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熱門考點:2018年APEC峰會!(3)
2018-11-26 16:06:23河北高考
習近平在APEC第二十六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講話的主要內容
當今世界,發展和變革風起云涌。新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全球治理體系深刻重塑,國際格局加速演變。同時,全球發展深層次矛盾突出,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思潮抬頭,多邊貿易體制受到沖擊,世界經濟整體發展環境面臨諸多風險和不確定性。
“智者順時而謀。”站在歷史前進的十字路口,我們應該認清世界大勢,把握經濟脈動,明確未來方向,解答時代命題。
第一,堅持推進區域經濟一體化,構建開放型亞太經濟。我們應該持續推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通往亞太自由貿易區的路途不會平坦,但我們要始終朝著這個大方向、大目標邁進。對各類自由貿易安排,我們應該堅持開放、包容、透明原則,促進彼此協調,實現良性互動。我們應堅定維護以規則為基礎的多邊貿易體制,旗幟鮮明抵制保護主義。世界貿易組織正在探討新一輪改革,改革的目的應該是讓其更好發揮作用,堅持多邊貿易體制的核心價值和基本原則,而不是推倒重來。我們應該引導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
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中國將堅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中國將堅持對外開放基本國策,大幅度放寬市場準入,加大保護知識產權力度,創造更具吸引力的投資和營商環境。一周前,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在上海成功舉行,吸引了172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3600多家企業參展,40多萬名境內外采購商到會洽談采購,成交額達到578億美元。4500多名各界知名人士出席虹橋國際經貿論壇。這再次表明,中國支持自由開放貿易、主動向世界開放市場的決心不會有任何動搖。
第二,堅持創新驅動,培育增長新動能。數字經濟是亞太乃至全球未來的發展方向。我們應該牢牢把握創新發展時代潮流,全面平衡落實《互聯網和數字經濟路線圖》,釋放數字經濟增長潛能。同時,我們應該加強數字基礎設施和能力建設,增強數字經濟可及性,消弭數字鴻溝,讓處于不同發展階段的成員共享數字經濟發展成果,讓亞太地區人民搭上數字經濟發展快車。
中國正在大力建設“數字中國”,在“互聯網+”、人工智能等領域收獲一批創新成果。分享經濟、網絡零售、移動支付等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深刻改變了中國老百姓生活。中國愿同亞太各方深化數字經濟合作,培育更多利益契合點和經濟增長點,為亞太經濟注入強大新動能。
第三,堅持完善互聯互通網絡,促進包容聯動發展。互聯互通是實現包容聯動發展的基礎。我們應該深入落實互聯互通藍圖,讓聯通的網絡覆蓋太平洋沿岸的每一個角落。我們應該以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為引領,采取更多務實舉措,讓發展更加均衡、增長更可持續、機會更加平等、社會更加包容。
中國高度重視互聯互通建設。經過5年努力,共建“一帶一路”正進入深入發展新階段。明年4月,中國將主辦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中國將同各國一道,堅持共商共建共享,高質量、高標準、高水平建設“一帶一路”,為亞太和世界各國人民創造更大發展機遇。
第四,堅持深化伙伴關系,攜手應對共同挑戰。亞太經合組織走過近30年合作歷程,互信、包容、合作、共贏的伙伴關系已經成為我們的共同財富。
亞太各國國情千差萬別,有分歧并不奇怪。關鍵是要堅持共謀發展這個公約數,發揚伙伴精神,協商處理分歧,探索解決共同挑戰。我們應該立足多樣性實際,尊重彼此選擇的發展道路,在開放包容的基礎上交融互鑒,在良性競爭的同時互利合作,共同構建亞太命運共同體。
中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過去幾十年,中國7億多人口擺脫貧困,將在2020年實現全面脫貧。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一直保持在30%以上。同時正在加快從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今年,消費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達到78%。中國經濟長期穩定向好的總體勢頭會繼續保持下去。
學科鏈接
1、從經濟生活角度分析
(1)經濟全球化。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各國之間的經濟聯系越來越密切。亞太經合組織應該繼續在推進區域經濟一體化中發揮引領和協調作用,為亞太經濟一體化謀劃新愿景,為各國經濟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這是經濟全球化的客觀要求。
(2)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中國對外貿易總額和吸引外資的大部分均來自亞太經合組織成員,中國的發展很大程度上受益于區域經濟,是區域合作的受益者。與此同時,中國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中國的發展也為亞太經合組織注入了獨有的活力和動力。
