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歷史教案:《近代中國民族工業的興起》教學設計(3)
2018-11-23 22:09:57網絡整理
三、民族資本主義的興起
(一)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新課標第一網
1、背景:(1)中國封建社會中孕育著的資本主義萌芽為近代民族工業的興起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2)外國資本主義的侵略,加速了中國自然經濟的瓦解,為資本主義的產生提供了勞動力和商品市場;
(3)洋務運動時期洋務派創辦的近代軍事和民用工業企業,也促進了民族工業的產生和發展;
(4)外商企業的刺激。
2、產生時間:19世紀六七十年代(近代的含義是采用機器化生產方式)。
3、產生途徑:A、官僚、地主、商人、買辦、華僑投資近代工礦企業
B、部分手工工場采用機器生產,轉變為近代工礦企業。
4、產生地區:上海、廣東、天津等沿海地區。
5、著名企業:A、1866年,方舉贊、孫英德在上海創辦的發昌機器廠。
B、1873年,陳啟源在廣東南海創辦的繼昌隆繅絲廠。
6、主要特點:資金少、規模小、技術力量薄弱、以輕工業為主、分布不合理。
(二)民族工業的初步發展:
1、原因
(1)甲午戰爭以后,帝國主義列強的侵略,進一步破壞了中國的自然經濟,為民族工業的發展創造了某些客觀條件。
(2)在嚴重的民族危機刺激下,許多人紛紛呼吁“設廠自救”、“實業救國”。
(3)在內外交困的嚴峻形勢下,清政府鼓勵民間設廠
2、時間:從甲午戰爭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1895-1913年)
3、著名企業:(1)張謇:南通,大生紗廠等(2)榮宗敬、榮德生:無錫,保興面粉廠
(3)周學熙:河北唐山,啟新洋灰公司
4、影響:
(1)初步發展的民族工業在整個國民經濟中所占的比重雖然很小,但有著重要的意義,
它的產生和發展給中國社會經濟帶來了一股新氣息。
(2)民族資產階級作為一種新的社會力量逐漸成長起來,開始登上中國歷史和政治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