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備考文化常識分類匯編:科舉教育(3)
來源:網絡資源 2018-10-17 18:16:13
10監生
國子監的學生。或由學政考取,或地方保送,或皇帝特許。
11諸生
明清時期經考試錄取而進入府、州、縣各級學院學習的生員。生員有增生、附生、廩生、例生等,統稱諸生。《送東陽馬生序》"今諸生學于太學",則是指在國子監學習的各類監生。
(五)古代學官
類別 釋義
學官 古代主管學務的官員和官學教師的統稱。如祭酒、博士、助教、提學、學政、教授和教習、教諭等。
祭酒 古代主管國子監或太學的教育行政長官。戰國時荀子曾三任稷下學宮的祭酒,相當于現在的大學校長。唐代的韓愈、明代的崔銑(《記王忠肅公翱事》的作者)都曾任過國子監祭酒
博士 古為官名,現為學位名稱。秦漢時掌管書籍文典、通曉史事的官職,后成為學術上專通一經或精通一藝、從事教授生徒的官職。《三國志·呂蒙傳》:"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送東陽馬生序》:"有司業、博士為之師。"
司業 學官名。為國子監或太學副長官,相當于現在的副校長,協助祭酒主管教務訓導之職
學政 學官名。"提督學政"的簡稱,是由朝廷委派到各省主持院試,并督察各地學官的官員。學政一般由翰林院或進士出身的京官擔任。《促織》:"又囑學使俾入邑庠。"學使即學政的別稱。《 左忠毅公逸事》:"鄉先輩左鐘毅公視學京畿。"指左光斗任京城地區的學政
教授 原指傳授知識、講課授業,后成為學官名。漢唐以后各級學校均設教授,主管學校課試具體事務
助教 學官名。是國子監或太學的學官,協助國子祭酒和國子博士教授生徒,又稱國子助教
階段檢測二 科舉、教育
1.下列各項有關文化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察舉是漢代官吏制度的一種形式。察舉有考察、推舉的意思,叫做薦舉。由侯國、州郡的 長官在轄區內隨時考察、選取人才推薦給上級或中央,經過試用考核,再任命官職。
B.征辟也是漢代選拔官吏的一種形式。征,是皇帝征聘社會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職。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級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屬吏,再向朝廷推薦。
C.九品中正制中所謂"品",就是由中正官綜合士人德才、門第(家世官位高低)評定的等級。評議結果上交復 核批準后送吏部作為選官的根據。
D.科舉制度指從唐代開始的歷代封建王朝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的一種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辦法,所以叫科舉。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分數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