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歷史教案:《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對外戰爭》教學設計
來源:精品學習網 2018-11-15 13:11:29
教學目標
1、封建專制制度對經濟發展的阻礙;三級會議的召開;攻占巴士底監獄;君主立憲派掌權;《人權宣言》;巴黎人民第二次起義;吉倫特派統治;瓦爾密大捷;共和國的建立和處死路易十六;巴黎人民的第三次武裝起義;雅各賓專政和羅伯斯比爾;熱月政變;法國大革命的意義;拿破侖和霧月政變;第一帝國對內統治措施和對外戰爭;第一帝國的覆亡。
2、通過分析法國的革命發生的原因、發生、發展和結束,使學生掌握法國大革命的基本脈絡,理解在革命的不同階段執政者所實施的各項措施及作用,認識到是法國人民在革命的危機關頭挽救了革命并推動革命繼續發展達到高潮。通過分析拿破侖的內外政策和對外戰爭,使學生認識到拿破侖代表的是資產階級的利益,拿破侖戰爭在客觀上推動了歐洲資本主義進程。
3、通過學分析法國大革命的背景,使學生認識:法國大革命是封建社會內部成長起來的資本主義生產力與封建生產關系、上層建筑之間矛盾的必然結果;通過學習法國大革命的經過,使學生認識:人民是推動社會前進的基本動力,歷史是人民創造的,英雄人物只能加速歷史的發展進程,而不能改變歷史發展方向。通過學習法國大革命的過程和結果,使學生認識:歷史的發展是曲折的,是螺旋式前進的。
教學建議
教材地位分析
法國大革命在世界歷史舞臺上較英國革命或美國革命更為突出。它比那些較早的大變革引起更多的經濟變化和社會變化,并對世界產生了更為廣泛的影響。法國革命不僅標志著資產階級的勝利,而且標志著民眾的充分覺醒。不僅中產階級的自由主義已引人注意,而且對各階層人們都有號召力的民族主義也已出現。在某種意義上,19世紀的歷史實際上是在法國大革命的影響下開始的。
重點分析
本課重點是:法國大革命的背景;巴黎人民的三次武裝起義;君主立憲派、吉倫特派、雅各賓派當權時的革命措施;拿破侖內外政策的評價。
法國大革命的背景:法國大革命是世界史上最徹底、最典型、影響最廣泛的一次資產階級革命,之所以會是這樣,是因為在法國大革命爆發的客觀條件中已經具備了這些條件:資本主義經濟較英、美有了更長足的發展;資產階級力量更壯大,經歷了較為徹底的思想解放運動,思想更成熟,已經不再打著宗教旗幟進行革命,而是以理性主義為核心,提出較完整的推翻封建專制統治的理由和將建立的資本主義國家的雛形;在革命過程中,始終堅持民主、自由的原則。這些必須通過分析法國大革命爆發的背景得出。因而法國大革命的背景是重點
巴黎人民的三次大規模武裝起義:巴黎人民的三次大規模武裝起義是法國大革命過程中三個階段的標志性事件,因而是重點。
君主立憲派、吉倫特派、雅各賓派當權時的革命措施及其評價: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是世界史上最徹底、最典型、影響最廣泛的一次資產階級革命,它的徹底性、典型性就體現在君主立憲派、吉倫特派、雅各賓派分別執政期間頒布的各項革命措施中。由于法國大革命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革命超出了與當時社會生產力所適應的上層建筑的建構范圍,而這一超出也正是體現在革命三個階段掌權者的政策上。因此,正確理解和評價君主立憲派、吉倫特派、雅各賓派當權時的革命措施是本課重點
大革命的影響: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是世界史上影響最廣泛的一次資產階級革命。法國的大革命不僅推翻了本國的封建統治、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促進了本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同時,并對拉丁美洲獨立產生了影響。在某種意義上說,19世紀的歷史實際上是在法國大革命的影響下開始的。因此,大革命的影響是本課又一重點
拿破侖的內外政策及其評價:拿破侖執政時期仍是法國資產階級當政時期,他繼承了大革命時期取得的成果,并通過對外戰爭將之鞏固下來。同時,也沉重地打擊了整個歐洲大陸的封建勢力,促進了這些國家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使這些國家的民族主義覺醒,也就是說,拿破侖戰爭促進了世界資本主義的發展和資產階級革命的進行。理解這些,必須通過分析拿破侖的內外政策及正確評價其對外戰爭。因此,拿破侖的內外政策及其評價是本課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