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

          熱門城市 | 全國 北京 上海 廣東

          華北地區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內蒙古

          東北地區 | 遼寧 吉林 黑龍江

          華東地區 | 上海 江蘇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東

          華中地區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區 | 重慶 四川 貴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區 | 陜西 甘肅 青海 寧夏 新疆

          華南地區 | 廣東 廣西 海南

          • 微 信
            高考

            關注高考網公眾號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資訊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高考資源網 > 高中教案 > 高三語文教案 > 高三語文教案:《滕王閣序》教學設計

          電子課本

          高考真題

          高考模擬題

          高中試卷

          高中課件

          高中教案

          高三語文教案:《滕王閣序》教學設計

          來源:精品學習網 2018-11-14 17:03:50

            【教學目的】

            1.了解作者在文中的觀點及駢體文的特點。

            2.學習本文將典故與眼前情景相結合的寫法。

            3.理解文中的典故。

            4.掌握“故”“盡”“屬”“即”“且”“矣”的用法。

            5.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理解典故;理解內容和觀點。

            【教學難點】駢體文的特點

            【教學課時】3課時

            【教學方法】朗讀背誦與賞析相結合的方法。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介紹作家作品,文體知識;初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解題:

            《滕王閣序》全稱《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又名《滕王閣詩序》《宴滕王閣序》。

            滕王閣因滕王李元嬰得名。李元嬰是唐高祖李淵的幼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驕奢淫逸,品行不端,毫無政績可言。但他精通歌舞,善畫蝴蝶,很有藝術才情。他修建滕王閣,也是歌舞享樂的需要。

            “序”——文體的一種。有書序、贈序、宴集序等。書序是著作或詩文前的說明或評價性文字,本文是餞別序,即臨別贈言,屬于贈序類的文章。

            統觀全文,由地及人,由人及景,由景及情,步步遞進,緊扣題意。

            文因餞別而作,但對于宴會之盛僅略敘數筆帶過,而傾全力寫登閣所見之景,因景而生之情,這就脫去了一般餞別文章頌揚、應酬的窠臼,辟出了自家新徑。

            二.背景:

            唐高宗十四年,王勃的父親任六合縣縣令,王勃赴六合經過洪州。文中“童子何知,躬逢勝餞”可佐證。

            還有一種說法,王勃上元二幼年前往交趾看望父親,路過南昌時所作,序文中內容的博大,辭采的富贍看來,非“童子”之作,而是成年作品,“童子”非小孩,而是“弱冠”二十歲左右之作。課文采用這種說法。

            三.時人對王勃的評價:

            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閣,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紙筆遍請客,莫敢當,至勃,泛然不辭。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輒報。一再報,語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請遂成文,極歡罷。時人認為王勃年輕氣盛,才華橫溢,揮毫潑墨,而語驚四座。

            四.關于駢體文:

            駢文,是魏晉后產生的一種新文體,又稱駢儷文。南北朝是駢體文的全盛時期。駢體文的表達方式與一般的散文有所不同,語言上有三方面的特點:

            1、語句方面的特點,即駢偶和“四六”,又稱為“四六文”。

            2、是語音方面的特點,即平仄相對。

            3、是用詞方面的特點,即用典和藻飾。

            五.朗讀與預習:

            1.下列詞語的注音釋義全都正確的是:(引導學生逐段批注)

            A 宇文新洲之懿范 懿:yi 美好

            B 儼驂騑于上路,訪風景于崇阿 崇阿:a 高大的丘陵

            C 云銷雨霽 霽:ji 天氣晴朗

            D 逸興遄飛 遄:chuan 迅速

            2.斷句品韻:

            A 四四對四四: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二二式”。

            B 六字句的斷句:

            (1.孟學士/之詞宗,訪風景/于崇阿 “三三式”;

            (2.臨/帝子之長州;窮/待遇之縈回 “一五式”;

            (3.鐘鳴/鼎食/之家;誰悲/失路/之人 “二二二式”;

            (4.響窮/彭蠡之濱;氣凌/彭澤之樽 “二四式”;

            (5.撫/凌云/而自惜;幸/承恩/于偉餞 “一二三式”。

            C.七字句的讀法(按意義劃分):

            (1).襟三江/而帶五湖;潦水盡/而寒潭清 “三四式”;

            (2.)龍光/射/牛斗之墟;賓主/盡/東南之美 “二一四式”;

            (3.)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二三二式”;

            (4).都督/閻公/之雅望“二二三式”

            D.四六對四六:漁舟/唱晚,響穿/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

            E 六四對六四:屈賈宜/于長沙,非無/圣主;竄梁泓/于海曲,豈乏/明時?

