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教案:《國際歡喜的決定性因素》教學設計(2)
來源:網絡整理 2018-11-23 19:45:01
【課后提升演練】
2010年6月28日,20國集團會議在加拿大召開,會議重點討論國際金融危機、應對全球性挑戰、國際和地區形勢、等議題。據此回答1—2題。 1.材料主要涉及的國際關系的形式和內容分別是 A.合作 外交關系和政治關系 B.挑戰 經濟關系和軍事關系 C.合作 經濟關系、政治關系 D.競爭 政治關系和文化關系 解析;亞歐外長會議重點討論議題,涉及合作這種國際關系的形式,經濟關系、政治關系和文化關系三種國際關系的內容。故答案選C。 答案:C 2.美國總統在談到各國直面金融危機的意義時說:“我們同在一條船上,要么一起暢游,要么一起淹死”。這一形象的比喻說明 A.世界各國的國家利益在一定條件下是完全相同的 B.世界各國存在著共同的國家利益
C.世界各國的根本利益是可以一致的 D.世界各國相同的國家利益決定相同的外交政策 解析:第1題,亞歐外長會議重點討論議題,涉及合作這種國際關系的形式,經濟關系、政治關系和文化關系三種國際關系的內容。故答案選C。第2題,“要么一起暢游,要么一起淹死”,說明各國存在共同的國家利益。故答案選B。 答案:1.C 2.B 2010年5月25日,為期兩天的首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在北京落下帷幕。據此回答3—4題。
3.經過30年的發展,中美兩國的利益匯合點不斷增多,已經形成高度的經濟依存性。中美關系的變化體現了 ①共同利益是國家間合作的基礎 ②國家間相互合作的趨勢在加強 ③世界政治一體化趨勢不斷加強 ④國家間聯盟的趨勢在加強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中美兩國的利益匯……度的經濟依存性”,說明中美雙方具有廣泛的共同利益,也說明中美國家間相互合作的趨勢在加強。①②符合題意,故答案選A。當今世界是政治多極化,經濟全球化、區域化,文化多元化,③項觀點錯誤。我國實際不結盟政策,④項觀點錯誤。 答案:A 4.在經濟、金融及相關領域的合作方面,中美明確四點共識:包括促進兩國經濟平衡和可持續增長以及擴大新興經濟體在國際金融機構中的話語權,等等。中美之間能夠達成共識的根本原因是 A.和平與發展成為當今時代的主題 B.對話與合作成為越來越多國家的共識 C.經濟全球化使得國與國之間存在著共同利益
D.國與國之間形成了既競爭又合作的局面 解析:共識即共同利益,C項符合題意,應入選。ABD三項不合題意,應舍去。 答案: C 代理人之戰
5漫畫《代理人之戰》反映了美、伊、敘、以四國復雜關系。 美伊敘以四國出現畫面這種復雜關系,從根本上講是由 決 定的。 A.國家利益 B.綜合國力 C.軍事實力 D.利益相悖 解析:國家利益是國際關系的決定因素。畫面反映美、伊、敘、以四國復雜關系,這是由四國的國家利益決定的。故答案選A。BC項干肢不符,D項對畫面四國復雜關系產生原因論述不全面,均應舍去。 答案:A 6.2010年6月12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姜瑜在例行記者會上就伊朗核問題表示,當前形勢下,有關各方加大外交努力,盡快談起來,通過談判尋求全面、長期、妥善解決伊核問題的辦法。通過談判尋求妥善解決伊核問題的辦法實際是 A.消除當事各方不同利益 B.尋求當事各方利益交匯點
C.真正找出當事各方的矛盾焦點 D.堅定地維護我國根本利益 解析:國家利益是國際關系的決定因素,國家間共同利益是國家間合作的基礎。通過談判尋求妥善解決伊核問題的辦法,實際就是尋求當事各方利益交匯點即共同利益,找出其合作的途徑。故答案選B。ACD三項觀點錯誤,應排除。 答案:B 7當代國際關系錯綜復雜,我國處理國際問題時主要
A.按照聯合國的決議決定自己的態度和政策 B.根據我國的國家利益決定自己的態度和政策
C.按照國際條約決定自己的態度和政策 D.根據有利于團結的原則決定自己的態度和政策 解析:我國處理國際問題時主要根據我國的國家利益決定自己的態度和政策,A、C、D說法有誤。
答案:B 8.1月30日,美國政府不顧中方強烈反對和多次嚴正交涉,公然宣布向臺灣出售“黑鷹”直升機、“愛國者-3”反導系統、掃雷艇等總額64億美元的武器裝備。臺灣問題涉及到中國的核心利益,美國對臺軍售顯然損害了中國的核心國家利益。在當代國際社會中,中國要堅定維護自己的國家利益。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我國的國家利益就是經濟利益
