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教案:《生物多樣性簡介》教學設計(3)
來源:網絡整理 2018-11-24 18:15:52
【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
學生活動 |
教師組織與引導 |
教學意圖 |
一、遺傳多樣性
1、分子水平多樣性探究
2、細胞水平的多樣性
3、個體水平的多樣性
二、物種多樣性學習
三、生態系統多樣性學習
四、景觀多樣性
|
1、觀看影片,思考并回答問題
2、閱讀課本學習概念
3、學生分組探究分析
4、學生邊分析邊回答
5、學生分組討論
6、學生回答交流
7、學生思考回答
8、學生踴躍回答
9、學生描述講解
10、學生思考回答
11、閱讀學習概念
12、學生講解介紹
13、學生討論回答
14、學生用所學知識分組活動并通過活動回答
15、學生觀看影片并思考回答
16、學生思考總結
17、學生積極回答
18、學生自學
19、學生練習 |
播放影片
引導:從影片中大家看到了什么?
生:多種多樣的環境和多種多樣的生物。
引題:今天我們就來探討生物多樣性的話題。 生物多樣性反映了地球上的動物、植物、菌類等一切生命各不相同的特征的其生存環境,他們之間存在錯綜復雜的關系,包括遺傳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
師:請大家課本124頁,找出遺傳多樣性的概念及其分類。
教師提問
生:遺傳多樣性主要是指物種內不同種群和個體間的遺傳變異總和,也稱為基因多樣性,包括分子、細胞和個體水平3個層次的多樣性。分子水平的多樣性分為DNA的多樣性和蛋白質的多樣性。
師:非常好(并根據學生的描述板書主要內容)
下面我們通過一個探究活動從分子水平來分析種群內和種群間個體的遺傳多樣性。
多媒體呈現探究內容
探究活動:遺傳多樣性分析
1、 圖1中1-9為鄉寧種群內的個體,10-16為翼城種群內的個體,17-24為平陸種群內的個體。
2、 圖2中a為翼城種群,b為鄉寧種群,c為平陸種群。
橫線的長度表示個體或種群間的遺傳距離。
學生分組討論分析:
1、14號與15號之間的遺傳距離
2、14號與9號之間的遺傳距離,
3、14號與24號之間的遺傳距離
多媒體直觀呈現出遺傳距離的大小(讀出標尺的數值即可清楚的知道)
多媒體呈現討論問題
進一步分組討論分析:
1、圖1中種群內個體間的差異以及種群間個體的差異,分別說明什么?
2、圖1中最可能形成新物種的是哪個地區的種群?
3、圖1和圖2所表示的結果能否從分子水平說明遺傳多樣性?是怎樣說明的?
4、遺傳多樣性是怎樣形成的?
提問,學生踴躍回答
1、種群內個體的差異小,種群間的個體差異大。
2、鄉寧種群內個體間差異最大。
3、能,1圖表示DNA的水平說明遺傳多樣性,2圖從蛋白質說明遺傳多樣性。
4、突變和基因重組。
教師總結
DNA和蛋白質多樣性分析結果表明,在個體間DNA的差異比蛋白質大;種群間的個體差異比種群內的個體差異大,種群間的遺傳分化程度比較高.
繼續設疑:請大家運用學過的知識來解釋個體間DNA的差異比蛋白質大
生:基因指導蛋白質的合成,而基因只是DNA中有遺傳效應的片段 二、密碼子的簡并性;
師:很好,簡潔全面。(總結并板書:分子水平的多樣性就是DNA的多樣性和蛋白質的多樣性)
師:細胞水平的多樣性主要指染色體的多樣性(板書)。一般來說,一個物種的染色體的數目、形態和行為是相對穩定的,但是種內染色體的多樣性也是存在的。如中華地鱉的染色體的數目有23、24、25和33、34、35等類型,草甸碎米薺的染色體竟有16-96條,共54種類型。
設疑:請大家運用已有的遺傳變異的細胞學基礎知識解釋染色體多樣性的原因。
生:染色體變異
呈現染色體數目變異的圖片資料
呈現個體多樣性的圖片資料。
同學們描述生活周圍寵物狗、寵物貓的多樣性等(略)。
提問:通過這些資料大家認為個體水平多樣性是指什么?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生:個體水平的多樣性是指表現型的多樣性,表現型的多樣性反映的是基因型的多樣性。(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總結提問:大家通過這三個層次的學習遺傳多樣性,遺傳多樣性與物種的進化有什么關系?
生:一個物種的遺傳多樣性越豐富,對環境的適應性就越廣,同時反映了物種的進化潛力。
師:請大家閱讀課本126頁,找出物種多樣性的概念
生:物種多樣性是物種水平的生物多樣性,是用一個區域的物種種類的豐富程度和分布特征來衡量的。
師:物種多樣性是生物多樣性最直觀、最基本的表現
(板書并介紹)物種多樣性的現狀:地球表面的動植物、微生物的總數達到500萬-3000萬種,已記錄的大約有140萬-170萬。
設疑:大家對我國的的物種多樣性有怎樣的了解?
學生展示生物的照片,生存環境,歷史情況,現狀等,介紹四到五種珍稀動物的情況。
師:我國物種多樣性的特點:第一,物種豐富;第二,特有的和古老的物種多;第三,經濟物種豐富。
繼續引導:我國是世界上物種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但是大家都知道許多物種都處于不同等級的瀕危狀態,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學生分析幾種珍稀動物的生存環境,面臨滅絕的原因,最后歸納
人口的壓力,棲息地的破壞,環境的污染使我國的大量物種處于不同等級的瀕危狀態。(教師根據學生回答總結)
師:我們應怎樣進行保護呢?