            F 主謂結構相對:雄州/霧列,俊采/星馳。

            G 動賓結構相對:望長安/于日下,目吳會/于云間。

            H 偏正結構相對:……鐘鳴鼎食/之家,……青雀黃龍/之軸。

            六.講讀課文第一段:

            (一) 第一段中有幾個典故(典故分事典和語典,來自史傳上的記載稱事典,來自典籍上的現成語句叫語典)。

            1.豫章故郡(見注釋)。2.龍光射牛斗之墟(見注釋)。3.控蠻荊(見注釋)。

            (二)補充注釋:

            1.豫章故郡 故:舊

            2.地接衡廬 接:接壤

            3.襟三江而帶五湖 襟、帶:名詞用作動詞,連接、環繞的意思。

            4.雄州霧列,俊采星馳 霧、星:名詞作狀語,像霧一樣、像星一樣。

            5.賓主盡東南之美 盡:全都是,形容詞作動詞。美:形容詞作名詞,俊杰。

            6.千里逢迎 千里: 數量詞作名詞,遠道而來的客人。

            7.高朋滿座 高:尊貴

            (三)簡析第一段:

            1.首句由名稱的沿革,道出歷史的久遠。

            2.二三句寫界域的廣大、轄境的遼闊與地理位置。

            3.四五句,由贊美“雄州”到稱賞“俊采”。

            4.六句,寫州城形勝,賓主才美(為下文的“才美”過渡)

            5.七八九句,贊美賓主,點面結合。

            6.十句,自己“闖入”,委婉含蓄,不卑不亢。

            問題:

            ⒈作者是如何寫洪州的地理風貌的?突出了什么特點?

            明確:“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歷史久遠

            “星分翼軫,地接衡廬”――界域遼闊。

            “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地勢宏偉

            2.作者怎樣寫參加宴會的人物,照應了前文的哪個詞語?

            明確:作者在寫參加宴席人物時,用了“雅望”“懿范”“勝友”“高朋”“騰蛟起鳳”“紫電清霜”等詞語,極盡人物的文韜武略,照應了前文的“俊采”一詞。

            3.文章開始不寫樓臺,不寫宴會,而先寫地勢與人物,這樣寫有何好處?

            明確:文章借用鋪陳的手法,歷敘界域之大,地勢之雄,物產豐富,人才俊美,既渲染了和樂的氛圍、宴會的高雅,同時也緊扣照應了題目《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

            7.小結:本段略寫洪州的地理風貌,極寫滕王閣的無限壯美,和周圍環境的超凡脫俗,以及閣中如云高朋的文才武略。這樣寫,既初步寫出了滕王閣的不同凡響,又為后文詳寫做好了鋪墊。

            8.背誦本段。

            七.講讀第二三段:

            (一)典故理解:

            1.鐘鳴鼎食之家 2.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

            (二)補充注釋:

            1.青雀黃龍之軸 青雀黃龍:名詞作動詞,雕有青雀黃龍頭形

            2.彩徹區明 徹:普照

            3.雁陣驚寒 驚:被……驚擾

            4.時維九月,序屬三秋 序:時間。屬:是。

            5.潦水盡而寒潭清 而:因而。盡:干涸。寒:寒冷。清:澄清

            6.煙光凝而暮山紫 煙光:山嵐。凝:凝聚。暮:傍晚。紫:呈現紫色。

            7.即岡巒之體勢 即:依附。體勢:態勢,形勢。

            (三)分析第二部分:

            1.第二段意思:寫三秋時節滕王閣的萬千氣象和周圍的自然景觀。筆觸轉細,漸入佳境,讓人賞心悅目。

            (1.第一句:交代時令(三秋時節)。

            (2.第二句:寫秋水即秋色的特征。

            (3.第三句:用四個六字句,寫來賓駕御名車駿馬,造訪滕王閣之情景。

            (4.第四句:用四個四字句,寫滕王閣的自然環境和氣勢。

            (5.第五句:“四六”句對“四六”句,描寫滕王閣所處山水形勝之地。

            2.第三段意思:近距離地開始了窮微盡妙、繪聲繪色的描寫,進一步寫滕王閣環境之美,將滕王閣及周圍景色推上美的極致。

            (1.第一句:兩個三字句,由外到里,由上到下,寫出登閣的情景,抒發喜悅之情。兩個六字句,寫登高望遠所見山川之美,虛實結合。

            (2.第二句:四六句對四六句,極寫人煙之盛,舸艦之多,表現富庶祥和。

            (3.第三句:兩個四字句,轉寫自然景物,描繪雨后天晴的景色。

            (4.第四句:兩個七字句,是千古絕唱之句,把對滕王閣景物描寫推向高潮。

            (6.第五句:四六句對四六句,敘寫生活之樂,候鳥之樂,將各具情趣的社會與自然融為一體。

            問題:

            1.本部分是著名的寫景段落,歷來膾炙人口。請用自己的語言把這幅“晚秋暮色圖”的意境描述出來。

            明確:①色彩變化之美; ②遠近錯落之美; ③上下渾成之美; ④虛實相映之美。

            2.鑒賞名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

            明確: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渾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鶩自下而上,相映增輝,構成一幅色彩明麗而又上下渾成的絕妙圖畫。

            課后,展開想象,將該句擴寫成百字左右的短文。

            3.這兩段秋景的描述與傳統中描寫秋景的意境有什么不同?

            明確:一反傳統中“悲秋”的習慣寫法,為秋景注入了超逸豪邁的情致。

            4. 思考:本部分是怎樣將敘事、寫景與抒情融合在一起的?

            明確: ①“潦水盡…”,清澈的潭水給人清爽的感覺。

            ②高聳入云,溢彩流丹的滕王閣令人嘆為觀止。

            ③“落霞…”的朦朧秋景,“閭閻撲地…青雀黃龍之舳”的富庶祥和都洋溢著作者無比愉悅的心情。

            作者寫自己的喜悅心情毫不張揚,而是寓情于事于景,含蓄婉轉地表達出來的,給人天衣無縫、妙合無垠之感。

            八.背誦2~3段。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復習1~3段中的典故,分析4~6段。

            教學過程:

            一.復習典故(略)。

            二.分析第四五段:

            (一)補充注釋:

            1.四美具 具:具有,都有。

            2.而難并 并:會聚一起。

            3.窮睇眄于中天 窮:望盡。中:最高處。

            4.極娛游于暇日 極:盡情。娛游:歡樂。

            5.興盡悲來 興:興致。

            6.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 悲:悲憐。失路:迷路,不得志。

            7.屈賈宜于長沙 屈:被……貶謫。

            8.所賴君子見機 賴:依賴。

            9.老當益壯:老了應當更加有壯志。

            10.窮且益堅:且:反而。

            11.不墜青云之志 墜:拋棄。

            (二)典故理解:(此兩段十五個典故,參看注釋理解其作用及表現意義)

            (三)分析第四段內容:

            1.第一句:過渡,由登覽之樂到宴會之樂。

            2.第二句:寫管弦之盛,歌聲之美。

            3.第三句:四六句對四六句,鋪敘歡飲娛樂的場景,用典故暗示宴會的豪華,人物的高雅。

            4.第四句:兩個三字句,由喜悅漸生悲慨。

            5.第五句:把視野擴展到宴會外——為下面抒情張本。

            6.第六句:揭示哲理,一是慨嘆宇宙之大,二是感嘆人生無常。

            7.第七句:是虛寫,言

            8.第八句:由宇宙的廣漠襯托人生之渺小,從而引發感慨。

            9.一問一答,流露出懷才不遇的心緒,充滿了自我悲傷的情調。

            10.最后兩句:直抒胸臆,坦言心懷,寫自己報國無路,濟世無門,言辭哀婉。

            11.小結:本段集中筆墨,描寫和渲染閣中氣氛,贊美文人雅士們的氣概和風采。

            (四)分析第五段內容:

            1.寫馮唐、李廣的目的是什么?—寬慰包括自己在內的失意之人。

            2.表明作者高尚的人生觀的句子是哪幾句?—“老當益壯……志。”

            3.引用了哪兩個典故,表現了作者樂觀開朗的情懷?—“酌貪泉……猶歡。”

            4.寫孟嘗、阮籍的人生觀的目的是什么?—反成自己堅定的意志。

            5.小結:本段筆鋒陡轉,由盛贊良辰美景文人墨客轉為慨嘆人世艱難仕途崎嶇,大發懷才不遇之感慨,為自己也為別的文人被壓抑被埋沒深鳴不平。

            問題:

            1.這兩部分是由眼前的宴飲娛樂引發的人生感慨。而在寫作上最大的特色是用了大量典故來敘事、抒情,有的是歷史故事,有的是前人文句。通讀課文,找出文章引用的典故并思考抒發了作者怎樣的人生感慨。

            明確: ①“長安”“帝閽”“宣室”→報國無門,濟世無路

            ②“馮唐”“李廣”∕“賈誼”“梁鴻”→慨年時易往,功業難成,流露出嗟卑嘆老的傷感和見機知命的消極心理(明用)

            ③“馬援”(窮…老…)→不因年華易逝、處境困頓而自暴自棄

            ④“貪泉”“涸轍”→身處逆境,猶樂觀開懷(暗用)

            (五)背誦這兩段。

            三.分析六、七段:

            (一)講解典故,了解內容。(略)

            (二)補充注釋:

            1.一介書生 介:個

            2.等終軍之弱冠 等:等同。弱冠:指二十歲,古代以二十歲為弱年,行冠禮,為成年人。

            3.有懷投筆 懷:心思。

            4.奉晨昏于萬里 奉:侍奉。

            5.接孟氏之芳鄰 接:結交。

            6.勝地不常,盛宴難再 勝:美好。再:第二次。

            7.蘭亭已矣 已:過去。

            8.奉承恩于偉餞 于:在。

            9.是所望于群公 是:這。于:對。

            10.敢竭鄙懷 竭:使動用法,使……完全表露出來。

            (三)分析內容:

            1.文中自謙的句子是哪句?—“三尺微命,一介書生”。

            2.作者寫終軍、班超、宗愨的目的是什么?—暗示自己不甘做一介書生。

            3.作者寫孟嘗、阮籍的目的是什么?—援引古人事例,再次感慨懷才不遇,知己難求。

            4.寫盡古今宴會曲終人散,無跡可尋的凄涼的句子是哪句?—第二句。

            5.寫及潘江、陸機的目的是什么?—期望在座各位施展文才,各賦所懷。

            6.小結:第六段在繼續慨嘆人世不平的同時,又有峰回路轉之筆,抒發了作者運舛志不衰,、正視現實、奮發向上、積極進取的生活態度。第七段除繼續抒發自己抑郁情感、表明自己的遠大志向外,以謙恭的筆調,表明了自己對知音的渴望和仰慕。

            四.全文內容:

            詩與畫的統一;景與情的統一;神與形的統一;自然與社會的統一;環境與氣氛的統一;理想與現實的統一;山水與人文的統一;歡快與凝重的統一;悲愴與奮進的統一;低沉與昂揚的統一。這是本文膾炙人口、千古不衰的魅力所在。

            五.寫作特點:

            1.文筆優美,意境高遠,變化有致,起伏跌宕。

            2.由略到詳,由粗到細,由遠到近,由外到內,由景到情。

            3.長于用典,語言自然雋永,妙趣天成。

            4.對仗工整,富有節奏感,抑揚頓挫。

            5.善用借代、通感、夸張、婉曲等修辭手法,使文章饒有滋味。

            第三課時

            一.再理結構:

            第 一 段:扣“洪 府”, 地勢雄偉、物產珍異、

            人才杰出、賓主尊貴。

            第二、三段:扣“秋日登閣”, 樓閣壯麗、山川勝景,

            秋景特色,流光溢彩

            第四、五段:扣“餞”, 宴會勝況,人生遇合

            借古勉今,窮且益堅

            第六、七段:扣“別”, 自敘遭際,謝主引賓

            二.如何理解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作者在著意鋪敘美景之后,以騰挪跌宕的筆勢,由逸游的豪興,陡然引出自己仕途坎坷的感慨,表白了報國無門卻壯志不墜的執著態度。

            “望長安于日下”四句抒寫了遠離京城,失意流落之情,接著從關山難越,念及英雄失路,連用屈原、賈誼、馮唐、李廣四人的典故借懷才不遇的人物表達自己有志難伸的悲憤。

            至“所賴”一提,振起全篇。“老當益壯”幾句,勉勵同仁不要因因年華易逝和處境困頓而自暴自棄,為全篇警策。

            接著又以“大鵬”作比,表明凌云之志,又用“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的成句,表明自己信心未泯。

            同時,又反用“貧泉”“涸轍”、阮籍之典,說明處困頓而清操不移,逆境中壯志彌堅。 作者就是如此展示了其抑揚升沉的情感發展軌跡,披露了交織于內心的希望與失望,追求與痛苦,奮進與失意的復雜情感。

            三.本文駢儷句式有何特點?