。3)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必須面向世界。中國政府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還積極與包括亞太經合組織在內的國際社會攜手合作,通過雙邊、多邊和地區性合作等各種渠道,為助推世界經濟的復蘇貢獻了力量。中國已成為區域合作的積極倡導者和推進者。
(4)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則。中國在謀求自身發展的同時積極帶動亞太國家共同發展,為本地區人民創造更多機遇。雖然中國與世界各國發展互利互惠的多邊經貿關系,但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來進行,要仍然立足國情和經濟實力。
(5)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中國主動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堅持以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把轉方式調結構放到更加重要位置,更加充分地激發創造活力,更加有力地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
(6)反對貿易保護主義。中國歷來反對貿易保護主義,因為國際貿易規則應當由各方通過平等協商加以確定,而不應由一兩家說了算。貿易規則的制定不應政治化,或將其從屬于某種政治目的,那樣既無助于國際貿易的正常發展,也不符合各經濟體的共同利益。
。7)實施創新驅動,促進經濟持續發展。亞太乃至全球,經濟深層次難題的破解之策就在改革創新。通過創新發展理念、發展模式、發展路徑,進行經濟結構性改革,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共同加快產業升級換代,提升亞太經濟體在全球供應鏈中的地位和競爭力。
(8)促進“引進來”與“走出去”更好結合,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當前存在的各種區域或次區域貿易安排,都應當是開放的,而不是封閉的,都應當包容,而不是排他。中國將“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更加深入參與區域合作進程,不斷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
(9)積極參與國際經濟競爭與合作。中國正式成為亞太經合組織成員25年來,同各成員攜手走過的是一條聚焦發展、共謀繁榮之路,是一條持續開放、深度融合之路,是一條銳意進取、勇敢創新之路,是一條互敬互助、共同發展之路。
2、從政治生活角度分析
。1)我國的國家性質。我國是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國家,無論發展到什么程度,中國都將扎根亞太、建設亞太、造福亞太。中國在謀求自身發展的同時積極帶動亞太國家共同發展。這有利于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體現人民當家作主的地位。
(2)國家利益是國際關系的決定因素。共同的國家利益是國家之間合作的基礎。不斷提升區域合作的深度和廣度,共同搭建平臺,共同制定規則,共享發展成果。要平等參與、充分協商,要相互幫助、共同發展,不讓任何因素干擾亞太發展進程。這體現了共同的國家利益。
。3)國際組織的積極作用。亞太經合組織是亞太和全球經濟合作的先行者、引領者、開拓者,對促進亞太區域和全球經濟發展具有重要作用。面對新形勢新挑戰,我們要采取有力舉措,發揮亞太引擎作用,推動發展創新、活力、聯動、包容的世界經濟。
(4)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和平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和平的堅實基礎。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中國將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促進創新發展,著力推進高水平雙向開放。中國經濟發展前景是光明的。中國發展是世界的機遇,有利于世界的和平與發展。
(5)主權國家享有平等權。亞太地區各國體量有大小、國力有強弱、發展有先后,但都是國際社會平等的一員,都有平等參與地區和國際事務的權利。作為大國,意味著對地區和世界和平與發展的更大責任。這體現了主權國家的平等性原則。
。6)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交政策。中國加入亞太經合組織25年來,始終本著積極參與、求同存異、推動合作的精神,全面參與該組織各項活動。中國堅持和平發展,決心不會動搖;堅持共同發展,理念不會動搖;堅持亞太合作發展,政策不會動搖。
(7)推動建立國際新秩序。中國一貫重視并積極參與亞太經合組織各領域合作,中國提出了許多積極、平衡、合理的政策主張和倡議,并在亞太經合組織內發揮著極具建設性的作用。中國通過參加亞太經合組織的一系列活動,推動國際秩序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
3、從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
。1)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影響和相互交融。在亞太經合組織的引領下,要促進不同文明不同發展模式交流對話,各成員國在競爭比較中取長補短,在交流互鑒中共同發展,使文明交流互鑒成為增進各國人民友誼的橋梁、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動力、維護世界和平的紐帶。
