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報志愿要注意哪些專業變化?
2018-12-19 13:21:11網絡整理
新興學科井噴式增長
這兩天,湖南益陽理科考生曾慧翻閱報考指南時,發現很多學校都設置了新專業。每次遇到有關大數據、人工智能方面的專業,她都會用筆標記下來。由于這些專業剛剛興起,可供參考的歷年分數線和具體招生數據并不多,“只能靠著感覺‘沖一沖’”。
和每一個變革的年代一樣,與社會需求和國家發展緊密相連的各類新興專業,正悄然走進考生與家長的視野。
今年,西安交通大學新增人工智能試驗班、大數據專業。中國傳媒大學新增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和經濟學(數字經濟方向)。西南大學新增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等4個招生方向。
此前,教育部公布的《2017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顯示,全國高校共新增本科專業2311個,重點包含人工智能、大數據技術、機器人工程等。今年,這些新增專業首次招生。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車……過去幾年,此類產業公司層出不窮,幾乎同時,對新興產業的人才需求也大量增加,高校中相關專業的設置也呈現井噴的態勢。
2016年年初,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首次出現,當時教育部公布的《2015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中,僅北京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南大學3所高校獲批設置該專業。去年,獲批新增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的高校達到了32所。今年,中國人民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廈門大學等250所高校將新開設該專業。
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的開設高校數量連續兩年以近10倍的速率增長。
專業的開設僅僅只是開始,教育部正鼓勵高校籌建相關學院和研究中心。6月初,教育部發布《高等學校人工智能創新行動計劃》,鼓勵有條件的高校在充分論證的基礎上建立人工智能學院、人工智能研究院或人工智能交叉研究中心。
“戰略性新興產業是知識技術密集、物質資源消耗少、成長潛力大、綜合效益好的產業,對經濟社會全局和長遠發展具有重大引領帶動作用。”福建省教育考試院副研究員羅立祝長期從事高校招生考試政策研究,他建議考生與家長要敏銳捕捉節能環保、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快速發展對相應人才需求的難得機遇,結合自身的興趣與特長,報考相關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