            全文以四六句為主,雜以六四句,七字句,六字句,四字句,三字句,二字句,乃至一字句。這些句式,根據表意的需要而交錯運用,使節奏分明,內容啟承轉合。

            駢是“兩馬并駕”的意思,儷是“男女成對”之意,駢儷就是使用對偶句,是駢文的共同特點,但這篇序文尤為突出。全篇采用對偶句,不但字面相對,而且音韻大體相對。即一句之中,平節和仄節交替,上下聯之間,平節與仄節相對。

            如“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為:平平仄仄,仄仄仄(之)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之)仄仄。

            “屈賈誼于長沙,非無圣主;竄梁鴻于海曲,豈乏明時”為:“仄仄仄(于)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于)仄仄,仄仄平平。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為:仄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

            如此講求音律,又不影響意義表達,寫出來的句子當然抑揚頓挫,富于樂感,富于詩意。

            四.語言揣摩

            1. “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 色”

            評析:

            作者善用靈活多變的筆法描寫山容水態,表現樓臺壯觀,從而把讀者帶人身臨其境的審美境地。“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寫出了色彩變化之美。這兩句不囿于靜止的畫面色彩,而著力表現水光山色的色彩變幻:寒潭之水因積水退盡而一片清明;傍晚的山巒因暮靄籠罩而呈紫色。上句設色淡雅,下句設色濃重,在色彩的濃淡對比中,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譽為“寫盡九月之景”。

            運用:

            (翻譯)蓄積的雨水已經消盡,潭水寒冷而清澈,煙光霧氣凝結傍晚的山巒呈現出紫色。

            2.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評析:

            這一句更是寫景名句,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渾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鶩自下而上,相映增輝,構成一幅色彩明麗而又上下渾成的絕妙好圖。該兩句在句式上不但上下句相對,而且在一句中自成對偶,形成“當句對”的特點。如“潦水”對“寒潭”,“煙光”對“暮山”, “落霞”對“孤鶩”,“秋水”對“長天”,這是王勃駢文的一大特點。

            運用:

            (翻譯) 落霞與孤獨的野鴨一起飛翔,秋天的江水和遼闊的天空渾然一色。

            2.“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

            評析:

            這是全文中最富思想意義的警語。歷來有志之士對自己的理想總是能盡量克服一切困難執著地追求,即算在郁郁不得志的逆境當中也不消沉放棄。東漢馬援云:“大丈夫為志,窮當益堅,老當益壯。”王勃在此化用,強調“失路之人”不要因年華易逝和處境困頓而自暴自棄。王勃此時懷才不遇,仍有這般情懷,確實難能可貴。

            句中“老當益壯”“白首之心”“窮且益堅”“青云之志”現均可作成語使用。

            運用:

            人老了應當更有壯志,哪能在白發蒼蒼之時改變自己的追求?處境艱難更應當堅強,不能放棄遠大崇高的志向。

          收藏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分數線

          京ICP備10033062號-2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備案編號:110108195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56762110     舉報郵箱:wzjubao@tal.com

          高考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2 www.scgzkg.net . All Rights Reserved

          知識商店
          精品人妻少妇嫩草AV无码专区|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中文字幕天天躁日日躁狠狠躁免费| 中文无码vs无码人妻|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vr| 狠狠躁天天躁中文字幕无码|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亚洲 无码 在线 专区| 红桃AV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无码AV| 69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在线日韩中文字幕|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99精品成人片中文字幕 | 无码任你躁久久久久久| 亚洲精品无码AV中文字幕电影网站| 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国产| 最近中文字幕高清字幕在线视频| 97免费人妻无码视频| 国产丝袜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中文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激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无码人妻AⅤ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日本| 精品人妻无码一区二区色欲产成人| 日韩免费在线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无码高清晰| 精品视频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丰满熟妇juliaann与黑人| 中文字幕精品亚洲无线码一区| 99国产精品无码| 日韩精品人妻系列无码专区免费| 人妻中文无码久热丝袜| 中文字幕日韩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中文字幕亚洲码在线| 国产又爽又黄无码无遮挡在线观看|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秋霞电影影院| 线中文在线资源 官网| 久久99中文字幕久久| 中文字幕在线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爆乳一区二区三区无码av| 少妇人妻偷人精品无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