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

          熱門城市 | 全國 北京 上海 廣東

          華北地區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內蒙古

          東北地區 | 遼寧 吉林 黑龍江

          華東地區 | 上海 江蘇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東

          華中地區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區 | 重慶 四川 貴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區 | 陜西 甘肅 青海 寧夏 新疆

          華南地區 | 廣東 廣西 海南

          • 微 信
            高考

            關注高考網公眾號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資訊

          首頁 > 高考報考 > 院校大全 > 高考新聞 > 面向新高考,創新人才培養如何發力

          面向新高考,創新人才培養如何發力

          2018-12-12 17:40:29中國教育新聞網-中國教育報

            ◆學校應將提升教師的教育教學素養作為教師培訓的核心,讓教師意識到新高考對自己的影響,在提高學生能力和素養上下功夫。

            ◆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人的全面發展一定是根據自己興趣愛好的多樣化選擇,大中銜接為學生提供了高選擇性的培養方案,讓學生可以按照自己適合的路徑去發展。

            ◆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最難的在于從“應試教育”到“自主創新”思維的轉變。


            日前,由北京市教委制定的《北京市深化高等學校考試招生制度綜合改革實施方案》發布,北京成為繼浙江、上海后,第二批開展試點的地區。在不少人看來,北京方案是上海、浙江等省份綜合改革試點的延續,承繼了試點的思路,總結和汲取了試點的經驗。比如,合理引導學生選擇分科,避免考生策略性選科目;等級性考試每學年組織1次,安排在每年的6月,避免使學生提前面對高考壓力;2020年起,市屬高校探索開展綜合素質評價招生等。

            自恢復高考以來,高考始終是社會關注度最高的考試,而“讓學生考到適合自己的學校,讓高校招到想招的學生”一直是高考改革的目標。

            2014年9月,國務院《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拉開了新一輪高考改革的序幕。“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新模式,意在推動教育從“選分”到“選人”“育人”的轉變。

            新高考背景下,怎樣給學生更多的自主權和選擇權?大中銜接、貫通培養的實施路徑有哪些?綜合素質評價逐漸推開,如何推動學生知識向能力轉化?

            走班制面臨的短板該如何解決?

            盤活存量、提升教師素養是關鍵


            新考高改革啟動后,聚焦培養自主選擇能力,以“3+3”為核心的新高考模式,要求學校課程設置和教學運作模式要適應學生個人興趣、特長和擬報考學校及專業要求,走班制成為必然選擇。然而,新變化、新情況也對普通高中師資、管理等方面提出挑戰。

            2017年山東加入新高考改革試點省份,但早在2004年山東新課改時,已在非高考科目進行了選課走班的探索。

            “與過去相比,范圍擴大了,難度也增加了。”山東省實驗中學教務處副主任于永水介紹,目前山東是“3+3”共20種組合,為了充分摸清學生的偏好,從2017年底至今共進行了3次模擬選擇,結果很有參考性:東校區739個學生,20種選擇都有,最多的組合是“物理+化學+地理”,有130人;而最少的是“政治+歷史+地理”,只有11人。

            “過去硬性捆綁的文科反而選的人最少,而從選擇最多的組合來看,現在的孩子明顯傾向于理科。”于永水說,這也反映出新高考“以生為本”,對孩子個性、興趣的尊重。

            浙江省2014年實施新高考后,“7選3”和英語每年兩考,變一考定終身為多項選擇。“過去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現在給學生設置了更多路徑,有了更多的機會。”浙江省杭州高級中學校長蔡小雄說,選課走班之后學生也“有幾分欣喜”,同桌多了,交際范圍廣了,受約束少了,班級里沒有了排名,壓力小了……

            “從因材施教的角度來說,選課走班是趨勢。”蘇州第十中學副校長張金說,我們不能以同樣的方式、進度要求所有的孩子,而是應該把具備相同學習能力的學生集中在一起,從這個角度上說,不僅要分,而且要分層分類分項,真正實現“一生一課表”“一生一師”。

            目前,走班制一般分為大走班、中走班和小走班。“大走班是分層分類分項,語數外分層,‘7選3’分類,非高考科目分項。但在當前的師資配備、空間資源和課程設置下,大走班實施難度大,大多數學校是中走班,即語數外不走班,其他科目走班;而小走班則是指捆綁式教學。”蔡小雄說。