。2)文化的多樣性。在漫長歷史長河中,如亞洲的黃河和長江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以及東南亞等地區孕育了眾多古老文明,彼此交相輝映、相得益彰,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重要貢獻。
。3)傳統文化的相對穩定性。中華民族歷來愛好和平,自古就崇尚“以和為貴”、“協和萬邦”、“四海之內皆兄弟也”等思想,中國始終做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堅定力量。堅持合作共贏理念、倡導命運共同體意識,是中國在APEC會議上一貫的態度和主張。
(4)文化在交流中傳播。文化交流的過程,就是文化傳播的過程。商業貿易是文化交流和傳播的重要途徑,亞太經合組織成員國之間加強經濟貿易往來,促進文化的交流與傳播。要勇立潮頭、積極行動,在商貿往來中實現文化的交流與傳播。
。5)在中外文化交流過程中,我們既熱情歡迎世界各國優秀文化在中國傳播,吸收和借鑒各國優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動地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做傳播中華文化的使者,不斷增強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中國自古講求和而不同、敦親睦鄰,同亞洲各國文化深度契合。
4、從生活與哲學角度分析
。1)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鑒于目前的全球貿易形勢,APEC應該為世界貿易作出榜樣,依據貿易領域的核心目標落實各種倡議與行動。只要繼續進行貿易自由化并為其提供支持,就能帶來更高效率與競爭力,進而推動經濟增長,最終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
。2)意識具有目的性和自覺選擇性。中國加入亞太經合組織25年來,堅持把亞太作為開放的優先方向。隨著2020年茂物目標期限臨近,應該增強合作前瞻性,凝聚共識,加緊規劃更加長遠的合作愿景。要以發展為主題,推進改革創新,共同繪制亞太合作的宏偉畫卷。
。3)人們能夠根據事物的固有聯系,改變事物的聯系狀態,建立新的聯系。中方積極推進“一帶一路”倡議,通過同區域伙伴共商、共建、共享,為亞太互聯互通事業作貢獻。中方愿加強同有關各方發展戰略及合作倡議對接,實現協同效應。
(4)堅持聯系和發展的觀點。當今世界局勢動蕩、經濟減速、環境惡化、不平等、地緣經濟與政治的突變及保護主義抬頭都對APEC產生影響,并直接波及整個地區的人民。要依靠亞太經合組織的力量,倡導貿易投資自由化,促進亞太地區經濟持續發展。
(5)聯系構成發展。促進互聯互通,實現聯動發展。我們要推動建立覆蓋整個亞太的全方位、復合型互聯互通網絡,深入落實北京會議制定的互聯互通藍圖,確保2025年實現全面聯接的目標。中國歡迎各方參與到“一帶一路”合作中來,共享機遇,共迎挑戰,共謀發展。
。6)系統優化的方法要求我們用綜合的思維方式來認識世界。“一帶一路”與亞太聯動發展其實是“志同道合”的,APEC各成員經濟體完全可以攜起手來,把握“一帶一路”戰略機遇,在交通基礎設施、信息、旅游、產能合作等領域開展深度合作,實現互利共贏。
。7)堅持整體和部分的統一。中國倡導提出了以全政府行動、全社會參與、全區域合作的方式,實施以實現生命全程健康與福祉、促進亞太地區安全、經濟增長與發展為目標的“健康亞太2020”倡議,得到各方積極贊同,并得到了亞太區域內工商界的積極響應。
(8)堅持前進性和曲折性相統一。亞太區域和跨區域合作方興未艾,互聯互通建設加速推進,呈現百舸爭流的強勁勢頭。亞太經合組織應該發揮引領和協調作用,迎來亞太地區新一輪大開放、大融合。亞太自由貿易區進程中總要經歷一個由不完善到比較完善的過程。
。9)量變和質變的關系。做好量變準備,促進事物的質變。亞太經合組織要抓住機遇,迎接挑戰,積極積累,將愿景變為現實,實現橫跨太平洋兩岸、高度開放的一體化安排,為亞太經濟的進一步的發展做好準備。
。10)要對事物的發展前途充滿信心。近年來,在世界經濟增長乏力的背景下,中國經濟遇到一些困難和挑戰。我們堅定信心、主動調整,經濟增速仍然位居主要經濟體前列,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保持在25%以上。
。11)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們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70年來,越來越多的亞太地區國家找到適合本國國情的發展道路,從貧窮落后走向發展振興,步入經濟發展快車道。要推動建立覆蓋整個亞太的全方位、復合型互聯互通網絡,確保2025年實現全面聯接的目標。
。12)想問題、辦事情,要抓好重點和關鍵。促進經濟一體化,建設開放型經濟,要積極引導經濟全球化發展方向,著力解決公平公正問題,讓經濟全球化進程更有活力、更加包容、更可持續,增強廣大民眾參與感、獲得感、幸福感。
。13)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的關系。矛盾的普遍性通過特殊性表現出來,共性存在于個性之中。由于各國國情的特殊性,實現區域經濟一體化、亞太自貿區、互聯互通、服務業合作等目標并非易事,要考慮到各國的國情。這體現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的統一。
。14)發揚創新精神。要把改革創新擺在突出位置,推進經濟結構改革,為亞太引領世界經濟創造動力。要抓住關鍵問題,精準發力,深化服務業合作,補齊這一長期短板。要抓住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的機遇,打造互聯網和數字經濟、藍色經濟、綠色經濟等新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