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學教案:《平衡的計算》教學設計
來源:精品學習網 2018-11-12 16:31:04
【歸納與整理】
一、化學平衡常數------平衡混合物中各組分的物質的量濃度之間的限制關系
1.概念
在一定溫度下,當一個可逆反應達到 時,生成物 與反應物 的比值是一個常數,這個常數就是該反應的化學平衡常數(簡稱平衡常數),用符號
表示。
2.表達式
對于可逆反應mA(g) + nB(g) pC(g) + qD(g)在一定溫度條件下達到平衡時:
K=
3.平衡濃度
只寫濃度可變的溶液相和氣相,純固態和純液態物質不寫入(濃度視為1):
CaCO3(s) CaO(s) + CO2(g) K
Cr2O72 -( aq ) + H2O ( l ) 2 CrO4 2 -( aq ) + 2 H+ ( aq ) K
4.K的意義
平衡常數是表明化學反應在一定條件下進行的最大程度(即反應限度)的特征值,一般可認為,K越大,表示化學反應達到平衡時生成物濃度對反應物濃度的比值越大,也就是反應進行的程度越大;反之,K越小,表示反應進行的程度越小。
一般地說,K>K 時,該反應進行得就基本完全了。
F2 + H2 2HF K=6.5×1095
Cl2 + H2 2HCl K=2.57×1033
Br2 + H2 2HBr K=1.91×1019
I2 + H2 2HI K=8.67×102
5.影響K的因素
濃度 壓強 催化劑 溫度
? 放熱反應,溫度升高,平衡常數______________(“變大”、“變小”)
? 吸熱反應,溫度升高,平衡常數______________(“變大”、“變小”)
6.平衡常數K的表達
(1) 化學 計量數擴大 2 倍, K
N2 + 3 H2 2 NH3 K=
1/2 N2 + 3/2 H2 NH3 K=
(2)互逆反應,其平衡常數
2NO2 N2O4 K=
N2O4 2NO2 K=
(3)反應方程式相加 ( 減 ),平衡常數相
NH4I NH3 + HI ①K1=
2HI H2 + I2 ②K2=
2NH4I NH3 + I2 + H2 ③K3=
(4)用實際參加反應的粒子進行表達
Cl2 + H2O H+ + Cl- + HClO K=
7.平衡常數K的應用
(1)判斷可逆反應進行的限度
(2)判斷一個可逆反應是否達到平衡
若用起始時各物質濃度冪之積的比值(用Q表示)與K比較,可判斷可逆反應進行的方向。
當Q=K時,可逆反應 ;
當Q>K時,可逆反應 ;
當Q
二、平衡轉化率
某個指定反應物的轉化率=
三、化學平衡計算
化學平衡計算三步曲
mA(g) + nB(g) pC(g) + qD(g)
n起始/mol a b c d
n變化/mol mx nx px qx
n平衡/mol a-mx b-nx c+px d+qx
【例1】已知在800K時,反應:
CO(g) + H2O(g) H2(g) + CO2(g)
若起始濃度c(CO) = 2mol?L-1,c(H2O) = 3mol?L-1,則反應達平衡時,CO轉化成CO2的轉化率為60%,如果將H2O的起始濃度加大為6 mol?L-1,試求此時CO轉化為CO2的轉化率。
【基本練習】
轉化率有關的計算
1.將1mol氣體A和3mol氣體B在一定條件下發生反應:A(g) + 3B(g) 2C(g) (△H<0)。達到平衡時,B的轉化率為50%,則A的轉化率為
A. 25% B. 30% C. 40% D. 50%
2.將2mol氣體A和3mol氣體B在一定條件下發生反應:A(g)+3B(g) 2C(g) (△H<0)。達到平衡時,B的轉化率為50%,則A的轉化率為
A. 25% B. 30% C. 40% D. 50%
3.在一定條件下進行的合成氨反應,當反應達到平衡時,實驗測得N2的轉化率為25%,而H2的轉化率為37.5%。則起始時N2和H2的物質的量之比為:
A. 1∶1 B. 1∶2 C. 1∶3 D. 2∶1
4.在一定溫度下,在密閉容器中使NO2分解,2NO2 2NO + O2,反應達到平衡時,容器內壓強為原來的1.4倍,則NO2的分解率為
A.20% B.40% C.50% D.80%
5.在一密閉容器中,用等物質的量的A 和B 發生如下反應:A(g)+ 2B(g) 2C(g),反應達到平衡時,若混和氣體中A 和B 的物質的量之和與C 的物質的量相等。則這時A的轉化率為
A.40% B.50% C.60% D.70%
6.X、Y、Z為三種氣體,把a mol X 和 b mol Y充入一密閉容器中,發生反應:X + 2Y 2Z,達到平衡時,若它們的物質的量滿足n(X)+ n(Y)= n(Z),則Y的轉化率為
