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

          熱門城市 | 全國 北京 上海 廣東

          華北地區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內蒙古

          東北地區 | 遼寧 吉林 黑龍江

          華東地區 | 上海 江蘇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東

          華中地區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區 | 重慶 四川 貴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區 | 陜西 甘肅 青海 寧夏 新疆

          華南地區 | 廣東 廣西 海南

          • 微 信
          首頁 > 高考總復習 > 高考地理復習方法 > 高考地理14個經典易錯點,一輪復習必須攻下來!

          高考地理14個經典易錯點,一輪復習必須攻下來!

          2018-12-13 13:31:36搜狐教育

            易錯點1

            對地圖三要素理解不清

            易錯分析

            (1)忽視圖中的指向標,仍然按照“上北下南”的方法判斷方向;

            (2)對比例尺理解錯誤,不清楚比例尺的縮放狀況。

            同學們在復習中要關注以下相關知識:

            一、如何在地圖上確定方向

            1.在一幅地圖上判斷方向,首先要看是否有經緯網或指向標。

            如果有經緯網,則根據經緯線的走向判斷(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如果有指向標,則根據指向標的箭頭方向來判斷(一般箭頭指向北方);

            在沒有經緯網和指向標的情況下,按照一般規律來判斷(面對地圖,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2.在有經緯網或者指向標的情況下,由于其方向與普通情況不一致,同學們極易判斷錯誤,判斷時可轉換試卷或者書本的角度,使其與我們習慣的方向一致(即面對地圖,上側為北方),然后進行判斷。

            3.以上情況為平面上方向的判斷。在宇宙空間中,如地球公轉示意圖中,只有東西方向,且方向根據地球公轉的情況來判斷(地球公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

            二、比例尺復習點睛

            1.比例尺的縮放

            地圖比例尺縮放的計算中常出現“放大(縮小)”、“放大到(縮小到)”和“放大了(縮小了)”等問題。

            比例尺“放大到”原先的幾倍就是原比例尺乘以幾;“放大”幾倍或“放大了”幾倍是比原比例尺多了幾倍。

            例如:“放大到”2倍,就是原比例尺乘以2;“放大”或“放大了”2倍,就是原比例尺乘以3。

            同樣,原比例尺“縮小”或“縮小了”1/5,則原比例尺乘以4/5;“縮小到”1/5就是原比例尺乘以1/5。

            2. 圖幅的縮放

            圖幅的縮放是面積的縮放,而比例尺的縮放是長度的縮放。例如,比例尺放大到原圖比例尺的2倍,則圖幅面積放大到原圖面積的4倍。

            3.實地范圍和紙張大小已定,繪制地圖時要求確定比例尺的大小

            其方法是先用紙張的長度除以實地長度,得出長度比例尺,然后用紙張的寬度除以實地寬度,求出寬度比例尺,然后比較長度比例尺和寬度比例尺的大小,只能選用較小者或比較小者更小一些的比例尺,而絕不能采用大于較小者的比例尺。

            例如:用長和寬各1米的紙張繪制中國地圖,可根據紙張長度和中國東西距離(約5200千米)求出長度比例尺為1∶5 200 000,根據紙張寬度和我國南北距離(約5 500千米)求出寬度比例尺為1∶5 500 000。然后可以得出在這張紙上繪制的中國地圖比例尺不得大于1∶5 500 000。

            4.比例尺的大小與坡度大小、風力大小的關系

            (1)等高距和等高線疏密程度相同時:比例尺越大,坡度越大;比例尺越小,坡度越小。

            (2)等壓距和等壓線疏密程度相同時:比例尺越大,風力越大;比例尺越小,風力越小。

            (3)等高(壓)線疏密、比例尺、圖幅相同時:等高距(等壓距)越大,坡度越大(風力越大);等高距(等壓距)越小,坡度越小(風力越小)。

            5.比例尺的大小是指其比值的大小,即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同樣的圖幅表示的實際范圍越大,其內容就越簡略;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同樣圖幅表示的實際范圍就越小,其內容就越詳細。

            易錯點2

            等值線彎曲狀況判斷不準

            易錯分析

            同學們易對影響不同等值線彎曲的因素沒有理解和掌握,且不能根據題目中給出的條件來分析問題而出錯。

            在復習中要重點關注以下內容:

            一、等值線的彎曲凸起部分一般都符合“凸高為低,凸低為高”的高低變化規律。如果記憶不牢或者怕記憶不準確,可采用下面兩個方法來確定:

            (1)垂線法

            在等值線圖上彎曲最大處的兩側作各等值線的垂線,方向是從高值指向低值。若箭頭向中心輻合,則等值線彎曲處與兩側相比,為低值區;若箭頭向外圍輻散,則等值線彎曲處與兩側相比,為高值區。

            (2)切線法

            在等值線彎曲最大處作某條等值線的切線,比較切點與切線上其他點的數值大小。

            若切點數值小于其他點的數值,則為低值區;若切點數值大于其他點的數值,則為高值區。

            二、等值線的特征

            1.同線等值:即不管是什么類型的等值線,在同一條線上,其地理特征的數值相等。如同一條等高線上,海拔相等;同一條等震線上,烈度相等。

            2.等值線應為閉合曲線:任何一種等值線,都應是閉合的曲線,雖然在圖中可能看到不閉合,這是因為受圖幅大小的限制,如果圖幅非常大的話,它一定是閉合的。

            3.等值線一般不相交、不重合:由于一條等值線上的值是固定的,因此同一個點只可能在某一條等值線上,但等高線在陡岸處可能重合。

            4.等值線密集的地方,表示該地理要素在單位距離內的變化幅度較大,反之則較小。

            如果是等高線,則坡度較大;如果是等壓線,則水平氣壓梯度力較大;如果是等降水量線,則降水的變化幅度較大。

            易錯點3

            經緯網的特點不能靈活運用

            易錯分析

            容易出錯的地方:

