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教案:《其他植物激素》教學設計(一)(2)
來源:網絡整理 2018-11-16 19:24:52
【問題情境3】進一步完善知識:怎樣證明赤霉素是植物激素呢?利用PPT課件,教師講解相關“赤霉素發現過程”資料:
1935年,科學家從赤霉菌培養基濾液中分離出致使水稻患惡苗病的物質,稱之為赤霉素(GA)。
1954年,從真菌培養液中提取出赤霉素。
1957年,《科學》雜志首次報道了在高等植物體內存在赤霉素
1958年,科學家從連莢豆未成熟的種子中分離得到赤霉素結晶,說明赤霉素是高等植物自身能合成的天然物質。
學生得出結論:赤霉菌產生某種化學物質使水稻患惡苗病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主動思考、逐步構建知識整體
3.其他植物激素的種類和作用:
【問題情境4】學生閱讀教材P54頁“圖3-9”,自主完成植物激素的合成部位、主要作用的表格填寫,教師并對相關內容進行重點講解。
學生活動:學生閱讀教材,在學案上完成表格填寫,明確植物激素的種類和作用:
學生認知:
赤霉素:合作部位主要是未成熟的種子、幼芽和幼根,主要作用是①促進細胞伸長,從而引起植株增高;②促進種子萌發和果實發育。
細胞分裂素:合成部位主要是根尖,主要作用是促進細胞分裂。
脫落酸:主要合成部位是根冠、萎蔫的葉片等,主要作用是①抑制細胞分裂;②促進葉和果實的衰老和脫落。
乙烯:合成部位是植物體各個部分,主要作用是促進果實成熟。
設計意圖:材料閱讀,訓練學生獲取信息能力、圖表轉換能力。
4.各種植物激素之間的聯系
【問題情境5】利用PPT課件出示黃化豌豆幼苗切斷實驗研究材料。
教師:請用簡要文字和箭頭畫出生長素和乙烯對豌豆幼苗切斷作用的關系圖解;思考植物激素是單獨起作用還是相互作用共同調節?
學生:畫出生長素和乙烯對豌豆幼苗切斷作用的關系圖解。
設計意圖:不局限于簡單介紹植物激素,而將其放在植物生命調節的背景中去認識。
實驗結論:在植物生長發育和適應環境變化的過程中,各種植物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調節。
植物激素之間的關系:協同和拮抗作用,共同調節植物的生命活動
【講授】植物生長調節劑的應用
【問題情境6】利用PPT課件出示植物生長調節劑的圖片,引導學生得出植物生長調節劑的概念、優點。
學生:學生閱讀教材說出植物生長調節劑的概念、優點。
探究:組織學生討論下面問題:1、哪些農產品在生產過程中使用了植物生長調節劑?2、生產過程中施用植物生長調節劑,會不會影響農產品的品質?3、日常生活中施用生長調節劑需要注意什么?4、有人擔心兒童吃了用激素催熟的水果、蔬菜后會引起性早熟?你持何種觀點?
設計意圖: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主動探究有關植物生長調節劑應用的新內容,力求理論聯系實際。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分數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