A. B. C. D.
7.如右下圖所示兩個等體積的容器,A為恒壓容器,B為恒容容器。在相同溫度下,分別將1 mol N2 和3 mol H2 混合氣體充入A、B容器中,發生如下反應:
N2(g)+3 H2 (g) 2NH3 (g); △H=-92.4 kJ/mol 。
保持溫度不變,A、B容器中的反應均達到平衡狀態。平衡時,A容器中氣體體積為起始時的4/5,平衡狀態記為P。
試回答下列問題:
(1) 平衡時A容器中NH3 的體積分數是 。若要使B容器中NH3 的體積分數與 A容器中相同,可采取的措施是 。
(2) 若保持溫度不變,向B容器中補加c mol NH3 ,再次達到平衡時,A、B兩容器中壓強恰好相等,則c= 。
(3)若保持溫度不變,開始時向容器A中加入a mol N2 、b mol H2和c mol NH3 ,要使反應向逆反應方向進行,且達到平衡后各氣體的物質的量與原A平衡狀態P相同,則起始時,c的取值范圍是 。
(4)若保持溫度不變,開始時向容器B中加入a mol N2 、b mol H2 和 1 mol NH3 ,平衡時,測得放出的熱量為23.1 kJ,NH3 的體積分數與A容器平衡狀態P相同,則a + b 的值是 。
化學平衡常數有關的計算
1.在某一容積為2L的密閉容器內,加入0.8mol的H2和0.6mol的I2,在一定的條件下發生如下反應:H2(g)+I2(g) 2HI(g);△H<0。反應中各物質的濃度隨時間變化情況如圖1:
(1)該反應的化學平衡常數表達式為 ;
(2)根據圖1數據,反應開始至達到平衡時,平均速率v(HI)為 ;
(3)反應達到平衡后,第8分鐘時:
①若升高溫度,化學平衡常數K (填寫增大、減小或不變)HI濃度的變化正確 ;(用圖2中a~c的編號回答)
②若加入I2,H2濃度的變化正確的是 。(用圖2中d~f的編號回答)
(4)反應達到平衡后,第8分鐘時,若反容器的容積擴大一倍,請在圖3中畫出8分鐘后HI濃度的變化情況。
2.在一定體積的密閉容器中,進行如下化學反應:CO2(g)+ H2(g)CO(g)+H2O(g),其化學平衡常數K和溫度t的關系如下表:
t℃ 700 800 830 1000 1200
K 0.6 0.9 1.0 1.7 2.6
回答下列問題:
(1)該反應的化學平衡常數表達式為K=
(2)該反應△H 0
(3)能判斷該反應是否達到化學平衡狀態的依據是
A.容器內壓強不變 B.混合氣體中c(CO)不變
C.v正(H2)=v逆(H2O) D.c(CO2)=c(CO)
(4)某溫度下,平衡濃度符合下式:c(CO2)c(H2)=c(CO)c(H2O),此時t= ℃
3.(2007?廣東省茂名?二模)反應Fe(s)+CO2(g) FeO(s)+CO(g)的平衡常數為K1;反應Fe(s)+H2O(g) FeO(s)+H2(g)的平衡常數為K2。在不同溫度時K1、K2的值如下表:
溫度(絕對溫度) K1 K2
973 1.47 2.38
1173 2.15 1.67
(1)推導反應CO2(氣)+H2(氣) CO(氣)+H2O(氣)的平衡常數K與K1、K2的關系式: 。
(2)計算K值:溫度為973開時K= ;1173開時:K= 。通過K值的計算(1)反應是 反應(填“吸熱”或“放熱”)。
(3)在一體積為10L的密閉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CO2和H2O(氣),在1173開時發生反應并記錄前5min的濃度,第6min時改變了反應的條件。各物質的濃度變化如下表:
時間/min CO2 H2O CO H2
0 0.2000 0.3000 0 0