            在他看來,走班制對學校挑戰最大的是師資數量和結構性短缺不足,教師潮汐現象突出。以浙江為例,每年4月“7選3”考完之后,7科教師就可以休息,而語數外教師的工作量陡然加大。再者學生選課偏好差距大,教師的忙閑程度差距大。

            “理想的狀態應該是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而現實是學校先行,在過程中解決問題。”蔡小雄說,師資從哪里補充,教師培訓如何開展,如何平衡教師工作量之間的差距、開展教師評價等,都需要學校自己摸索。

            作為國培計劃專家,北京市特級教師陳維賢認為,相較于擴大增量,盤活現有教師資源更重要,而大多數學校做得并不好。

            “新高考的變化不僅是招錄方式的變化,更是教育教學內涵的變化,但很多教師還是只關注知識沒有關注能力,學校還是以迎接考試為主,沒有看到新高考帶來的課程、教學、學習方式的變革。”陳維賢認為,學校應將提升教師的教育教學素養作為教師培訓的核心,讓教師意識到新高考對自己的影響,在提高學生能力和素養上下功夫。

            “走班制最難實現的是讓學生選老師。”蔡小雄說,一個年級總有老師極受學生歡迎,但也總有一兩個老師不受學生待見,這場改革最難的就是沒辦法讓學生選老師,如果實現了學生可選老師,教育將是另一片藍天。

            事實上,選課走班不僅涉及了空間問題、師資問題,還關系學生怎么分類、選什么課的問題。興趣與考試成績,優勢特長與大學需求,專業與職業之間并不完全對接。

            “學生選什么課直接關涉未來的職業生涯,而學生怎么選,則與我們的職業生涯教育密切相關。一是要指導學生選專業,二是告訴學生大學對專業的要求。”張金認為,只有學生“知道職業—體驗職業—了解大學需求—結合自身優勢”才是選課的基礎,否則每一次轉專業,甚至就業與專業無關,都是對大學培養的浪費。

            “現在的選課走班,學生從高一到高三很不穩定,特別容易改變主意,更換科目。”復旦大學附屬中學科研室副主任曾德琨說,學生沒有體會到學科魅力時,往往是按分數高低選,對學生長遠發展不利,因而要把職業規劃往前提。

            對此,復旦附中采取“家長引領+大學老師講授專業基礎課”的方式,把職業規劃引進課堂。從高一開始,每學期會邀請幾十位各行各業的家長走進課堂,讓學生了解職業;此外,從2017年起,與復旦大學合開30門微課,邀請大學教授對核物理、生物醫學等開展通識教育,讓學生了解專業發展趨勢。

            “從今年來看,效果不錯。2017年學校300多名畢業生,有十分之一報考了復旦大學和上海交大的醫學院。”在曾德琨看來,家長的親身經歷和醫學院教授的講座,點燃了學生學醫、從醫的熱情。

            在浙江省衢州二中生涯指導中心主任周旭榮看來,職業生涯規劃不僅關涉學生選什么專業、去哪所高校,更關涉學生長遠發展。

            “生涯規劃要關注每一個學生,而不是一群學生。”周旭榮介紹,衢州二中將生涯規劃做細,充分利用大數據,“點對點”地為學生提供指導。

            衢州二中通過收集發布“衢州二中畢業生錄取去向”“衢州二中畢業生的高校畢業去向”等數據,讓學生了解自己未來的發展方向;收集、分析畢業生流入較多的50所高校,建立資料庫;對每個年級進行“最關心的十個問題”和“家長最關心的十個問題”問卷調查,了解學生需求;根據學生申請情況,2017年送出3批290多人到浙江大學實地考察,18人到武漢大學,12人到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等;面對農業類院校“乏人問津”的情況,邀請中國農業大學、華中農業大學等4所高校舉辦專場推介,500多人次參與。

            “生涯規劃是新高考改革后高中面臨的新情況,面臨著專職教師不足,課業負擔重,課程開發、植入難等問題,目前高中主要是盤活現有資源,要進一步做到實處、看到效果,還在摸索中。”周旭榮說。

            推動大中銜接、貫通培養有哪些實施路徑?

