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范類院校解析及師范類專業選擇報考指導(2)
2018-12-20 09:32:53網絡整理
特征三:課程設置師范特色強
同樣是中文系,山東師范大學的學生就比山東大學的學生多學三門課程:教育學、心理學、教育心理學。實際上,這三門課程也是師范院校課程設置的“老三門”,同一個專業的其他課程設置與非師范院校沒什么太大區別。對于很多師范專業學生來說,掌握這三門課程,就省去了備考教師職業資格證的麻煩,具備了走上教師崗位的通行證。但是,也正是由于師范院校長期以來培養師范生教師職業技能的課程只有這三門,且課程內容更新速度不快,使得如今的師范生在職業技能上不再像過去有明顯優勢。
目前在師范院校任職的楊澤忠教授,其間也曾在上海交通大學深造,他認為,師范院校學生的學習態度相對于綜合大學的學生來說會好很多,因為師范畢業生從事的工作大多與教育相關,因此學校偏重學生教學技能和教學心理方面的培養。在教學大綱和教學標準上也與非師范院校和非師范專業不同,主要區別在是否開設教育學、心理學、教育心理學(也稱教學方法導論)等三門課程。
特征四:師范專業學費低,補貼高
很多人報考師范院校或者師范專業,除了興趣使然之外,也有出于學費相對較低的考慮。長期以來,師范院校和師范專業的學費相對其他院校和專業而言要低很多,且2007年開始,教育部在其直屬的6所師范大學中施行“免費師范生制度”:志愿服從分配到農村進行基礎教育的師范專業學生,只用繳納一定的書本費和代辦費即可入學。
事實上,在這項政策之前,首都師范大學就對其招收的師范專業學生全免學費了。而全國各級師范院校的學費也普遍較低:廣西師范大學師范生的學費僅僅為2150元/學年,非師范生也只有3250元/學年;遼寧師范大學、沈陽師范大學的師范生學費也在3500元/學年左右。從整體上來看,師范生的學費大致不超過3500元/學年。
此外,較高的生活補貼也是很多家境一般的考生報考師范大學的重要原因。在華東師大,免費師范生每月的生活補貼為439.50元,其中39.50元是每位在校本科生都可以享受的學校補貼。也就是說,免費師范生的補貼比普通學生高出了400元,而這一標準在北師大甚至更高。
特征五:非師范專業遭尷尬?
“和原來想象中的不一樣,早知如此還不如去讀普通學校的專業。”謝同學2009年畢業于武漢一所部屬師范大學的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屬于典型的師范院校非師范專業畢業生,畢業前的招聘會上他徹底“體驗”了一把尷尬:想做老師,但卻遺憾沒有教師資格證;投了幾家當地的企業,也因為企業對師范院校固有偏見沒有拿到OFFER。面對記者,他很后悔當年填報志愿時貪圖學校的名氣而放棄了同城的另一所理工科院校。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師范院校大量增設非師范專業,許多師范院校的非師范專業在數量上已超過師范專業。“這樣很容易使得師范院校缺乏熏陶師德的校園氛圍和環境。”廈門大學的潘懋元教授對于師范院校盲目開設非師范專業的現象很是不解。但是在“做大做強”的心理作用下,師范院校對于增設非師范專業還是趨之若鶩。
采訪過程中,很多老師對于師范院校中非師范專業的發展持謹慎態度,相對于師范類專業,師范大學中的非師范專業的地位和質量都在面臨挑戰。“一來,這些非師范專業的課程模式和培養模式與師范專業別無二致,很容易不倫不類,師范的技能沒掌握好,專業的學習也不夠深入,與非師范院校畢業生相比也沒有競爭優勢;二來,師范院校向來是師范專業的領地,非師范專業在學校受到的重視有限,特別是在地方師范院校中。”楊澤忠教授這樣解釋他不看好非師范專業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