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語文專項復習之擴句縮句(4)
來源:網絡資源 2018-10-17 17:28:02
示例二 8月25日,村民唐恩平拿到了5.5萬元賠償款。
其他語段類壓縮
語段壓縮題一般是要求概括主要內容,這種題型一般要求既要理清文段的結構和思路,又要概括出各層次大意。從設題材料角度看,主要可分為四類:記敘類、描寫類、說明類、議論類。記敘性語段側重考查它的六要素,實際上就是圍繞記敘性文章的六要素命題;描寫性語段主要考查景物及其特征,描寫的角度及其目的、感情等;說明性語段側重考查它的說明對象及其特征或事理;議論性語段側重考查它的論點和論據。總之,命題者是根據語段的性質和特點,設定考查點,高考主要考查對說明類、議論類語段的壓縮,記敘類與新聞類相似。
[例2] (2017·山東卷)閱讀下面的文字,逐段概括中國古代木構房屋的特點。每個特點不超過10個字。
①中國古代木構房屋需防潮防雨,故有高出地面的臺基和出檐較大的屋頂。
②這種房屋內部可以全部打通,也可按需要用木材進行裝修分隔,分隔方式可實可虛,實的如屏門、板壁等,虛的如落地罩、太師壁等。
③工匠們設計房屋的各種構件(如梁、柱)時,在保有其功能的基礎上,往往順應其形狀、位置進行藝術加工,使之更加漂亮美觀。如把直梁加工成月梁,以給人舉重若輕之感。
④為防止木材腐爛,工匠們給木構房屋涂上油漆,油漆在木材表面形成堅韌的保護膜,能起到很好的防護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題指導:材料為說明類內容,要求逐段概括,每點不超過10個字。要抓住主要概念"古代木構房屋",從每一段中將與"古代木構房屋"有關的關鍵詞篩選出來就是答案。
答案:①臺基高,出檐大。 ②內部可通可隔。 ③構件藝術美觀。 ④涂有油漆以防腐。
根據語段類型巧妙概括
1.說明類語段--層次切分法
說明類語段往往層次清晰,結構分明。因此,在壓縮語段時為確保全面,不遺漏要點,要運用"層次切分法"。具體如下:
給語段劃分層次?提煉各層次要點?比較整理概括?查看驗證是否達標
2.議論性語段--關鍵語句突破法
對議論性的語段壓縮必須運用"關鍵語句突破法"。具體如下:
3.描寫類壓縮--舍偏取正法
對于描寫類語段壓縮,首先要弄清描寫的對象,然后運用"舍偏取正法"從句法和語法兩個角度對語段進行分析,保留一些關鍵性的句子或詞語,舍棄一些修飾、限制或補充性的句子或詞語。對于寫景的語段來說,一些時令(間)、地點、方位等狀語和對事物本身描繪性的定語都屬于舍棄的東西。
4.記敘類壓縮--關注要素法
就表達方式而言,記敘類語段屬于以記事為主的記敘文,記敘的要素主要指時間、地點、人物(包括對象、身份等),事件(包括起因、經過、結果),文中的中心事件是主干,其他是枝葉,抓住了這些要素,就等于抓住了文段的主要內容。
5.閱讀下面這段文字,用五個短語概括鳳山媽祖石像的主要特點(每個短語不超過6字)。
鳳山媽祖石像位于汕尾市區東面品清湖畔的鳳山頂上,高16.83m,重1 000 t,由468塊來自媽祖故鄉福建莆田的優質花崗巖雕刻而成。旁有石刻"天后圣母"四字,是我國著名文學家冰心女士所題。鳳山媽祖石像建于一九九四年,是中國大陸目前最大型的媽祖藝術石雕像之一,由中國現代雕塑大師李維祀設計,它于端莊肅穆中流淌著秀慧嫵媚。它的落成,猶如在紅海灣畔綴上一顆絢麗璀璨的明珠,成為粵東明珠汕尾市的新標志。登臨鳳儀臺,媽祖石像以晴空祥云為背景,遠眺大海,庇佑著漁民的平安歸航,給人以自信和安慰。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這是一道壓縮語段的題目,題目的特征概括文段的特征,注意題干的要求"五個短語""鳳山媽祖石像"。答題時注意對語段進行切分,切分的依據是按句子劃分,然后提取關鍵詞語,此題的關鍵詞語是石料非凡;被人崇敬;最大型;端莊肅穆;汕尾新標志;庇佑漁民。
答案:石料非凡;被人崇敬;最大型;端莊肅穆;汕尾新標志;庇佑漁民
6.根據所提供語段的意思,在下面的橫線處填上一句話,要求能解釋"真正的享受",不超過30字。