            (1)對經緯線的長度變化特點判斷不清,容易受視覺的誤導,誤以為相鄰兩條經線在不同緯度間隔的距離相等。

            (2)不能正確比較比例尺的大小。

            (3)方向判斷錯誤。圖中經緯線均為曲線,極易使同學們形成視覺誤差。

            (4)對有關地球運動部分的時間計算和太陽高度等內容判斷錯誤。

            解答有關經緯網判讀的試題應注意以下內容:

            一、經緯網地圖上的長度

            1.所有的經線都是等長的半圓,理論上講為赤道長度的一半。而緯線的長度則是從赤道向兩極遞減,赤道最長,南北緯60度的緯線圈為赤道長度的一半。

            2.同一經線上,緯度相差1°的地點間隔的實際距離是111千米(也有的教輔上是110千米,做題過程中同學們可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最簡單的進行計算,下同)。

            同一緯線上,經度相差1°的地點間隔的實際距離是111千米×cosθ(θ為該緯線的度數)。

            3.根據上述內容可以推斷出,相鄰緯線之間的長度間隔相等;相鄰經線之間的長度間隔不相等,在赤道處最大,在極點處為0(這點在圓柱投影圖中尤為重要)。

            二、根據經緯網或者經緯度判斷方向

            1.在有經緯網或者經緯度的情況下,南北方向可以直接根據緯度判斷,較為簡單。

            難點是東西方向的判斷,地球自轉的方向無論南北半球都是自西向東,兩點間判斷方向要取最短距離,即兩點間的劣弧段。

            也可按照經緯度來判斷,若兩地分別位于東、西經度,把兩地經度相加,如果兩地經度和小于180°,則東經的地點在東邊,西經的地點在西邊;如果兩地經度和大于180°,則東經的地點在西邊,西經的地點在東邊;如果兩地經度和等于180°,則兩地互為東西方向,即說兩地任意一地點在東邊,另一地點在西邊均可。

            2.在以極地為中心的俯視圖中,應該按照地球自轉方向來確定東西方向(注意按照劣弧的方向來判斷);而就南北方向來說,不能直接按照兩地的緯度去判斷,應該注意沿線運動中,其南北方向有一個轉折點(即從極點做該線的垂線,垂足丙為轉折點),從經過轉折點的前后分別找出其運動的南北方向。

            三、球面上兩點間最短距離的判斷

            球面上任意兩點的最短距離是過這兩點的大圓的劣弧。

            我們常見的大圓主要有三類:經線圈、晨昏圈和0°緯線圈即赤道。

            如果所討論的點位于這三個圈上,則其最短航線可以確定,按照兩點間的劣弧判斷即可。

            1.若兩地經度差等于180°,過這兩點的大圓便是經線圈,過兩極點為最短航程,具體又分為三種情況:

            (1)同位于北半球,最短航線方向一定是先向北,過極點后再向南;

            (2)同位于南半球,最短航線方向一定是先向南,過極點后再向北;

            (3)兩地位于不同半球,這時需要討論,確定過哪個極點的為劣弧,再進行分析。

            2.兩地經度差不等于180°,則過兩點的大圓不是經線圈,而與經線圈斜交,最短航程不經過兩極點,而是向兩極方向靠攏,可分為兩種情況:

            (1)甲地位于乙地的東方,從甲地到乙地的最短航線方向為:同在北半球,先向西北再向西南;同在南半球,先向西南,再向西北;位于不同半球時需要討論,方法同上。

            (2)甲地位于乙地的西方,從甲地到乙地的最短航線方向為:同在北半球,先向東北再向東南;同在南半球,先向東南,再向東北;位于不同半球時需要討論,方法同上。

            易錯4

            等高線地形圖判讀不準

            易錯分析

            容易出錯的地方:

            (1)不會根據等高線判斷地形;

            (2)不會在等高線地形圖中判斷相對高度;

            (3)不理解等高線地形圖的實際應用;

            (4)習慣性地認為站在高的地方一定能夠看到低的地方。

            復習時要重點掌握以下內容:

            一.等高線地形圖的常見規律及綜合運用

            1.數值計算和數值規律

            (1)同線等值,鄰線可等值也可相差一定值。等高距全圖一致。

            (2)兩點間的數值差,有如下三種情況:

            ①兩點都在等值線上,則兩點數值確定,數值直接相減;

            ②如果一點在線上,一點不在,則在線上的點數值確定,不在線上的點數值不確定,為一范圍,則求出的數值差也是一范圍;

            ③如兩點都不在線上,則數值都為一范圍,則求出的數據差也為一范圍,且兩個范圍相減時,其中一個范圍的大值減另一個范圍的小值,前者的小值減后者的大值。

            注:若有等值線重合如等高線的陡崖處,計算數值差與此方法相同,也可由此得出以下公式:

            ①陡崖頂部的絕對高度(H)計算公式為:M≤H<(M+d),M為陡崖處會集的等高線最大值,d為圖中的等高距。

            ②陡崖底部的絕對高度(h)計算公式為:(m-d)

            m為陡崖處會集的等高線最小值,d為圖中的等高距。h≤m,m為陡崖處會集的等高線最小值,d為圖中的等高距。

            ③陡崖的相對高度(ΔH)計算公式為:(x-1)d≤ΔH<(x+1)d,x為陡崖處會集的等高線條數,d為圖中的等高距。

            2.綜合應用

            (1)與氣候結合

            ①地勢升高1 000米,氣溫下降6℃;②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③陽坡熱量條件好,陰坡相反;④盆地不易散熱,又容易引起污染空氣的滯留。

            (2)與河流水文結合

            ①由山谷的分布,判斷河流的位置及流向;河流上游海拔高,下游海拔低。

            ②水庫壩址宜選在峽谷地段(水平距離窄,垂直落差大);水庫庫區宜選在河谷、山谷地區或“口袋形”的洼地、小盆地,這些地區不僅庫容大,且有較大的集水面積。

            (3)與運輸線路結合

            ①鐵路、公路應建在坡度平緩的地區,翻山時應選擇緩坡,并通過鞍部;要利用有利的地形地勢,充分考慮路線的長短、坡度、少過河建橋;避免通過高寒區、沙漠區、沼澤區、永久凍土區、地下溶洞區等。

            ②引水線路的選擇應盡量讓水自流。

            ③輸油管道的選擇,路線盡可能短,盡量避免通過山脈、大河等。

            (4)與“點”的區位結合

            ①工廠區位的確定要從多方面進行分析,對環境有污染的廠礦,要選擇河流下游,常年主導風向的下方;

            結合地質、地形條件,工廠宜選在地基堅實、等高線間距較大的地勢平坦開闊的地方;

            從經濟效益考慮,要盡量接近原料、燃料、水源等資源產地;

            若是電子、半導體、感光器材廠等需要建在空氣清新、環境優美的地方。

            ②港口的建設應選擇在避風深水海灣,避開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引起航道淤塞)。

            ③氣象站應建在坡度適中、地形開闊的地方。

            ④療養院應建在坡度較緩、氣候宜人、空氣清新的地方。

            (5)與農業生產結合

            根據等高線地形圖反映出來的地形類型、地勢起伏、坡度陡緩,結合氣候和水源條件,因地制宜地提出農林牧漁業合理布局的方案,如平原地區發展耕作業,山地、丘陵地區發展林業。

            二.可視問題

            高考中經常出現判斷等高線地形圖中兩點是否可視的問題,在做這類題目的時候要特別注意觀察兩點之間是否有山脊、山峰的阻擋,可用地形剖面圖加以證明,如果兩點分別位于山頂和山腳,還要注意凸凹坡的問題。

            在形態上,凹坡是下部坡度緩,上部坡度陡;凸坡則下陡上緩。在等高線地形圖上,凹坡等高線外疏里密;而凸坡則外密里疏。

            同學們可以這樣來記憶:

            凸坡:等高線里疏外密,所以上緩下陡,看不見山腳。

            凹坡:等高線里密外疏,所以上陡下緩,能看見山腳。

            易錯5

            時間計算能力差

            易錯分析

            同學們易出錯的地方:

            (1)在圖中找不到地方時或者區時的有關信息;

            (2)運用地方時計算公式時出錯。

            同學們在復習時要關注以下內容:

            一、地方時計算

            1.掌握常見的有關地方時的信息。

            某地白天的正中間時刻、某地一日內太陽高度最大、某地一日中物影最短、某地太陽位于最南或最北(極夜區除外)、某地物影位于最北或最南(極夜區除外)、位于平分晝半球的經線上等信息均表明該地所在地方時為12:00;赤道上日出地的地方時為6:00,日落地的地方時為18:00。

            2.有關地方時的知識點。

            (1)地方時的概念:同緯度地區,因經度不同而產生的不同時刻。

            (2)求地方時的依據:經度每隔15°,地方時相差1小時;經度每隔1°,地方時相差4分鐘。

            (3)地方時的計算:所求地點的地方時=已知地點的地方時±兩地的經度差×4分鐘/1°。

            【注】①加、減原則:“東加西減”,即所求地點在已知地點東邊的用加,在已知地點西邊的用減(注意這里的東西方向是人為規定的,以180°經線為分界線,順著地球自轉方向,越靠近180°經線的地方越在東邊)。

            ②兩地經度差計算:同側相減,異側相加。已知地點與所求地點都在東經度(或西經度)時,用較大的度數減去較小的度數,其差值即為兩地的經度差;若已知地點與所求地點一個在東經度,一個在西經度,則將兩地的經度數相加,其和即是兩地的經度差。

            3.很多同學在進行地方時計算時出錯的原因都是對公式掌握不夠熟練,或容易出現思維混亂的現象。

            建議這些同學在進行計算時把計算公式寫出來,按照計算公式將已知條件代入,一步一步地計算,千萬不要只動腦不動手,否則計算能力差的同學極易出錯。

            二、區時計算中要注意的細節問題

            在進行區時計算時,很多情況下不是因為同學們不會做而是因為在做題時不注意細節,沒有看清題意而出現錯誤,所以在做該類題目時一定要注意以下幾個細節:

            1.已知經度求該地所在的時區——經度數除以15,小數部分“四舍五入”

