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教案:《免疫調節》教學設計(二)
來源:網絡整理 2018-11-16 18:53:51
一、教學背景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1.教材分析
《免疫調節》包括“免疫系統的組成”、“免疫系統的防衛功能”、“免疫系統的監控和清除功能”及“免疫學的應用”四部分內容。這一節分兩個課時,本節課是第一課時。
2.本課地位
體液免疫過程是本章乃至整冊書的重點和難點。免疫調節在高考考綱中要求為Ⅱ類,是高考考查的重點和熱點。
(二)教學對象分析
學生具有初中免疫的知識基礎,高中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同時學生對本節知識具有新鮮感,有親身體驗,好奇心強,積極性高。
(三)對教學目標的闡述
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本節教材特點及學生的認知情況,把教學目標擬定如下:
1.知識目標
(1)概述人體免疫系統的組成
(2)理解抗體抗原的概念
(3)說出體液免疫的過程
2.能力目標
(1)學會構建過程圖
(2)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及觀察分析的能力
(3)培養學生合作能力
3.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對自身的了解和社會問題的關注,確立積極的生活態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四)重、難點的分析與突破
本著新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基礎上,我確定了以下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抗體抗原概念的理解。
2.教學難點:體液免疫的過程。
落實重點、突破難點的方法:
“免疫系統的防衛功能”是理解水平的內容,其中的“三道防線”的組成學生初中就已經涉及,所以學生通過自學就可以達到學習目的。本節的重點是第三道防線,即特異性免疫所起的作用。
首先,讓學生自主學習免疫系統的組成,嘗試構建免疫系統組成概念圖。聯系生活實際設置問題,從而引出免疫系統的三道防線。引導學生歸納總結三道防線的組成及其類型。通過圖片展示,可以直觀的了解前兩道防線如何發揮作用,那么第三道防線是如何發揮其作用呢?引導學生閱讀教材關于體液免疫的內容,思考一下問題并嘗試完成空白概念圖。接著通過生活中的兩個具體實例,幫助學生更好理解抗體抗原的特異性。突破本課重點。其次,對學生的概念圖進行評價、鼓勵。根據教材體液免疫示意圖”,對體液免疫過程進行具體的分析講解,并指導學生在示意圖的箭頭上標注過程名稱。播放多媒體課件,化靜為動,加深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從而突破難點—體液免疫的過程。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分數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