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歷史教案:《古代中國的商業》教學設計(3)
2018-11-23 21:58:23網絡整理
【本課測評】
一、選擇題。
( C )1、唐朝政府規定,凡不是州治、縣治的地方,禁止設置商品交易市場。這表明
A、鄉村地區沒有設置市場的必要 B、城市是商品交換的唯一場所
C、政府力圖控制民間商業活動 D、州治、縣治具備設立市場的條件
( A )2、中國古代的“城市”是由“城”(城墻及城墻所包圍的地區)和“市”(商品交換的場所、城墻內的一個區域)連稱而來。中國古代的城修筑得相當雄偉,有深廣的護城河,數量相當多,遍及全國,但自都城、省城、府城至縣城,城市的建筑規格和面積依次減小。由此能得到的正確信息是
① 中國古代城市兼具政治、經濟功能 ②筑城是為了維護統治秩序
③古代政治體系具有森嚴的等級 ④政府非常重視城市商業貿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B )3、“凡市,以日擊鼓三百聲,而眾以會;日入前七刻,擊鉦三百聲,而眾以散”。唐朝這種政策反映出
①市有嚴格的空間限制 ②市有嚴格的時間限制
③本質上體現出政府的抑商政策 ④夜市的繁榮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 B )4、下列對“草市”的描述正確的是
①出現于南北朝時期
②政府對“草市”未實行行政管理
③“草市”在唐代逐漸演變成為相對集中的商業中心
④宋代的“草市”已有完備的飲食服務設施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 C )5、“市井經紀之家……夜市直至三更盡,才五更又復開張。如耍鬧去處,通曉不絕……”材料所反映的場景發生在
A、漢都長安 B、唐都洛陽 C、宋都東京 D、元都大都
( B )6、下圖是明朝小說《醒世恒言》里描寫的蘇州盛澤鎮三的施復夫婦,靠養蠶織綢生活,本是小戶人家……幾年后他們增買了三四張織機,雇人織綢。由小說說描寫的情景推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施復夫婦是機戶 ②當時江南一些地區出現資本主義萌芽
③ 明代手工業還比較落后 ④封建經濟仍占主導地位
A、①③④ B、①② C、①②④ D、②③④
( B )7、閱讀下圖,北宋東京城與唐朝長安城的主要不同是:
①形成了繁華的商業街 ②商業繁榮 ③出現了“夜市”
④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 ⑤長安城是“棋盤格”結構,東京城是“回”字形結構
A、①③④⑤ B、①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④
( D )8、下圖是反映宋代社會經濟狀況的著名畫卷《清明上河圖》(局部),從中可以獲得的歷史信息是
① 政府對商業活動的監管取消 ②出現了按地域集成的商幫
③是當時商品經濟發展的寫照 ④打破了坊市界限,城市商業面貌變化大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 D、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