怎樣才算真正享受人生呢?對此就不免見仁見智了。依我看,我們時代的迷誤之一是把消費當作享受,而其實兩者完全不是一回事。我并不想介入高消費能否促進繁榮的爭論,因為那是經濟學家的事,和人生哲學無關;我也無意反對汽車、別墅、高檔家具、五星級飯店、KTV包房等等,只想指出這一切僅屬于消費范疇,而奢華的消費并非享受的必要條件,更非充分條件。當然,消費和享受不是絕對互相排斥的,有時兩者會發生重合。但是,它們之間的區別又是顯而易見的。走馬看花式地游覽景點只是旅游消費,陶然于山水之間才是大自然的真享受;用電視、報刊、書籍解悶只是文化消費,啟迪心智的讀書和藝術欣賞才是文化的真享受。
要言之,真正的享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題考查壓縮語段的能力。要整體把握文段內容,仔細分析文段中"只是""才是"等語句表達的信息。
答案:有心靈參與的,其中必定包含了所謂"靈魂的愉悅和升華"的因素。
或:與金錢(物質)不成正比,而與審美、啟迪心智等心靈活動有關的。
提取關鍵詞
關鍵詞原指一篇文章或一段文字中最重要的詞語,一般放置在文段的前面,讓讀者了解文段的基本內容。后出現在網絡搜索中,指人們輸入到搜索框中的文字。提取關鍵詞語,考查的是考生概括思想內容,提取關鍵信息的能力。
[例3] 閱讀下面一段文字,找出"碳鏈式反應"過程的三個關鍵性詞語。
科學家在喀斯特地貌的研究中,發現了一個復雜的碳鏈式反應。當水流從空氣中"大口吮吸"二氧化碳并侵蝕石灰巖時,持續不斷的吸碳過程就開始了。接著,在巖石表面自由流淌的酸性水流攜帶著大量碳酸氫根,隨著自然界的水循環輾轉奔向江河湖海。此時,浮游植物體內的"食物加工廠"在急切地"找米下鍋",它們驚喜地發現,只要分泌一種叫做"碳酸酐酶"的催化劑,對水中的碳酸氫根"略施魔法",等待加工的"米"--二氧化碳,就唾手可得。最終,光合作用將大量隨波逐流的碳轉化成有機碳,封存于水生生物體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題指導:解答時,首先審讀題干,明確題目要求是提取"碳鏈式反應"過程的三個關鍵詞;然后根據材料,梳理"碳鏈式反應"過程,句中"接著""最終"等詞提示我們這一過程可分三個層次,三個層次的核心動詞便是"吸碳""略施魔法""光合作用"。據此整理答案即可。
答案:吸碳 "略施魔法" 光合作用
關鍵詞提取"四步走"
第一步:仔細研讀原文提供的信息,弄清其內在關系,明確材料所陳述的對象或議論的中心觀點,然后盡可能簡練地概括文段的主要內容。
第二步:對原文內容有了初步認識后,將相同或相近的信息進行歸類總結,提取概括原文最主要的信息,可用一句話將材料的內容概括出來。
第三步:在概括出來的主要信息中做進一步的篩選,從中提煉出最能反映材料內容的關鍵詞。一般情況下,關鍵詞就"鑲嵌"在主要信息之中,考生只需以"壓縮語段"的能力結構為"濾網",將關鍵詞按題目要求的順序、數量逐一提取出來即可作答。
第四步:對所選關鍵詞來一個回頭看。先看一下關鍵詞中內容有無重復之處,再看一下信息要點全不全(高考評分標準往往按信息點給分),最后將關鍵詞連綴起來看意思是否連貫,是否準確地反映了原語段的中心內容。
7.提取下面一段話的主要信息,在橫線上寫出三個關鍵詞。
去年在南極上空隕落過程中粉碎的一顆流星已經引發了一種理論,即流星塵埃可能在我們的氣候系統中發揮了一種隱秘的作用。
最近發表的一份研究報告稱,這塊巖石估計有1 000噸,去年9月3日進入南極上空的高層大氣,成為美國國防部衛星紅外線眼觀察到的一個火球。同空氣分子的摩擦使得這塊巖石損耗殆盡,變成一片從56公里高空延伸到18公里高空的塵埃云。利用南極地面站的儀器對這片塵埃進行的近距離觀察表明,其直徑為20微米,比原先估計的流星碎片的體積大了將近1 000倍。以前的研究已經表明,火山噴發產生的直徑超過1微米的顆粒能對氣候產出重大影響。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注意語段的切分,抓住語段的要義。
答案:流星塵埃、影響、氣候。
下定義
