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發布創新科技讓盲人看見蒙娜麗莎微笑
2018-10-22 14:33:02澎湃新聞
清華大學發布科技創新成果“大幅面觸覺圖形顯示終端”。 澎湃新聞記者 廖瑾 圖
三角形是什么樣?蒙娜麗莎有怎樣的微笑?網購平臺上的衣服花紋好看嗎?
這些在普通人看來顯而易見的問題,對盲人群體只能是模糊的概念。10月19日,清華大學未來實驗室主任徐迎慶向澎湃新聞,介紹了一項幫助視覺受損人群“看到”圖片圖像研究成果——由清華大學自主研發的大幅面觸覺圖形顯示終端的產品原型。
“以前(視覺受損群體)都是通過讀盲文來理解,但是三角形等幾何圖形,圖形間的關系是交織還是分離,燒杯燒瓶什么樣子,蒙娜麗莎的樣子,(光是讀盲文或聽)是聽不不出形狀的。”徐迎慶告訴澎湃新聞,與傳統平面顯示屏不同,新的顯示終端由凹凸點陣組成,通過計算機控制點陣,可以把傳統圖片變成可觸摸的圖形,實現“所觸即所得”。
徐迎慶團隊把9年的時間都撲在了該助盲產品上。團隊連續推出3代產品概念原型,目前正在嘗試做第四代產品原型,下一步計劃與企業合作使之批量化生產,如果實現,價格只有國外同類設備的十分之一到二十分之一。另外,以往的盲文課本很厚,此次研發的產品讓盲文書有了電子版。
“帶的幾個博士生,為了把項目做完,堅持延遲畢業。”徐迎慶說。1992年生的賈艷自去年考入清華讀博后,今年一直跟進該產品項目,暑假也沒休息。“這是一個真實的項目,我們面對的是真實的群體,解決的是真實的問題,很有吸引力。”她表示,這個研究項目“有動力、接地氣、有意義”。
據世界衛生組織2017年報告顯示,全球約有2.53億視覺受損人口,其中3600萬是全盲患者。英國柳葉刀雜志2017年指出,根據1990年至2015年間的統計數據估計,隨著人口數量的增加和老齡化,到2050年時,全球全盲人口的數量可能會增加至1.15億。隨著數量的上升,在“讀圖時代”,認知和理解圖片對視覺受損群體越來越迫切。
接下來,徐迎慶表示,這項設備的研發將進一步推動眾多針對盲人用戶的無障礙應用的發展,例如電子盲文圖書的普及、盲人用戶上網學習、購物和瀏覽,并且使得盲人今后學習諸如數學幾何、物理電路、化學結構等圖形化知識的時候更加便利。
除了關注到盲人群體,截癱患者也迎來福音。澎湃新聞了解到,近日,清華大學機械學院教授季林紅還發布了“下肢截癱助行機器人”,在機器人的輔助下,截癱患者可實現站立行走。
“對截癱患者來講,通過外界力量來實現站立是他們最大希望。從讓他們能走路到走得更好更順暢,到后來就看不出來他們是殘疾,這是全世界最大的追求。”19日,季林紅介紹,目前產品還需要患者、醫院、康復中心做適配,清華大學主要是從機理角度做仿真,做優化,反復迭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