            例:新加坡(104°E)——104÷15≈6.9,屬于東7區。

            2.在區時計算上我們一般說時間值大的在“東”,即:同是東經度經度值越大,時間值越大;同是西經度經度值越小,時間值越大。

            3.注意世界上一些重要地區的時區,如北京(東8區),倫敦(0時區),紐約(西5區),洛杉磯(西8區)。

            4.注意給出的地點位于東時區還是西時區。

            5.看清楚題目要求的地點是在所給地點的東方還是西方。

            6.根據東西方向,判斷計算時是用加法還是用減法。

            7.看清楚題目給出的時間是24小時制還是12小時制,如不要把下午3點當作3點來計算。

            8.看清楚題目要求的是地方時還是區時,是求哪個時區的區時。

            9.為了避免錯誤,計算時最好按行書寫,便于對照。

            三、新舊一天的問題和日界線

            1.新舊一天或者日界線的問題,是地理學科的一大難點。

            常見的題目有兩類:

            一是給出日界線,要求根據兩條日界線的特點找到其他信息;

            二是給出其他信息,要求找出日界線的位置,然后進行其他解答如描述新舊一天所占的范圍或者比例。

            解答第一類題,同學們應掌握日界線的一般規律,確定日界線的類型(人為日界線還是自然日界線),根據不同日界線的特點找到有用信息。

            解答第二類題,同學們要明確兩條日界線的位置,180°經線的位置需要根據題目中有關經度的信息來判斷,0時經線的位置需要根據題目中有關時間的信息來判斷。

            建議同學們一定要畫圖解答,特別要把方向、日期標注在相應位置上。

            2.地球上的日期界線有兩條:

            一條是國際日界線(人為日界線),即180°經線,該日界線的位置不變,但是時間在變化;

            一條是0時經線(自然日界線),它的位置是不斷變化的,但時間不變,且當太陽直射0時經線時,兩條日界線重合,全球為一個日期。

            除此之外,地球上有兩個日期。

            3.新的一天的范圍是地方時為0時的經線向東至180°經線,舊的一天的范圍是180°經線向西至地方時為0時的經線。

            易錯點6

            不能正確理解正午太陽高度的特點及其應用

            易錯分析

            同學們容易錯三個方面:

            (1)不能準確計算正午太陽高度,常因把正午太陽高度計算公式里各字母的含義弄混而出錯;

            (2)不能對正午太陽高度進行實際應用,不理解正午太陽高度與熱水器吸熱面之間的角度關系;

            (3)不理解圖示所隱含其他有用信息。

            解決以上問題要重點關注以下內容:

            一、太陽高度及其應用

            1.一地的正午太陽高度也就是該地一天中的最大太陽高度。當地地方時12:00、太陽位于一天中最南或者最北(極夜地區除外)、物影最短時的太陽高度都是當地該日的正午太陽高度。

            2.正午太陽高度計算公式為H=90°-|φ-δ|,其中H表示當地正午太陽高度;φ為當地緯度,取正值;δ為太陽直射點的緯度,當地夏半年取正值,冬半年取負值。

            另外,為避免計算絕對值出錯或混淆各字母的取值范圍,同學們可將此公式簡化為H=90°-Δφ,其中Δφ表示該地與直射點的緯度差。

            3.正午太陽高度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1)正午太陽高度與建筑物的采光問題:其基本原理是前一幢樓在正午太陽高度最小時不擋住后一幢樓一樓的陽光。

            如北半球緯度為φ的某地,樓高為h,在充分考慮土地利用面積和良好采光的情況下,兩幢樓之間的合適距離是L≥hcot[90°-(φ+23°26′)]。

            (2)正午太陽高度與太陽能熱水器的最佳角度調節:其基本原理是正午太陽高度隨季節變化,但始終要使太陽光線與太陽能熱水器吸熱面保持垂直,以取得最好的吸熱效果,即太陽能熱水器吸熱面與地面的最佳夾角應該是直射點與當地緯度的差值。

            (3)正午太陽高度與物影的關系:從方向上來說,影子的方向與太陽所在的方向相反;從長度上來說,物影的長度與正午太陽高度呈負相關(正午太陽高度越大,物影越短)。

            二、正午太陽高度計算公式的擴展

            子夜和正午時,該地與太陽直射點均位于同一經線圈上,因而其子夜太陽高度可以借鑒正午太陽高度計算公式來計算(注意緯度間隔的計算)。

            即處于極晝區的點,其正午太陽高度加子夜太陽高度等于太陽直射點緯度的2倍。

            根據此原理我們還可以推導出如下結論:

            ①發生極晝的極點太陽高度一天不變,且等于直射點的緯度;

            ②若某一緯線圈上正好出現極晝,則該緯線圈的緯度與直射點緯度互余,其上各處正午太陽高度等于直射點緯度的2倍;

            ③處于極晝區的某一點,其正午太陽高度與午夜太陽高度之和等于直射點緯度的2倍;

            ④就南北方向而言,在太陽直射的經線上,太陽高度角相差多少度,緯度就相差多少度;

            ⑤如果太陽直射赤道,則赤道上太陽高度相差多少度,經度就相差多少度;

            ⑥如果太陽直射赤道以外的其他緯線,此緯線上太陽高度相差多少度,經度的差值一定大于太陽高度的差值。

            易錯7

            光照圖判讀時不能找到關鍵信息

            易錯分析

            做題時容易讀不懂光照圖的含義,不能將局部圖轉化為全圖,無從下手;且在涉及陌生的圖時易因找不到有關時間、經度等信息而無法做題。

            在復習時要掌握光照圖的判讀技巧及隱含規律:

            一、確定南北極

            (1)側視圖中,通常是上北下南。

            (2)從地球自轉方向上看,逆時針為北極,順時針為南極(北逆南順)。

            (3)從經度數排列上看,地球自轉方向與東經度數由小到大的排列方向相同(或與西經度數由大到小的排列方向相同)。

            二、確定東西經和東西方向

            (1)以0°經線為基準線,按地球自轉方向,由西經度進入東經度,即左西經,右東經。

            (2)順著地球自轉方向,度數依次增大為東經度,減小為西經度。

            (3)同經度,東經度數大的在東方,西經度數大的在西方。

            (4)異經度,則用兩地東西經度之和的大小來辨別東西方向:a.若兩地經度和小于180°,則東經度的地點在東方,西經度的地點在西方;b.若兩地經度和大于180°,則西經度的地點在東方,東經度的地點在西方;c.若兩地經度之和等于180°,兩地互為東西方向。

            (5)判斷地球運動方向的常用方法是右手螺旋法則,即虛握右拳,大拇指指向北極方向,則四指表示地球運動方向(自西向東)。

            三、確定晨昏線

            晨昏線又稱晨昏圈,為地球上的大圓,其圓面與太陽光線垂直。

            (1)在日照圖上,順地球自轉方向,由晝半球過渡到夜半球的分界線是昏線,由夜半球過渡到晝半球的分界線是晨線。

            (2)據晝夜半球判斷:位于晝半球西部邊緣與夜半球的分界線為晨線,位于晝半球東部邊緣與夜半球的分界線為昏線。

            (3)晨昏圈始終平分地球(一半是晝半球,一半是夜半球)。

            (4)晨昏圈是不斷運動的。

            (5)晨昏線夾在兩條緯線之間并和這兩條緯線相切,兩個切點的地方時分別是0時和12時。

            四、確定太陽直射點的位置:太陽直射點始終在黃道面上。

            (1)確定直射點緯度:在日照圖中,晨昏圈一定與某緯線相切,切點的緯度和太陽直射點的緯度在數值上是互余的。據此可確定太陽直射點的緯度。

            (2)確定直射點經度:在日照圖上太陽直射點的經度即平分晝半球的經線的經度。

            五、確定某地地方時

            (1)晨線與赤道交點所在經線的地方時為6時,昏線與赤道交點所在經線的地方時為18時,即任何時刻赤道與晨線的交點都是6時,與昏線的交點都是18時。

            (2)太陽直射點所在經線的地方時為12時,與其正相對的另一經線地方時為0時,即正相對的兩條經線地方時相差12時。

            (3)經度相差15°,時刻相差1小時;經度相差1°,時刻相差4分鐘(東加西減,東早西晚)。

            (4)經度相同,地方時相同;經度不同,地方時不同。

            (5)區時與地方時一致的地方在各時區的中央經線上(中央經線度數=15°×時區數)。

            (6)過日界線時日期發生變化,即日界線兩側時刻相同,日期不同。

            六、確定季節

            (1)據晨昏線判斷:晨昏線與經線圈重合并通過南北極點,為二分日;晨昏線與極圈相切,則為二至日。

            (2)據直射緯線判斷:直射赤道,為二分日;直射回歸線,則為二至日。

            (3)南北半球,日期相同,季節相反。

            七、確定晝夜長短

            (1)太陽直射哪個半球(南或北),哪個半球晝長夜短,緯度越高,晝越長,夜越短;直射點向哪個半球(南或北)移動,哪個半球晝變長,夜變短。

            (2)晨昏線與經線重合,全球晝夜平分;晨昏線與經線平面交角最大(23°26′),晝夜差別最大(此時為二至日)。

            (3)根據同一緯線圈中晝弧和夜弧的相應長度確定晝夜長短:

            晝長=晝弧所跨經度數/15° 夜長=夜弧所跨經度數/15°

            (4)已知日出時間為A時,晝長=2(12-A),夜長=2A;

            已知日落時間為B時,晝長=2(B-12),夜長=2(24-B);

            晝長=日落時間-日出時間,夜長=24-晝長。

            (5)同一緯度的不同地區,晝夜長短相同。

            (6)南北相對、緯度值相等〖JP3〗的兩緯線,其晝長之和為24小時,夜長之和為24小時,晝夜相對值相等(南半球某緯線的夜長等于北半球同緯度的晝長)。

            八、確定太陽出沒時刻(日出、日落時刻)

            某地日出時刻就是該地所在緯線與晨線交點的時刻,日落時刻為該地所在緯線與昏線交點的時刻。

            (1)二分日,太陽直射赤道,晨昏線平分所有緯線并與它們垂直。全球各地日出日落時刻相同,即6時日出,18時日落。

            (2)赤道上各地全年都是6時日出,18時日落。

            (3)南北極圈以內在極晝、極夜期的地區,太陽總是在地平線以上或者地平線以下,因而無日出、日落現象。

            (4)晨線上的各地同時日出,昏線上的各地同時日落。

            (5)據晝夜長短推算日出時間A和日落時間B:

            A=12-晝長/2=夜長/2;B=12+晝長/2=24-夜長/2。

            (6)同一緯度的地區,日出、日落時刻相同。

            九、確定正午太陽高度

            直射點正午太陽高度為90°,由直射點向南、向北正午太陽高度逐漸降低。

            (1)晨昏線上太陽高度永遠為0°。直射點的太陽高度為90°,晝半球的太陽高度大于0°,夜半球的太陽高度小于0°。

            (2)緯度相同,則正午太陽高度相同。

            (3)正午太陽高度的范圍為0°~90°。

            (4)各地正午太陽高度等于90°減去該地緯度與太陽直射點緯度的差值(H=90°-|θ±δ|,θ為當地緯度,δ為太陽直射點緯度,θ、δ同半球取“-”,異半球取“+”)。