②維護我國的國家利益就是維護人民的根本利益
③對任何國家的任何利益我們都要去尊重
④我們要努力維護各國人民的共同利益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在我國國家利益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維護國家利益就是維護人民的根本利益,我們在維護國家利益的同時,維護其他國家正當的利益,維護各國人民的共同利益,故②④入選。①③本身說法有誤。
答案:D 9中美建交以來,兩國關系的發展起起伏伏,美國不斷在貿易不平衡、人權、最惠國待遇、“臺灣”等問題上對中國施加壓力。但在中美雙方的共同努力下中美關系往往會轉危為安,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
上述材料說明了什么?
解析:中美關系的變化說明了國家利益是國際關系的決定性因素,共同利益是合作的基礎,利益的對立是沖突的根源。
參考答案:⑴①國際關系的決定因素是國家利益。材料說明中美之間既存在著利益的差別和對立,也存在著共同的利益。
⑵利益的對立是引起國家沖突的根源。中美之間由于經濟制度、政治制度、價值觀念等方面的不同,因而兩國之間的矛盾和斗爭是不可避免的。http://www.ks5u.com/
⑶國家間的共同利益是國家合作的基礎。中美之間經濟上的互補性以及國際和平與安全上的共同責任等方面的共同利益,使兩國通過雙方努力走向合作。
10009年12月7日-18日,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15次締約方會議在丹麥哥本哈根開幕。來自全球190多個國家和地區超1.5萬名各界代表在具體減排目標和資金等兩個議題上爭吵不休。發達國家認為:地球只有一個,發展中國家須“行動起來”參與減排活動。發展中國家則認為:氣候惡化都是發達國家造的孽。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出席本次峰會。中國作為負責任的發展中國家,主張通過切實有效的國際合作,共同應對氣候變化。我們將堅持《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和《京都議定書》基本框架,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主張嚴格遵循巴厘路線圖授權,加強《公約》及《議定書》的全面、有效和持續實施,統籌考慮減緩、適應、技術轉讓和資金支持,推動哥本哈根會議取得積極成果。
(1)運用政治生活的有關知識說明190多個國家和地區爭吵不休的原因?
(2)結合材料,運用政治生活的有關知識,說明世界各國應該怎樣切實有效的國際合作,共同應對氣候變化?
解析:本題以聯合國氣候變化峰會背景材料,考察學生對國際關系的決定性因素—國家利益的理解。關于第(1)問,著重從國家利益是如何影響國際關系的角度回答即可;關于第(2)問,注意從主權國家的義務和國際組織的作用等角度回答。
參考答案:(1)①國家利益是國家生存與發展的權益,維護國家利益是主權國家對外活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②國家間的共同利益是國家合作的基礎,而利益的對立是引起國家沖突的根源。
(2)①各主權國家要本著對世界人民福祉高度負責的精神,自覺接受國際法和國際公約的約束,在享受基本權利的同時,積極履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國際義務,維護國家間的共同利益。②各主權國家要遵循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建立以世界各國共同利益為基礎,有利于和平與發展的國際新秩序,反對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問題上的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③各主權國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應著力于提高能源生產和利用技術,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分數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