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教案:《細胞核》教學設計(2)
來源:網絡整理 2018-11-24 21:04:05
二、細胞核的結構
三、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的比較 【創設情景】植物細胞圖片和細菌圖片,要求學生觀察比較兩者的不用,同時說出細胞內各結構的名稱。(既是對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等知識的復習,又能從兩者的區別引出細胞核。)
【講述】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最主要的區別是有無細胞核,以及細胞核中結構的區別,等我們學完這節課之后,再來完成兩者細胞核的不同之處。
展示三種細胞:植物成熟篩管細胞,人的成熟紅細胞、橫紋肌細胞
細胞核是細胞中最大的細胞器,一般而言,1個細胞有1個細胞核,少數細胞有多個細胞核,極少數細胞沒有細胞核。
【提問】細胞核在細胞中發揮什么作用呢?
資料一:多莉羊的培育過程,使學生對細胞核的功能有初步的認識。
多莉的介紹:1997年2月22日, 英國生物遺傳學家維爾穆特成功地克隆出了一只羊。克隆 羊“多莉”的誕生震驚了世界。克隆是英語Clone的音譯,指人工誘導的無性繁殖。 動物克隆試驗的成功在細胞工程方面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但是多莉在6歲多的時候就出現早衰現象,在2003年2月15日死亡,
多莉的死亡引起了人們對克隆動物健康的關注,對克隆技術發展的再思考。
【提問】多莉最像哪只羊?為什么?
從多莉的培育過程,你得出什么結論?
實驗探究:驗證細胞核控制著細胞的遺傳
實驗目的:驗證細胞核控制著細胞的遺傳。
實驗材料:傘藻(傘形帽和花朵帽)
實驗設計思路:
傘藻的介紹:傘藻(Acetabularia)是海生綠藻,高5cm~7cm,基部有假根,莖頂有傘狀“生殖器官”。表面看來,傘藻像根、莖、葉俱全的高等植物,其實它只是一個細胞(圖14-3),它的細胞核通常位于假根中。傘藻的再生能力很強,切去傘可再生一個傘,切去傘和假根,剩下的無核的莖有時也能再生新傘和假根,甚至再生兩個新傘。這是因為無核的莖中貯存有mRNA分子,能合成蛋白質,因而能再生新的傘和假根,但最終總要死去。(假根起著固著器,沒有疏導組織)
依據學生的設計思路,以圖示來表示:
【小結】傘藻的嫁接實驗說明細胞核控制著細胞的遺傳。
資料二:變形蟲實驗
【提問】變形蟲實驗得出什么結論?
【小結】通過以上的實驗,我們得出結論,細胞核是細胞進行生命活動所必需的。
【講述】結構與功能相適應,那么細胞核的結構是如何呢?
【提問】大家閱讀課本,思考:細胞核由哪些結構組成和相應的功能?
【追問】染色質和染色體有什么聯系?
【小結】細胞核是遺傳信息庫,是細胞代謝和遺傳的控制中心
【提問】那么原核細胞中核區的功能與真核細胞的細胞核是否一樣?結構又有什么不同呢?
(根據學生的回答,完成表格。)
學生觀察,回憶,說出各結構名稱,同時通過比較,得出兩者的區別。
植物細胞:有細胞核和各種細胞器,為真核細胞
細菌細胞:沒有細胞核,只有核區,只有核糖體,為原核細胞。
通過觀察,發現不同的細胞,細胞核的個數不一樣。
。
學生觀察多莉的培育過程,回答:多莉最像B母羊。因為B母羊提供細胞核;得出的結論是細胞核控制著細胞的遺傳。
學生通過討論,提出設計思路: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分數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