            (5)正午太陽高度與地理緯度相等點的計算:太陽直射點所在半球,相等點為直射點的緯度與90°之和的一半;另一半球相等點的緯度為直射點的緯度與90°之差的一半。

            (6)同一經線上,兩點間的正午太陽高度差等于兩點間的緯度差。

            十、確定今日與昨日在地球上所占的比例

            (1)當0°經線為0:00時(0時經線和0°經線重合),180°經線上為12:00,全球兩個日期正好各占一半。

            (2)當0°經線為12:00時,180°經線為0:00或24:00(0時經線和180°重合),全球只有一個日期。

            (3)當0時經線在東經時,新的一天占全球的一小半,舊的一天占一大半。

            (4)當0時經線在西經時,新的一天占全球的一大半,舊的一天占一小半。

            易錯8

            不會判讀等太陽高度線圖

            易錯分析

            易出錯的地方:

            (1)不理解圖中各條線的含義和特征;

            (2)混淆太陽高度和正午太陽高度,不明確圖中太陽高度的分布狀況。

            等太陽高度線圖一般由經線、緯線和等太陽高度線組成。

            其中垂線一般表示經線(有時是兩條相對經線的各一部分),橫線一般表示緯線(有時畫成曲線,有時僅僅表示通過直射點的一條線而已),同心圓表示等太陽高度線。

            判讀等太陽高度線圖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太陽直射點和其他各點的經緯度判斷

            難點提示:就南北方向而言,在太陽直射的經線上,太陽高度相差多少度,緯度就相差多少度;就東西方向而言,如果太陽直射赤道,則兩點間經度差等于太陽高度差;如果太陽直射其他緯線,則兩點間經度差大于太陽高度差。

            2.太陽高度的變化規律、時間和季節的判斷

            難點提示:圖的中心點為太陽直射點,太陽高度以該點為中心向四周逐漸降低;通過該點的經線地方時為12時;通過該點的緯線即此日太陽直射的緯線,其正午太陽高度為90°。

            正午太陽高度的分布規律從太陽直射的緯線向南北逐漸降低。

            根據太陽直射的緯線可以推知此時太陽直射點所在的半球及季節,并判斷與之相關的地理現象。

            3.晨昏線的判斷

            難點提示:如果圖中標注了太陽高度的數值,則視具體數值判斷。若最外側的大圓圈為0°等太陽高度線,則為晨昏線。

            一般而言,在這種圖上,太陽直射經線以東最大的半圓為昏線,以西最大的半圓為晨線;而圖中其余部分各地的太陽高度均大于0°,因此圖中所示的半球全部為晝半球。

            若圖中最大的圓圈不是0°等太陽高度線,此圖是晝半球中太陽高度比較大的一部分。

            4.由于太陽直射經線上太陽高度南北跨度為180°,因此該經線上的緯度跨度也應該是180°

            當太陽直射赤道時,此經線的最北點為北極,最南點為南極;太陽直射北半球時,北極點位于太陽直射經線最北點以南,北極點與最北點的距離大小為太陽直射緯度的度數,圖上沒有南極點;太陽直射南半球時,南極點位于太陽直射經線最南點以北,南極點與最南點的距離大小為太陽直射緯度的度數,圖上沒有北極點。

            易錯9

            對大氣熱力作用理解不清

            易錯分析

            同學們出錯主要是因為不理解大氣的受熱過程及各過程對人類生產、生活的影響,不能準確判斷圖中序號的含義,對太陽輻射的影響因素理解不清。

            在復習中要重點關注以下內容:

            1.大氣的熱力作用,包括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以及大氣對地面的保溫作用。

            削弱作用降低了白天的最高氣溫,保溫作用又提高了夜間的最低氣溫,從而減小了地球表面的氣溫日較差。

            2.太陽輻射穿過大氣層時受大氣的吸收、反射和散射作用,從而使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受到削弱。

