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歷史教案:《古代中國的農業經濟》教學設計(4)
2018-11-23 22:11:33網絡整理
二、材料解析題
10、讀圖回答
(1)上圖反映的牛耕方式叫什么?牛耕技術最早出現于什么時候?我國傳統農業的耕作方式是什么?
耦犁。春秋戰國。鐵犁牛耕。
(2)漢代牛耕有哪兩個方面的進步?對農業生產產生了怎樣的積極影響?
牛耕逐漸普及全國;東漢時出現了一牛挽犁的牛耕法。
影響:有利于山地的開墾,擴大了墾田面積;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和農產品產量。
(3)農業耕作方式進步的主要意義如何?制約農業耕作技術取得革命性發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促使農產品畝產量逐漸提高,推動了中國農業經濟的發展。
小農戶個體經營為主的經營方式。
【史論共享】
古代中國農業經濟的基本特點:
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是中國封建社會農業生產的基本模式。以小農戶個體經營為主,是古代中國農業經濟的基本特點。小農經濟以家庭為生產、生活單位,農業和家庭手工業相結合,在沒有天災、戰亂和苛政干擾的情況下,“男耕女織”式的小農經濟可以使農民勉強自給自足。中國古代的重大文明成就,都是在農業經濟發展基礎上取得的。但是,小農經濟狹小的生產規模和簡單的分工,很難擴大再生產,阻礙了社會分工和交換經濟的發展,到近代以后,它已經成為阻礙生產發展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