"下定義"是一種用簡潔明確的語言對事物的本質特征做概括說明的方法。這種題型一般是為考生提供一個詳細完整的信息材料,里面包含一個確切的信息術語,而與信息術語相關的信息,都在材料中。
[例4] (2013·山東卷)對下面這段文字提供的信息進行篩選、整合,給"創造"下定義,不超過30字。
作為人的一種活動,創造包括思維活動和行為活動。創造一定要獲得成果。形形色色的創造成果可以分為兩種類型:一類是精神性的,即新的認識;另一類是物質性的,即新的事物。這些創造成果不管以何種形式表現出來,都必須具備"首次獲得"這個必要條件。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題指導:本題考查壓縮語段的能力。首先確立"創造是……"的答題格式。其次找出被定義項的鄰近屬概念:"人的一種活動(思維活動和行為活動)"。再次篩選相關信息:第二句介紹"創造"的特點,第三、四句介紹創造的兩種類型;最后一句介紹其必要條件。最后是整合,把二至五句的內容整合為句子的修飾限制成分。為了滿足字數要求還要把重復的內容、次要的內容刪去。
答案:創造是人首次獲得精神或物質成果的思維和行為活動。
(一)下定義"三大步"
下定義的基本公式是"被定義概念=被定義概念的本質特點+鄰近大概念"。"被定義概念"是小概念,暫且用"小"來代替,"鄰近大概念"是"被定義概念"的上一級概念,暫且用"大"來代替;"被定義概念的本質特點",也用一個"特"字來代替。這樣一來,其定義就可以簡化為"小=特+大"。
運用公式下定義一般按以下三個步驟進行:
第一步:找"大",即找到被定義概念的鄰近大概念。如要給"筆"下定義,要先找到"筆"的"鄰近大概念"--"文具"。以"東西""物質""工具"為"大"不行。第一個太俗,后兩個太"寬",也就是說,"筆是東西"和"筆是物質""筆是工具"都不貼切。只有說"筆是文具"才最貼切、準確。
第二步:找"特",即找到被定義概念的本質特點。"筆"的本質特點是"用來寫字畫畫",而"細長的""可以握在手中"等,是次要特點,可以略去。
第三步:巧"連",連接"小"與"'特'+'大'"。根據定義"小=特+大",上例中的"筆"的定義應為"筆是用來寫字畫畫的文具"。
"筆"的定義,還可以靈活表述。除上述定義外,還可以表述為"用來寫字畫畫的文具叫作筆",也可以表述為"筆這種文具是用來寫字畫畫的",前者公式為"特+大=小",后者公式為"小+大=特+的"。無論怎樣表述,都應有"被定義概念""被定義概念的本質特點""鄰近大概念"這三個要點。
(二)下定義,要用好"五條原則"
1.定義必須相稱:外延相等,不可"過寬",也不能"過窄",如"知識分子是受過高等教育的精英"犯了定義"過窄"的錯誤,因為"具有較高文化水平,從事腦力勞動的人"一般都可稱為"知識分子"。
2.定義不能循環:如"魔術是一種……魔術"。
3.定義不能否定:如"浪漫主義不是唯美主義"。
4.定義不能比喻:如"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5.下定義一般是單句。
8.篩選整合下面文字中的主要意思,給"巾舞"下定義。要求寫成單句,語言簡明,條理清楚,不超過80字。
巾舞,是漢代開始形成的比較典型長巾舞蹈,在宮廷、豪強大族的宴飲和各種祭祀活動中廣為流行。舞者手持長巾,長巾的端點有一根短棍。舞蹈者在表演的時候,充分地運用手臂、手腕力量的大小變化,以及速度的快慢變化、運動方向的上下左右變化等等,帶動長巾在空中飛舞,以達到舞蹈者僅用雙臂或雙袖所無法達到的藝術效果。從考古事物看,巾舞以單人舞為主。
解析:本題考查壓縮語段的能力。首先從材料中找到鄰近的屬概念"長袖舞蹈"。然后從"形成時間""流行區域""舞蹈技巧""舞蹈人數"等方面概括其特點。
答案:巾舞是漢代形成并流行于宴飲祭祀中的以舞者手持端點有一根短棍的長巾靠手的力量、速度、運動方向的改變帶動長巾飛舞來達到藝術效果的一種單人長袖舞蹈。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分數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