            (1)在對流層里,對太陽輻射起吸收作用的主要是水汽和二氧化碳;在平流層里主要是臭氧。吸收作用具有一定的選擇性。

            通過大氣的吸收作用,太陽輻射被削弱的部分主要是波長較長的紅外線和波長較短的紫外線,而對可見光影響不大。

            (2)反射作用沒有選擇性,所以反射光呈白色。云層的反射作用最為顯著。云層越厚,云量越多,反射能力愈強。

            此外,大氣中的雜質顆粒越大,反射能力越強;顆粒越小,反射能力越差。

            (3)當太陽輻射在大氣中遇到空氣分子或微小塵埃時,太陽輻射的一部分能量便以這些質點為中心向四面八方散射開來。

            散射可以改變太陽輻射的方向,使一部分太陽輻射不能到達地面。這種散射是有選擇性的,波長越短,散射能力越強。

            散射作用的質點是顆粒較大的塵埃、霧粒、小水滴等時,它們的散射無選擇性,各種波長同樣被散射。

            3.大氣主要依靠吸收地面長波輻射增溫,大氣增溫后又以大氣輻射的形式把能量返還給地面,稱為大氣逆輻射,從而實現對地面的保溫作用。

            易錯10

            錯解氣壓帶和風帶的形成與分布

            易錯分析

            同學們出錯主要是因為不能根據圖中的風向與緯度值來判斷氣壓帶、風帶的名稱,審題不認真,對氣壓帶、風帶所處的南北半球沒有判斷準確。

            正確判斷氣壓帶、風帶的半球位置與名稱以及正確理解氣壓帶、風帶對氣候的影響是解答該類題的關鍵。

            假設陸地表面是均一的,受地球自轉與太陽輻射緯度分布差異的影響形成了三圈環流,在近地面形成三風四帶(或是六風七帶)。

            氣壓帶、風帶以赤道為中心呈南北對稱帶狀分布,并且高低氣壓帶相間分布,氣壓帶、風帶相間分布。

            在復習的過程中要注意加強對氣壓帶、風帶位置的記憶,并要注意通過各種變式圖來強化理解,這樣才能在不同的情境中作出準確、快速的判斷。

            受海陸分布、地形起伏等因素的影響,呈帶狀分布的氣壓帶被分割成一個個高、低氣壓中心。

            不同季節大氣活動中心的位置是不同的。

            受海陸熱力性質差異的影響,北半球夏季陸地溫度高、氣壓低,形成低壓中心,把原來緯向分布的副熱帶高氣壓帶割裂,高壓僅保留在海洋上,太平洋上為夏威夷高壓,大西洋上為亞速爾高壓,亞歐大陸上形成印度低壓(或亞洲低壓);

            冬季陸地溫度低、氣壓高,形成高壓中心,把緯向分布的副極地低氣壓帶割裂,太平洋上為阿留申低壓,大西洋上為冰島低壓,亞歐大陸上形成亞洲高壓(或蒙古—西伯利亞高壓)。

            南半球因為陸地面積比較小,海陸熱力性質差異不顯著,大氣活動中心不典型,氣壓帶基本呈帶狀分布。

            在復習過程中要注意對不同季節出現的大氣活動中心的成因、位置加強理解記憶,同時要注意將其落實到地圖上。

            易錯11

            不能正確判讀鋒面氣旋圖

            易錯分析

            同學們易出錯的地方:

            (1)將圖中氣壓相等的點連接時,不能按照一定的趨勢,只是機械地連接各點,因而找不到低壓槽線的位置;

            (2)不知道鋒面出現在低壓槽線上,高壓脊線處是不會出現鋒面的;

            (3)不能分清鋒面降水的位置。

            在復習中要注意鋒面氣旋的常見問題:

            1.冷鋒、暖鋒的判斷:在鋒面氣旋中,要判斷冷鋒和暖鋒,需要先判斷出是冷氣團還是暖氣團主動移動。

            常規的方法是根據槽線處鋒面的移動方向來判斷,在途中可先畫出氣壓梯度力的方向(由外向內,由高壓指向低壓,垂直于等壓線),再根據水平運動物體方向偏轉規律(以北半球為例,向右偏轉)畫出氣團的運動方向。

            這里有一個簡單的規律:鋒面氣旋(南北半球都是如此)中,左側的為冷鋒,右側的為暖鋒。

            2.降水區域的判斷:冷鋒降水主要在鋒后,而暖鋒降水在鋒前。

            但鋒前、鋒后的判斷是一個難點,這要根據鋒面的移動方向來分析,鋒面將要經過的區域為鋒前,鋒面已經經過的區域為鋒后。

            這里同樣有一個規律:鋒面降水都在冷氣團一側。

            3.鋒面過境時的天氣變化:冷鋒過境時出現雨雪或大風天氣,而暖鋒過境時出現連續性降水。

            4.誤以為存在鋒面反氣旋:有很多同學在學過鋒面氣旋后,總是想著在高壓延伸出來的高壓脊處也應該有鋒面,會形成鋒面反氣旋。

            其實不然,在低壓槽處空氣是向槽線處輻合的,冷暖氣團交匯,因此可以形成鋒面;而在高壓脊處,空氣是自脊線向外輻散的,冷暖氣團不交匯,因此不會產生鋒面。

            易錯12

            氣候類型判斷不準

            易錯分析

            (1)判斷氣候類型之前,沒有先確定南北半球,導致氣候類型判斷錯誤;

            (2)不知道地中海氣候是亞熱帶氣候的一種。

            氣候類型判斷和氣候特征分析是考生應具備的基本能力之一。氣候類型的判斷取決于對氣候特征的分析。

            氣候的基本特征由氣溫和降水兩大要素構成,不同的氣候類型其氣溫和降水的特點是不同的,而氣候特征又是不同氣候因子作用的結果。

            所以氣候類型的判斷,事實上是對氣溫、降水統計資料形成過程和結果的分析和總結,常見形式有:

            1.根據氣候要素統計數據,判斷氣候類型。

            2.根據各月氣溫曲線和降水柱狀圖,判斷氣候類型。

            3.根據氣溫和降水的坐標圖,判斷氣候類型。

            4.根據經緯網圖、海陸輪廓圖,判斷氣候類型。

            解答讀圖分析題一方面要搞清坐標或點的含義,另一方面還要在圖上進行必要的測算,最后根據氣溫、降水的分布特征及兩者的配合情況,確定氣候類型。

            易錯13

            不能靈活掌握地形對天氣及氣候的影響

            易錯分析

            (1)不能正確理解題干的含義;

            (2)地理計算能力差。

            地形對天氣和氣候的影響可簡單歸納如下:

            1.地勢高,則太陽輻射通過的空氣柱的距離短,空氣密度小,水汽、微塵少,因大氣的吸收、散射等作用而損耗的能量少,因而太陽輻射隨海拔的增加而增強。

            2.地形對氣溫影響很大

            首先,由于坡向不同,日照和太陽輻射條件各異。一般來說陽坡氣溫高于同海拔的陰坡。

            其次,地形凹凸和形態的不同,對氣溫也有明顯的影響。

            凸起地形(如山頂)因與大陸接觸面積小,受到地面日間增溫、夜間冷卻的影響較小,再加上夜間地面附近的冷空氣可以沿坡下沉,而換來自由大氣中較暖的空氣,因此氣溫日較差、年較差皆較小;

            凹陷地形則相反,氣溫日較差很大。

            再次,海拔對氣溫的影響較大,理論上海拔每升高1000米,氣溫下降6 ℃。

            最后,谷地或盆地地形容易阻擋其與外界的熱量交換,使之形成高溫或者低溫中心。

            3.地形與風

            首先,高大山脈和高原的熱力作用和動力作用十分巨大,如青藏高原由于它和四周自由大氣的熱力差異,所造成的冬夏相反的盛行風系,稱為高原季風。

            其次,局部小范圍山脈可形成山谷風(當大范圍水平氣壓場比較弱時,在山區白天近地面風常從谷地吹向山坡;晚上近地面風常從山坡吹向谷地,這就是山谷風)。

            再次,在山脈背風坡常形成焚風。

            最后,當空氣由開闊地區進入峽谷口時,氣流的橫截面積減小,從而形成“狹管效應”,造成風力加大。

            4.地形與降水

            首先,受地形抬升的作用,山地迎風坡的降水多于背風坡。

            其次,在迎風坡,由山腳向上降水量起初隨著海拔增高而遞增,到一定海拔降水量達最大值。

            此后,降水量又隨著海拔增高而遞減。

            5.山脈與氣候

            高大山脈不僅本身具有特別的氣候特征,而且還影響鄰近地區的氣候。

            如我國有些山脈可以阻擋或改變氣流的運動情況,使北來的寒潮不易南下,南來的暖氣流滯緩北上,又可使濕潤氣團的水分在迎風坡形成大量降水,背風坡則變得異常干燥,所以山脈兩側的氣候出現極大的差異,山脈往往成為氣候區域的分界線。

            總之,大致與緯線平行的山脈以南北氣溫懸殊為主,與海岸線平行的山脈以迎風坡多雨、背風坡干旱為主,高聳綿延的山脈則是不同氣候區域的分界線。

            易錯14

            不能正確分析和描述氣候特征

            易錯分析

            (1)容易忽視題中兩個關鍵信息點,從而出現漏答現象;

            (2)不知道氣候特征應該從哪些方面考慮。

            一般來說,我們描述或分析一個區域的氣候特征,基本上從氣溫和降水兩大要素來考慮。

            氣溫主要考慮氣溫高低及溫差大小,降水主要考慮降水總量和降水的季節分配。

            另外還要考慮水熱組合狀況,如果是特殊情況還要考慮光照或者大風等。

            這里以北美為例,說明如何分析其氣候特征,并介紹綜合學習法的一般步驟:

            1.指出北美的位置及范圍,即搞清楚“在哪里”的問題。

            2.根據事物的組成分解成部分。如分析氣候成因,就要從緯度位置、海陸分布、地形、洋流、氣壓帶及風帶等方面去考慮。

            3.分析各因素的特點,看它們在構成地理事物中起了什么作用。緯度、西風和地形等都對北美氣候產生了影響。

            4.分析各部分之間的聯系。

            上述因素中,緯度位置決定了北美主體部分在北溫帶,并處在西風控制范圍內,南北縱列的高大地形阻礙了太平洋濕潤氣流的進入。這反映了北美緯度、西風和地形之間的緊密聯系。

          [標簽:地理備考 高考備考]

          分享: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一步到位!)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分數線

          •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高考網微信
            ID:gaokao_com

          • 👇掃描免費領
            近十年高考真題匯總
            備考、選科和專業解讀
            關注高考網官方服務號


          天堂а√在线地址中文在线| 中文字幕丰满乱孑伦无码专区 | 国精无码欧精品亚洲一区|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中文第一区|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 无码A级毛片免费视频内谢| 久久精品中文无码资源站| 视频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最近中文国语字幕在线播放视频| 在线综合亚洲中文精品| 亚洲AV无码专区日韩| 国产精品一级毛片无码视频| 成年午夜无码av片在线观看| 精品爆乳一区二区三区无码av|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播放|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乱孑伦AS| 亚洲欧洲无码AV电影在线观看 | 无码日韩人妻AV一区二区三区 | 4444亚洲人成无码网在线观看| 国产v亚洲v天堂无码网站| 变态SM天堂无码专区| 国产在线观看无码免费视频| 亚洲AV无码之日韩精品|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久久久久成人精品无码中文字幕 | 亚洲Av无码国产情品久久| 色欲香天天综合网无码| 中文字幕在线无码一区| 欧美 亚洲 日韩 中文2019| 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中文|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最近中文字幕大全免费视频| 中文字幕手机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乱码国产麻豆穿越| 日韩人妻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片区在线观看| 岛国av无码免费无禁网| 中文字幕无码人妻AAA片| 久久中文骚妇内射|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国产动漫3d| 无码少妇一区二区三区浪潮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