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招生報考常見的七大誤區
2018-11-07 18:35:34明略學業規劃
隨著11月的到來,高三學生進入升學季,在學業規劃方面我們要面臨的首要問題便是如何科學應對明年三月即將到來的自主招生報名工作。按照以往慣例,一般在3月份中旬開始報名,所以大家的準備時間不多了。其實,從根本上講,自主招生報名只是一個事務性工作,但最重要、最關鍵的卻是如何選擇要報考的學校和專業。
從近年的情況看,總結了自主招生報考工作中的幾個誤區,供各位家長在為孩子報考時參考。
誤區一
缺乏整體規劃,自招成功率低。很多家長自高一起就為孩子準備高考自主招生的相關事項,比如參加各類學科競賽,進行科技創新、發明創造、社會實踐等多項準備工作,總想把孩子的各種準備工作做到最好,為他們參加高考自主招生創造最大的機會。但等到自主招生簡章發布后,很多人又陷入了困惑,因為他想報的專業卻沒有準備相關資質,而自己準備的相關資質所能報考的學校和專業,自己又不愿意去。所以自主招生的成功率就會大大降低。
針對此誤區,建議各位家長,在參加自主招生考試以至于為其做準備工作之前,就要為孩子的學業進行整體規劃,其未來的目標專業和學校范圍到底是哪些,這些學校、專業在自主招生報考的時候需要什么樣的條件,然后再根據目標專業和學校的要求,有計劃,有目的地為自主招生進行準備。否則整個工作就只能是無的放矢,成效不高。
誤區二
在自主招生上投入過多,得不償失。有的同學為了通過自主招生考試,在備考方面投入了過多的時間、精力及資金,以至于因為自主招生考試影響了高考成績。殊不知,在目前政策下,高考成績才是能否被錄取的核心,自主招生的優惠也是建立在一定高考成績的基礎上。
針對此誤區,建議同學們,在自主招生方面進行適當的投入即可,因為如果你的確是在自己有優勢、有特長的方面參加自主招生考試,那么也不用過多的投入即可獲得較好的成績。
誤區三
只憑分數選擇學校。很多家長或學生在選擇自主招生學校時,只是根據分數來選擇,比如我考了600分,然后再加上20分,然后看620分能選擇哪些學校,然后從中選擇目標學校。一直以來,我們都強調要從專業和分數兩個因素來選擇學校,并且首先要從專業的角度來選擇學校,即哪些學校在我們所定專業上有競爭優勢?這樣就會篩選出若干所學校,其錄取分數有高有低,然后再根據自己的成績定位到底哪些學校是自己的目標學校。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學生學到合適的專業,考進合適的學校,從而實現學有所成,優質就業的重大目標。
誤區四
只憑興趣選專業。在選擇專業方面,目前最流行這樣一句話,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選擇專業一定要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選擇感興趣專業本身并不錯,但不能唯興趣選專業,因為興趣是主觀性的東西,而我們最終要走向市場,面臨用人單位的挑選,因此主觀感興趣的,還要與客觀的需要相結合,要考慮未來的就業前景。
誤區五
準備材料缺乏針對性。許多家長在為考生準備自主招生報考材料時,只是隨大流地收集孩子在高中階段所獲得的各類獎項,并且認為獎項越多、水平越高越好!其實呢,每個高校的不同專業方向對獎項的要求是不同的,想報考電氣專業的你所獲得創新英語大賽獎項作用就不大,而你想報財經類專業,你獲得生物大獎意義和作用也不突出。只有當你獲得的獎項與所報專業一致時,才能體現出自己的競爭優勢。
誤區六
個人陳述論據薄弱。在寫作個人陳述時,大家都明白要多寫自己的亮點和閃光點,這并不錯。但很多時候變成自說自話,缺乏事例和相對客觀的證據,因此難以讓人信服。因此,在寫作個人陳述時,一定要注意觀點與事例的配合。
誤區七
上傳材料格式不對。自2015年后,自主招生報名全都在教育部陽光高考網上進行,很多家長報名時,以為只要把材料掃描并上傳即可,但很多時候其存儲的格式不符合要求,因此很長時間都無法完成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