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復習地理必修二考點
來源:網絡資源 2018-10-27 20:47:52
地理必修二考點
一、人口
1、發展中國家的人口問題、影響及應采取的措施
①問題:人口出生率高、自然增長快,0~1 4歲的兒童比重過大等。
②影響:a.人口增長過快,會加大對經濟、就業、資源和環境等方面的壓力,導致積累減少、
經濟發展速度降低、人們生活水平上升緩慢甚至下降,使尚未解決溫飽的窮國更加貧困,同
時也不利于提高人口質量。b.青少年及兒童比重過大,造成巨大的人口增長慣性,不利于人
口、經濟、教育、就業、環境等問題的解決。
③措施:實行計劃生育政策。
2、發達國家的人口問題、影響及應采取的措施
①人口問題:人口增長緩慢和人口老齡化。
②影響:勞動力不足、青壯年負擔過重等。
③措施:鼓勵生育,接納海外移民。
注意:一個地區人口數量的變化,要考慮到人口的自然增長和人口遷移兩個因素
3.人口移動的效應
(1)對遷出地的影響
有利方面:①緩解當地人地矛盾;②有利于生態環境保護;③合理利用剩余勞動力,提高經濟收入;④加強了遷出地與外界經濟、信息和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⑤有利于當地社會穩定。
不利方面:導致遷出地人才流失。
(2)對遷入地的影響
有利方面:①建立起一批以移民為主體的國家;②促進了經濟發展;③促進了文化的交
流、融合與發展;④彌補了當地勞動力不足;⑤節省了大量教育和技術培訓費用。
不利方面:給當地生態環境、公共設施、城市管理等各方面帶來的壓力;給社會治安管
理造成困難。
二、城市
1、影響城市的區位因素
「自然因素」① 地形(a.地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農耕,有利于交通聯系,節約建設投資,
人口集中;b.熱帶地區城市分布在高原上;c.山區城市分布在河谷、開闊的低地)
② 氣候(中低緯地區溫暖,沿海地區濕潤) ③ 河流(供水、運輸功能) ④ 資源條件
「社會經濟因素」① 交通條件 ② 政治 ③ 軍事 ④ 宗教 ⑤ 科技 ⑥ 旅游等因素。
2、城市及其區位分析
自然因素:地形、氣候、河流。
社會經濟因素:自然資源、交通、政治、軍事、宗教、科技、旅游等。
(1)分析我國武漢市的城市區位因素:
自然因素:位于江漢平原,地形平坦,有利于對外聯系(地形);亞熱帶季風氣候,熱量充
足,降水豐富,雨熱同期(氣候);地處長江、漢江匯合處,河流徑流豐富,為城市工農業
生產與生活提供充足水源,而且交通便利(河流)。
社會經濟因素:附近鐵礦、棉花資源;水陸交通便利;科技發達;勞動力豐富,素質高;湖
北省省會城市,華中地區最大的經濟、文化中心。(主要工業部門:鋼鐵、汽車、棉紡織等)。
(2)第一批城市誕生的地區:
世界上一些大河沖積平原,如:黃河-長江中下游平原;印度河谷地、尼羅河谷地、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等。原因分析:由于肥沃的土壤和便利的灌溉條件,使農業發達;便利的水運。
(3)上海市的發展
優越的區位因素:a氣候溫暖濕潤、地形平坦、水源充足等;
b便捷的交通;廣闊的經濟腹地;高素質的勞動力;充足的農副產品供應等。
3、不同國家城市化的差異:
發達國家: ①起步早 ②城市化水平高 ③出現逆城市化現象
發展中國家: ①起步晚 ②城市化水平低 ③城市發展不合理
4、城市化問題:(以上海市為例)
產生的原因:城市人口膨脹;用地規模擴大。
問題表現:綠地面積小,環境質量差;交通擁擠,居住條件差;就業困難,失業人數增多等。
措施:建立衛星城,開發新區;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條件;保護和治理城市環境。
5、逆城市化問題:
原因:① 人們對環境質量要求提高;② 鄉村地區和小城鎮基礎設施逐步完善;③交通便利。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分數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