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一輪復習政治知識點:文化與社會(2)
來源:網絡資源 2018-10-22 23:14:04
▲考點3、文化繼承與發展的關系
①二者關系:繼承是發展的必要前提,發展是繼承的必然要求。繼承與發展是同一個過程的兩個方面。
②怎樣處理二者的關系: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在發展的過程中繼承,批判地繼承傳統文化,不斷推陳出新,革故鼎新。
考點4、影響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
(1)社會制度的更替 (2)科學技術的進步 (3)思想運動 (4)教育
考點5、教育在文化傳承中的作用
①教育是人類特有的傳承文化的能動性活動,具有選擇、傳遞、創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與培育上始終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②教育通過對受教育者的"傳道、授業、解惑",把文化傳遞給下一代,使人們在有限的學習生涯中獲得既有的文化財富。
③隨著教育方式的不斷變革,教育在人類文化的傳承中將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
【思維拓展】文化傳播與文化繼承異同點
比較 文化傳播 文化繼承
區
別 側重 橫向-不同國家和地區之間 縱向---同一國家歷史與現實之間
原因 文化具有多樣性 文化具有繼承性
態度 洋為中用,對外推廣 古為今用,發揚光大
共同點 1、都能促進文化的發展;
2、都存在精華與糟粕,要辯證分析;
3、教育在其中都發揮著重要作用。
第五課:文化創新
▲考點1、文化創新的源泉、動力
(1)文化發展的實質:文化創新
(2)文化創新的源泉和動力: 社會實踐
①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為什么? )
②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動力和基礎。(為什么?)
▲考點2、文化創新的意義(作用)
①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
②文化創新可以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是文化創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檢驗文化創新的根本標準。
③文化創新能夠促進民族文化的繁榮。文化創新,是一個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證。
【思維拓展】社會實踐和文化創新是辨證統一的
一方面社會實踐決定文化創新,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和動力;另一方面文化創新對社會實踐有反作用,可以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
因此把握二者關系,首先要準確判斷哪些現象屬于社會實踐,哪些現象屬于文化及文化創新。其次,要根據材料和有關知識判斷材料體現的是決定關系還是反作用關系,從而確定應該運用的教材理論。
▲考點3、創新與繼承的關系 ▲考點4、創新與借鑒、融合 【文化創新的途徑】
(1)根本途徑:立足于社會實踐,是文化創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
(2)重要途徑
①繼承傳統,推陳出新(處理好創新與繼承的關系)
一方面,我們不能離開傳統文化,空談文化創新。一個國家或民族,如果漠視對傳統文化的批判性繼承,就會失去文化創新的根基。
另一方面,體現時代精神,是文化創新的重要追求。社會實踐的發展,帶來了社會生活各個領域的變化,要求文化體現新的時代精神。文化創新,表現在為傳統文化注入時代精神的努力之中。
②面向世界、博采眾長(處理好創新與借鑒、融合之間的關系)
※是什么? 文化的交流、借鑒和融合,是學習和吸收各民族優秀文化成果,以發展本民族文化的過程;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間相互借鑒,以"取長補短"的過程;是在文化交流和文化借鑒的基礎上,推出融匯多種文化特質的新文化的過程。
※怎樣做?必須以優秀文化為營養,充分吸收外國文化的有益成果。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
5、堅持文化創新的正確方向
"守舊主義"和"封閉主義" :一味固守本民族的傳統文化,拒絕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來文化的傾向。
"民族虛無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這一味推崇外來文化,根本否定傳統文化的傾向。
【思維拓展】
1、對傳統文化如何繼承、發展、創新?
(1)正確的態度: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古為今用。
(2)辯證地認識傳統文化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對于傳統文化中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積極向上的內容,應該繼續保持和發揚。不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東西,必須加以改造和剔除。
(3)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在發展的過程中繼承,把握好文化繼承和發展的關系,批判地繼承傳統文化。
(4)推陳出新,革故鼎新,不斷革除陳舊的、過時的舊文化,推出體現時代精神的新文化,實現文化創新。
(5)面向世界,博采眾長,要學習和吸收各民族優秀文化成果,做到以我為主,為我所用,不斷提升文化生命力和文化競爭力。
(6)反對"守舊主義"、"封閉主義"和"民族虛無主義"、"歷史虛無主義"兩種錯誤傾向。
2、應如何對待外來文化?
(1)正確態度:既要認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不同民族之間,應該相互尊重,在發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時,共同維護、促進文化的多樣性。
(2)必須遵循各國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則。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異,理解個性,和平相處,共同促進世界文化的繁榮。
(3)面向世界,博采眾長。在文化交流、借鑒與融合的過程中,必須以世界優秀文化為營養,充分吸收外國文化的有益成果。
(4)在學習和借鑒其他民族優秀文化成果時,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
(5)反對"守舊主義"、"封閉主義"和"民族虛無主義"、"歷史虛無主義"兩種錯誤傾向。
【綜合探究】全面認識"學習型社會"(了解)
(1)必要性--建立學習型社會,已被確立為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之一,是科技進步的必然要求和結果,也意味著文化傳承方式的新變革。
(2)核心內涵--全民學習、終身學習
(3)內在要求--推動教育信息化和構建終身教育體系,是學習型社會的內在要求。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分數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