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學解題技巧詳解(5)
來源:網絡資源 2018-10-26 22:05:32
策略12鐵方面試題的解題方法與技巧
金點子:
鐵是中學化學中的重要變價元素。在高考中有關鐵方面的試題主要類型有:性質分析、實驗原理與操作分析、有關鐵方面的計算等。
1.性質分析試題的解題方法
此類試題要求考生從鐵及其化合物的反應方面去分析試題內容。特別是鐵的變價問題。
2.實驗原理與操作試題的解題方法
此類試題要求考生從實驗目的、實驗原理、實驗操作、實驗注意點等方面對實驗內容作較為詳實的分析。主要有鐵的性質實驗、鐵的制取實驗、Fe(OH)2制取實驗等。
3.有關鐵方面的計算試題的解題方法
此類試題可采用方程式分析或將方程式合并后統一分析求解。在解題時盡可能利用守恒法求解。
經典題:
例題1 :(1993年全國高考) .a、b、c、d、e分別是Cu、Ag、Fe、Al、Mg5種金屬中的一種。已知:(1)a、c均能與稀硫酸反應放出氣體;(2)b與d的硝酸鹽反應, 置換出單質d;(3)c與強堿反應放出氣體;(4)c、e在冷濃硫酸中發生鈍化。由此可判斷a、b、c、d、e依次為 ( )
A.Fe Cu Al Ag Mg B.Al Cu Mg Ag Fe
C.Mg Cu Al Ag Fe D.Mg Ag Al Cu Fe
方法: 尋找突破囗,并從突破囗推出其它金屬。
捷徑: 以c、e金屬鈍化為突破口,由(1)(3)(4)知c為Al,再由(4)知e為Fe。有上述結果和(1)知a為Mg,最后由(2)知b為Cu、d為Ag。解此題的關鍵是確定c,然后很容易判斷出e、a。得答案為C。
總結:判斷出c為Al,e為Fe,就可舍去選項A、B,由(2)確定b和d的活潑性。這樣判斷可簡捷些。
例題2 :(1995年上海高考)等質量的銅片,在酒精燈上加熱后,分別插入下列溶液中,放置片刻,銅片質量增加的是 ( )
A.硝酸 B.無水乙醇 C.石灰水 D.鹽酸
方法:從反應過程進行分析。
捷徑:當銅片在酒精燈上加熱后,表面生成氧化銅,造成銅片質量增加。當該銅片插入硝酸中,表面的氧化銅及未被氧化的銅均能被硝酸溶解。插入無水乙醇中發生反應CH3CH2OH+CuO CH3CHO+Cu+H2O,銅片又恢復到原來的質量。若插入鹽酸中,表面的CuO溶于鹽酸中,質量減少。只有插入石灰水中,銅片不發生反應,表面的氧化銅仍附著在銅片上,質量增加。以此得答案為C。
總結:在插入溶液之前,Cu片質量就己增加。部分考生未能理解這一點而造成錯選。
策略 13方程式的巧析巧寫技巧
金點子:
化學方程式的分析與書寫,在高考試題中經常出現。
有關分析題主要有氧化劑與還原劑的強弱分析、反應用量分析、反應過程分析等。其方法在于抓住反應的實質,比較反應前后的關系。
有關方程式的書寫主要是信息類方程式。在書寫時要在充分理清題示信息,找出反應物和生成物。特別是對生成物的判斷,切不可依據熟題效應而得出結論,要知道,即使是同一反應物,條件不同,其產物也有可能不同。
經典題:
例題1 :(2002年全國高考)R、X、Y和Z是四種元素,其常見化合價均為+2價,且X2+與單質R不反應;X2+ +Z = X + Z2+ ; Y + Z2+ = Y2+ + Z。這四種離子被還原成0價時表現的氧化性大小符合 ( )
A.R2+>X2+>Z2+>Y2+ B.X2+>R2+>Y2+>Z2+
C.Y2+>Z2+>R2+>X2+ D.Z2+>X2+>R2+>Y2+
方法:利用"強氧化劑 + 強還原劑 → 弱氧化劑 + 弱還原劑"的反應原理對題中的離子方程式進行分析。
捷徑:根據反應X2+ +Z = X + Z2+ 知:氧化性X2+ > Z2+ ;根據反應Y + Z2+ = Y2+ + Z 知:氧化性Z2+ > Y2+ 。又X2+與單質R不反應,得氧化性R2+>X2+。以此得結果R2+>X2+>Z2+>Y2+。選A。
總結:對離子氧化性與還原性判斷的方法較多,其它如根據溶液中離子的放電順序、金屬活動順序表、元素周期表等。
例題2 :(1996年全國高考)在同溫同壓下,下列各組熱化學方程式中,Q2>Q1的是 ( )
A.2H2(氣)+O2(氣)=2H2O(氣)+Q1 2H2(氣)+O2(氣)=2H2O(液)+Q2
B.S(氣)+O2(氣)=SO2(氣)+Q1 S(固)+O2(氣)=SO2(氣)+Q2
C.