2 0.1740 0.2740 0.0260 0.0260
3 c1 c2 c3 c3
4 c1 c2 c3
5 0.0727 0.1727 0.1273 0.1273
6 0.0350 0.1350 0.1650
①前2min,用CO表示的該化學反應的速率是: 。
②在3~4min之間,反應處于 狀態(填“平衡”或“非平衡”)。
③第6min時,平衡向 方向移動,可能的原因是 。
4.(2007?山東省泰安市?期末)合成氨工業對化學工業和國防工業具有重要意義,對我國實現農業現代化起著重要作用。根據已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已知N2 (g) + 3H2 (g) 2NH3(g) △H =-92.4kJ?mol-1
(1)合成氨工業采取的下列措施不可用平衡移動原理解釋的是 (填序號);
A.采用較高壓強(20MPa ~50MPa)
B.采用500℃的高溫
C.用鐵觸媒作催化劑
D.將生成的氨液化并及時從體系中分離出來
(2)合成氨工業中采用了較高壓強(20MPa ~50MPa),而沒有采用100MPa或者更大壓強,試解釋沒有這么做的理由 ;
(3)在容積均為2L(容器體積不可變)的甲、乙兩個容器中,分別加入2molN2、6molH2和1molN2、3molH2,在相同溫度、催化劑下使其反應。最終達到平衡后,兩容器N2轉化率分別為α甲、α乙,則甲容器中平衡常數表達式為 (用含α甲的代數式表示),此時α甲 α乙(填“>”、“<”“=”)。
5.(2007?上海市?調研)
甲烷蒸氣轉化反應為:CH4(g)+H2O(g) CO(g)+3H2(g),工業上可利用此反應生產合成氨原料氣H2。
已知溫度、壓強和水碳比[ ]對甲烷蒸汽轉化反應的影響如下圖:
圖1(水碳比為3) 圖2(水碳比為3) 圖3(800℃)
(1)該反應平衡常數K表達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升高溫度,平衡常數K__________(選填“增大”、“減小”或“不變”,下同),降低反應的水碳比,平衡常數K__________。
(3)圖2中,兩條曲線所示溫度的關系是:t1_____t2(選填>、=或<);在圖3中畫出壓強為2 MPa時,CH4平衡含量與水碳比之間關系曲線。
(4)工業生產中使用鎳作催化劑。但要求原料中含硫量小于5×10-7%,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三化學教案:平衡的計算參考答案:
1【解析】D
2【解析】A
3【解析】B
4【解析】D
5【解析】A
6【解析】B
15【解答】(1)25% 增加N2、H?2或降低溫度 (2) 0.5
(3) 0.8
? 化學平衡常數有關的計算
1【解析】本題為05上海高考題25
(1)K = c2(HI)c(H2)?c(I2)
(2)0.167mol/L?min
(3)① 減小 c
② f
(4)見右圖
2【解析】
3【解答】(1)K=K1/K2
(2)0.62;1.29;吸熱
(3)①v(CO)=0.0130mol?L-1?nin-1 ②平衡
③右或正反應;升高溫度(或減少了H2的濃度)
4【解答】(1)B、C
(2)壓強越大,消耗的動力越大,對設備的要求越高,而總體經濟效益提高不大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分數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