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教案:《探究影響酶活性的條件》教學設計(3)
來源:網絡整理 2018-11-24 19:49:51
第二課時
實驗設計
1.1 選用過氧化氫酶作為實驗探究對象: 過氧化氫是細胞中某些化學反應的副產物,具有強氧化性,如果不及時除去或分解,就會殺死細胞。在動物的肝細胞和血細胞中含有較多的過氧化氫酶,它可以促進過氧化氫分解。由于過氧化氫酶容易獲得且催化反應的現象明顯,所以選用過氧化氫酶作為實驗探究對象。
1.2 設備準備: 實驗用具有:試管四支(帶有單孔膠塞,在膠塞上另穿一細銅絲,銅絲的下端彎曲成水平的雙圓環形成一個自制的反應匙,反應匙上可放浸有H2O2酶的濾紙片,利用銅絲的上下活動控制反應時間。)、移液管、鑷子、水槽、10 mL量筒、25 mL量筒等;反應物為30%H2O2。
實驗中需要制作 H2O2酶濾紙片,制作方法是:將 10 g鮮肝剪碎,置于研缽中充分研磨,加入200 mL蒸餾水制成鮮肝液。然后,將5張濾紙疊加剪成5張大小相同面積大2 cm2的小片,平展在表面皿中,用鮮肝液浸泡l min后使用。
配制緩沖液:將17.96 g Na2HPO4·7H2O在 1 000 mL容量瓶內溶于蒸餾水中,加水至刻度,配制成0.067 mol/L Na2HPO4溶液。將9.07 g KH2PO4在1 000 mL容量瓶內溶于蒸餾水中,加水至刻度,配制成0.067 mol/L KH2PO4溶液。然后按下表用上述兩種溶液配制pH=5、pH=6、pH=7、pH=8緩沖液.
pH |
5 |
6 |
7 |
8 |
物質的量濃度為0.067 mol/L的Na2HPO4溶液(mL) |
1 |
20 |
60 |
95 |
物質的量濃度為0.067 mol/L的K2HPO4溶液(mL) |
99 |
80 |
40 |
5 |
1.3 實驗步驟: 在多方查閱資料和師生共同實踐探索我們設計出現有實驗裝置(如右圖),該裝置左側的試管用來完成酶催化H2O2 的分解反應,右側的量筒用來計量排水后收集的氧氣的量。在此基礎上制定出簡單易行的且效果好的實驗步驟如下:
l)向水槽中加水至將滿為止;
2)將大小相同的5片濾紙片在鮮肝液中浸泡l min,然后用鑷子夾起濾紙片,靠在培養皿壁上,使多余的酶液流盡;
3)用5mL量筒向試管中加入 pH=5的緩沖液 2 mL,然后再用移液管加入 2 mL 30%的H2O2溶液,用鑷子將1片酶濾紙片小心地放在用銅絲自制的反應匙上。注意濾紙片不要碰到反應試管壁,將軟膠塞塞緊試管口;
4)將25 mL量筒橫放于水槽中使之灌滿水,若有氣泡,將其輕輕傾斜,小心趕出氣泡。將量筒倒立,使筒口一直處于水中;
5)將自制銅絲反應匙下降到試管內液面下,使H2O2溶液接觸酶濾紙片。同時開始計時,在 30 S時,用鋼絲莢導氣皮管,將導氣管從量筒中拿出,松開鋼絲莢,讀取量筒水平面刻度并作出標記后記錄。
6)取新的干凈試管,重復上述實驗過程,測量在 pH=6、pH=7、pH=8時過氧化氫在酶的催化下所釋放的氣體量。(注意:所有的實驗中都要嚴格保證干凈,不應該有上一次反應后的剩余溶液,每次試驗完后,應充分沖洗量取緩沖液的量筒、自制反應匙(至少三次),然后用相應的緩沖液再沖洗一遍。量取H2O2溶液的移液管不用洗)
1.4 實驗結果記錄表:
結果記錄 |
第1次PH=5 |
第2次PH=6 |
第3次PH=7 |
第4次PH=8 |
釋放氧氣量(ML) |
2、播放實驗演示錄像,讓學生了解實驗探究的過程。
3、學生開始實驗,教師給予巡回指導。
4、實驗結果的討論和分析推論
請各組同學選派一代表將本小組所得的實驗數據寫在黑板上的表格中,我們對全體實驗小組的實驗數據進行分析又會得到什么樣的推論? 我們自己小組的實驗結果與全班同學實驗數據推導出的結論是否一致?你能否說出其中的原因?
5、課后思考題
1)我們所設計的實驗原理和目的是什么?實驗的自變量和因變量是什么?
2)能否根據你所記錄的實驗數據得到pH與酶的催化效率關系的變化曲線?你所繪出的曲線與課本上的有何不同?試說明理由。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分數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