生:建立自然保護區、建立動物園等。
師:(歸納總結)物種多樣性的保護:就地保護(建立自然保護區,這是最有效的保護措施)、遷地保護(建立動物園)、進行人工繁育以及加強教育和法制管理等。
總結:一個物種的種群越大,它的遺傳多樣性就越大,但是,一個物種種群的增加,可能導致其他物種種群的衰退,從而使一個地區的物種多樣性減少。
舉例:呈現外來物種入侵圖片
教師解說: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國家和地區間物流和人流的持續增大、頻繁往來,外來物種很有可能進入我國。從幾年前“名噪一時”的紫荊澤蘭、水葫蘆,到去年引起北京林業部門一片恐慌的美國白蛾,外來物種威脅著我們的生態。近幾年外來入侵物種每年約給中國帶來1300億元人民幣的損失。然而,外來物種入侵造成的遠不止是金錢方面的損失。一個地區新來的物種會在沒有天敵的情況下迅速發展,他們占有其它物種的資源,造成本地物種的減少。
課前布置學生搜集各種類型的生物群落的圖片,課堂上為每小組準備一張地圖,地圖上標出了一些典型的生境。
小組活動:請同學們在地圖上為你收集到的生物群落尋找合適的家,把相應群落的圖片粘貼到它的“家門口”。
教師解說:生境主要指無機環境,如地貌、氣候、土壤和水文等。生境多樣性是生物群落多樣性甚至整個生物多樣性的基本條件。
師:通過這個活動,大家對生態系統多樣性有了什么認識?
生:1、生物圈內的生境、生物群落是多種多樣的。
多媒體呈現各種生態系統類型
(板書并提出新問題):生物圈內的生境類型,群落類型是多種多樣的,而在一個生態系統內又會怎樣呢?
觀看影片‘海底世界’
生:同一個生態系統中,生境也是多種多樣的(分層),生物群落也是多種多樣的。
(板書并提出新問題):在生物圈內、生態系統內生物與生物之間,生物與無機環境之間有什么樣的關系?
生:生物與生物之間有捕食與被捕食的關系,植物能從無機環境中吸收無機物,并通過光合作用合成有機物。
(解說并板書):這種關系可以理解為生態過程。也就是說生物圈內、生態系統內生態過程也是多種多樣的。
師:那么什么是生態系統多樣性?該如何表述呢?
生:生態系統多樣性就是生物圈內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態過程的多樣化,以及生態系統內生境差異和生態過程的多樣性。
引導:請大家根據經驗談談各種生態系統的作用
生:調節氣候、涵養水源、防風固沙、護岸固堤等
呈現我國生態系統多樣性面臨的現狀圖片或數據
設疑:我們該如何保護生態系統的多樣性?
生:退耕還林、還湖,嚴禁亂砍濫伐,大力植樹造林等
學生閱讀課本,自學本部分知識
師生共同總結本節內容,理解三個層次的生物多樣性及其相互關系
一個物種有其獨特的遺傳多樣性。一般說一個物種和種群越大,它的遺傳多樣性就越豐富。遺傳多樣性導致了物種多樣性,物種多樣性與多種多樣的生境構成了生態系統多樣性。
課堂反饋: |
1、觀看影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入新課。
2、通過閱讀課本鍛煉學生提取信息的能力
3、通過探究活動分析DNA多樣性和蛋白質多樣性,最終培養學生根據信息資料做出合理判斷的科學探究能力和高度的語言概括表述能力
4、通過進一步設疑,培養學生用所學知識分析新問題的能力
5、使學生了解細胞水平的遺傳多樣性,并能用學過的知識對其分析,加深理解
6、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和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8、培養學生閱讀和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9、通過展示圖片并介紹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并加深學生對祖國的物種多樣性的理解
10、使學生關心祖國的資源狀況,熱愛祖國和家鄉,增強環保意識,增強使命感和責任感。
11、通過對外來物種的危害的介紹增強學生保護我國物種多樣性的責任和使命,并加強法律意識。
12、通過小組活動增強學生的動手及合作能力并加深對生態系統多樣性的理解
13、通過觀看影片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并使學生理解生態系統內的多樣性
14、培養學生環保意識和愛國情懷。
15.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16、培養學生總結知識要點的能力
17、通過練習,加深學生對本節課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學生的綜合分析運用能力。 |
【教學反思】
成功之處:
1、課前準確分析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能力基礎;根據教學經驗或前測結果探明學生學習本節課的困難點。
2、對教材內容作全面梳理,分析本課所涉及的知識與前、后知識的聯系;明確本節課學生要掌握的各知識點,合理選擇教學內容;分析各知識點的講解要點。
3、教學環節完整、清晰、詳細,教學容量和難點安排合理,教學方法多樣有效,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促進和利用資源的生成。
4、體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目標明確、具體,具有層次性和可操作性。
5、教學中使用的課件為原創作品,在實際教學中起到了很好的輔助教學的作用;
感悟:
在今后的教學中要充分挖掘課程資源,充分發揮學生的潛力,讓學生自己去尋找資料,能很好的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老師講的輕松,學生學的快樂并獲益匪淺。這就是現代教育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