            從教到學到招考,實現大學與中學全方位、深層次融合

            領域加強銜接,建立機制,搭建平臺,促進大學和中學牽手。


            “在高考綜合改革的大背景下,高等教育與基礎教育的銜接主要表現在教學和招考兩個方面。”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倪閩景說,在教學方面,大學的人才培養理念和方法在基礎教育中逐漸體現;而在招考方面,招錄方式改革,擴大高校和考生的雙向選擇權,也促進高校特色辦學。

            具體來說,在教育教學方面,綜合素質評價導向使得中學逐漸實現了素質教育的制度化;分層走班、“每人一張課表”使個性化學習成為普遍現象,促進了文理交叉;教學方式逐漸多樣化,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等成為趨勢;生涯指導提前,個性化現象突出。

            而在招生考試方面,以選科要求和“院校專業組”設置為杠桿,驅動高校招生由“被動收檔”走向“前置引導”;以合并一二本為抓手,激勵高校招錄由“三六九等”走向“特色為王”;以“綜合評價、多元錄取”試點為抓手,鼓勵高水平大學圍繞“兩依據一參考”進行招錄。

            “新高考改革后,大中銜接成為趨勢,高等教育和基礎教育融合是多維度、深層次的。”倪閩景說。

            “從高中的角度來說,大中銜接,也使我們要更加明確大學教育有什么特點和要求,需要什么樣的人才和素質。”尚可說,他仍記得2017年參加清華大學全國重點中學校長會時,清華大學副校長楊斌談到,希望中學在關注成績的同時,更要關注到學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的培養,避免優秀學生進入大學后成為“精致的利己主義者”。

            當前,隨著新高考改革的推進,大中銜接在生涯規劃、專業教育、學科競賽等領域開展得較為普遍,也越來越深入。然而,高考選拔性壓力、缺乏制度設計等問題依然存在。

            “如今知名高校在浙江‘三位一體’招生的名額越來越多,對中學的導向十分明顯,學生的學習壓力減少,受惠面擴大。”尚可說,然而學生仍然面臨著課業負擔重、時間有限的難題,需要進一步松綁,尤其是對一部分拔尖創新人才,更需要體制機制上的突破。

            盡管對學生來說,把大學教授請進中學好處多多,但講座蜻蜓點水、上課沒有教材、學生聽不懂等問題,也一度讓曾德琨苦惱。

            “大學老師講課沒有教材、沒有標準答案,教授專業性太強、學生知識儲備不夠,課堂呼應不上。”曾德琨說,后來學校通過將通識教育細化、打造微課等方式,與復旦大學建立了長效合作。

            “高校和中小學校之間的課程設計缺乏銜接機制較為普遍,只有通過流程再造,形成一體化設計的機制,才能有效破解這個難題。”倪閩景說。

            此外,方芳提醒到,還要看到當前大中銜接在發達地區做得好、大學與附屬中學合作更順暢、重點中學更受青睞等不均衡現象。

           

          [標簽:高考改革制度 高考改革方案]

          分享: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一步到位!)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分數線

          •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高考網微信
            ID:gaokao_com

          • 👇掃描免費領
            近十年高考真題匯總
            備考、選科和專業解讀
            關注高考網官方服務號


          国产精品99久久久精品无码| 亚洲精品无码永久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人妻色偷偷久久| 日本中文字幕在线视频一区| 无码中文人妻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精品无码不卡| 最近2019中文字幕电影1| 人妻丰满熟妇AV无码区乱| 99高清中文字幕在线| 日韩丰满少妇无码内射| 伊人热人久久中文字幕|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男同| 中文亚洲日韩欧美| 欧美 亚洲 日韩 中文2019| 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果冻不卡 | 国产激情无码一区二区| 欧美日韩中文国产va另类电影| 91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毛片| 中文字幕在线视频第一页| 中文字幕丰满乱子无码视频| 在线观看片免费人成视频无码| 天堂√中文最新版在线| 久热中文字幕无码视频| 久久AV无码精品人妻糸列|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播放中文| 国产精品无码a∨精品| 国产激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最好看的中文字幕2019免费|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性色扶|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东京热| 久久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中文字幕| 无码专区国产无套粉嫩白浆内射| 色窝窝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人网站 | 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 久久久久无码精品国产app|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 中文字幕在线免费观看| 日韩av无码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av无码精品| 国产成人无码A区在线观看视频 | 国产亚洲AV无码AV男人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