于公布2017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的通知》,高校共新增本科專業2311個。2017年新開設“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高校數量達250所。第一批成功申請該專業的高校共有3所,為北京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及中南大學,于2016年2月獲得教育部批準。2017年新增“機器人工程”專業的學校有近60所,預計到2020年,中國人工智能(AI)產業規模將超過150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1萬億元,如此快速的增長和發展必然會產生大量的人才需求。2017年還增設“網絡空間安全”一級學科,共有18所高校本科開設“網絡空間安全專業”,16所高校新增了“信息安全”專業。
新設的專業通常是順應時代的變遷而設立的,反映了社會和科技發展的現實需要,有的甚至是有些超前,可謂“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預見了未來人才需求的趨勢。如今社會發展很快,大學設置新專業,主要是為了適應社會各方面需要,特別是應用類新產業的變化,比如互聯網相關的領域更新換代極快,需要培養大量的專業人才參與研發。人工智能、大數據技術引領科技潮流,大學設立相應專業也就順理成章。學校自身設置專業也會考慮招生、就業等因素,只要招生容易,就業也不困難,學校就有動力設置新的專業。
人們對一些專業的看法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改變。如電競專業從最初被批“玩物喪志”,到如今走進全日制本科高校甚至全日制重點本科高校的課堂,培養游戲策劃和電子競技運營與節目制作人才。
不過,高校新設專業也有一些受人詬病之處。曾有機構問卷調查高校新專業設置存在的問題,57.6%的受訪者指出某些專業人才培養定位不明,學生成為“小白鼠”;48.1%的受訪者認為高校新專業設置一味趕時髦,噱頭大于內容;47.4%的受訪者認為師資、場地、設施不配套,壽命短;35.6%的受訪者認為其廢立隨意,缺乏科學論證;35.5%的受訪者指出招生簡章說明不清楚或夸大其詞;29.8%的受訪者認為功利主義導向,忽視學術研究。某211高校學生陳清(化名)所就讀的媒體創意專業設立于2011年,只招收了三屆學生,2014年就停止招生。該學生反映“很多課程并不能提供給我們真正需要的知識和技能。課上所學也不能讓我們很好地跟上媒體領域的最新發展趨勢。”
當高校僅僅考慮經濟收入和學校規模等利益因素時,一有新的社會熱點領域出現,就會一窩蜂地設置與其相對應的專業。另外,有些學校盲目跟風開設的專業,名稱很時髦但卻不一定有相應的師資和教學條件。一個典型的例子是,前些年動漫產業發展很快,很多學校創辦動漫專業,但動漫產業對專業人員的水平要求很高,結果導致人才培養輸出與市場需求不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