D.H2(氣)+Cl2(氣)=2HCl(氣)+Q1
方法:反應放出或吸收熱量的多少,跟反應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狀態有密切關系。以此解答該題可從熱化學方程式的化學計量數和聚集狀態進行分析而獲得結果。
捷徑:A.由于從氣態水到液態水會放熱,所以生成液態水比生成氣態水放出的熱量多,即Q2﹥Q1;
B.由于從固態硫到氣態硫要吸熱,所以氣態硫燃燒放出的熱量比固態硫燃燒放的熱量多,即Q1﹥Q2;
C.由于O2與CO反應生成CO2又放出熱量,所以Q2﹥Q1
D.Q1=2Q2 正確答案即為AC 。
總結:現行教材中熱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要求已有所改變。在此是為了保持高考題的原樣而列出。
策略 14無機結構的分析與判斷技巧
金點子:
無機結構包括:原子結構、分子結構和晶體結構等。在解答此類試題時,其主要方法與技巧包括:
1.最外層8電子結構的判斷技巧
對于ABn型分子,如果A的化合價的絕對值加最外層電子數等于8,即A原子的最外層為8電子結構,如NH3、PCl3、H2S等。其計算式為:
┃A的化合價┃+ 最外層電子數 = 8 。
2.非極性分子的判斷技巧
對于ABn型分子,如果A的化合價的絕對值等于最外層電子數,即為非極性分子。如CO2、BF3、PCl5等。其計算式為:┃A的化合價┃= 最外層電子數 。
3.分子結構的分析與判斷技巧
常見的無機分子結構有直線形分子(如CO2)、平面三角形分子(如BF3)、彎曲形分子(如H2O)、三角錐形分子(如NH3)等。在解題時,要能將常見的分子構形根據電子排布的相似點,遷移到新的物質中。此類試題主要采用遷移類比法分析。
4.晶體結構的分析與判斷技巧
常見的晶體有離子晶體(NaCl型和CsCl型)、分子晶體(如干冰)、原子晶體(如金剛石、晶體硅、二氧化硅、碳化硅及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金屬晶體及過渡型晶體(如石墨)。在解題時,既要能分析其晶體結構,又要能將常見的晶體結構根據題中敘述,遷移到新的物質中。此類試題主要采用遷移類比法分析。
經典題:
例題1 :(1999年全國高考)下列各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滿足最外層為8電子結構的是( )
A.BeCl2 B.PCl3 C.PCl5 D.N2
方法:利用ABn型分子中價電子排布規律分析求解。
捷徑: 根據金點子中的技法概述1知,屬ABn型分子的有BeCl2、PCl3、PCl5,只有PCl3分子中的┃P的化合價+3┃+ 最外層電子數 = 8 。故PCl3分子中P原子的最外層滿足8電子結構,又Cl原子為-1價,也滿足最外層8電子結構,故B符合題設要求。又因N2的電子式是 , 所有原子都滿足最外層為8電子結構。以此得正確答案為BD。
總結: BeCl2中Be原子的最外層只有2個電子,所以它不論形成離子化合物還是共價化合物,其最外層電子數都不可能是8。PCl3的電子式可聯系到中學階段所學的NH3分子的結構書寫,即為 。
例題2 :(1999年全國高考)關于晶體的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在晶體中只要有陰離子就一定有陽離子
B.在晶體中只要有陽離子就一定有陰離子
C.原子晶體的熔點一定比金屬晶體的高
D.分子晶體的熔點一定比金屬晶體的低
方法:從中學范圍內四種類型的晶體綜合分析。
捷徑:在金屬晶體中,存在金屬陽離子和自由電子,故B選項錯誤;晶體硅的熔點1410℃,要比金屬鎢的熔點(3419℃)低,而金屬汞的熔點(常溫下是液態)又比蔗糖、磷等(常溫下是固態)低。以此說法正確的只有A。
總結:部分考生由于對金屬晶體理解不深,錯誤認為:在晶體中只要有陽離子就一定有陰離子,而出現誤選B的現象較多。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分數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