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學專業二:專業與就業
2018-10-18 14:53:07網絡整理
二、專業與就業
行業新機遇,就業前景向好
隨著中國經濟結構的自我調整優化、中國深化改革紅利的不斷釋放,以及“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京津冀協同發展”等重大戰略的實施,地質勘查行業將迎來新的重大機遇。
在國家“十三五”規劃中地質行業將迎來新機遇,如:建設現代能源體系、強化水安全保障、拓展藍色經濟空間、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等都與地質學有著密切的關聯。同時,業內專家表示,“一帶一路”也給地質工作帶來新的就業前景:其一,“一帶一路”涵蓋區域的基礎地質調查工作為國家重大區域發展提供技術支撐和信息服務。其中周邊國家重要成礦帶對比研究與編圖、陸上及海上絲綢之路經濟帶境外礦產資源潛力評價、全球多尺度化學填圖、全球重點地區地質礦產合作戰略調查等地質工作內容都是地質學新的就業機遇;其二,“一帶一路”沿線城市的基礎建設、垃圾處理、污水處理尚有很大的改善空間,城市地質、環保地質是轉型升級的主要方向;其三,在“一帶一路”戰略中,國家將打造六條經濟走廊和海上戰略支點,而六條經濟走廊所涵蓋的成礦區帶需要完善的成礦理論體系,選擇以銅、銅-金、銅-鉬、鉛-鋅-銀和鈾為主攻礦種,開展產出環境、形成作用、成礦規律和找礦潛力的研究。
據趙老師介紹,目前國土資源行業處于格局調整期和技術創新期,市場對優秀地質學專業人才需求仍然較高,地學院作為地質學優秀本科(研究生)地學人才培養基地,為行業和地學基礎研究培育英才,學生始終受到用人單位的好評和青睞。就業前景廣闊,未來發展長期向好。
畢業生就業去向
在談到地質學專業本科畢業生就業去向選擇時,趙老師認為地質學專業的畢業生去向選擇是十分寬廣的。學生主要就業領域為地礦、能源、環境、國土、海洋科學、災害等領域的教育、科研和生產部門培養研究型、應用型人才。從歷屆畢業生就業發展看,地質學專業75%以上分布在國土資源各個行業,主要從事生產、技術研究、開發和管理等工作。
截至2015年12月30日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規模為1500-2000人,就業率在80%-85%。畢業生人數相對較少,但其就業率還是相當不錯的。
近年來該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去向相對來說還是很廣泛的。畢業后,可在以下幾個方面發展:
1、國家資源能源(石油、冶金、煤炭、有色、建材)勘探、開發與環保。
2、城市建設、公路交通、鐵路與地鐵、港口、水利水電建設。
3、教學領域、科研部門的教學與研究。
4、國防。
5、地質災害監測與防治。
如今,與環境相關的行業內如石油天然氣開采與利用、水污染治理、國土資源評價等都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
全國報考碩士較集中的專業
礦物學、巖石學、礦床學、地質學、構造地質學、地質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