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淘汰“水課” 我們需要怎樣的大學課堂
2018-09-12 09:57:30中國青年報
原標題:高校淘汰“水課” 我們需要怎樣的大學課堂
當一個對本科教學不上心、混課時的教師遇上一門停留在上個世紀的課程,“水”是不可避免的。
日前,教育部印發《關于狠抓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精神落實的通知》,要求加強本科教育,嚴格本科教育教學過程管理,淘汰“水課”,打造“金課”,加大過程考核成績在課程總成績中的比重,嚴把畢業出口關,堅決取消“清考”制度。
長期以來,在大學生群體中流傳著一句話:“沒有逃過課的大學是不完整的。”對待水課,逃離是很多學生的一致選擇。
如今流行“二倍速追劇”,為的就是擠掉一些又臭又長的電視劇注進去的水,挨過那累贅難熬的時光。如果水課也可以選擇“倍速+快進”,我想,大多數學生估計早就開啟二倍速聽講模式了。
國產劇的注水靠的是配角加戲,而水課的水分,靠的是學生登場。一節45分鐘的課程,每個同學輪流展示PPT,一人五六分鐘,半節課的時間就過去了。然后,老師再將自己事先準備好的PPT一頁頁念過去,下課鈴聲就響了起來。
“水課”的存在本身就是誤人子弟,一節照本宣科的課不僅是浪費時間,更是浪費學生的天賦。學生把老師當成催眠師,老師把學生當做木頭人,彼此似乎達成了一種默契,你玩你的手機、睡你的覺,我照著我的PPT念,你不問,我不答,期末考試前劃個重點,突擊背誦一下就算了事。
長此以往,“水課”消磨了學生對于學習的興趣,也給了學生逃課的正當理由,助長了老師的懈怠,也讓課程更加平庸。
此番教育部要求高校淘汰“水課”,取消“清考”,是對“水課”這種讓無數學子怨聲載道的遺毒的刮骨治療,也是提高高等教育質量、改變“大學輕松論”的強勁推動力,但如何推動落實才是當下輿論場里的未竟之問,是更值得我們關注的焦點。
淘汰“水課”,首先要明了何為“水課”?標準是什么?又該由誰來評判?
有的“水課”之水在于與時代脫節。能想象嗎?Photoshop都出到CC版本了,結果教學版居然還是CS3;都2018年了,有的教材跟幾十年前的版本相比變化不大,逼得教師上課內容與課本脫節,學生聽得云里霧里。
是時候扯掉“水課”的遮羞布了。作為課程設計不合理的產物,每一節“水課”都是由“水師”撐起來的。當一個對本科教學不上心、混課時的教師遇上一門停留在上個世紀的課程,“水”是不可避免的。
淘汰“水課”不能自說自話,需要公平合理的判斷標準。課程內容、任課教師兩方面都要抓。是不是“水課”也不能只聽一家之言,學校、教師、學生,課程的相關業界人士都應當參與其中,互為監督。
而淘汰之后,應當進一步思索的是,我們到底需要怎樣的大學課堂?“金課”之金不僅在于課程內容本身,也在于教師的教學方式。浙江大學數學系教授蘇德礦就將微積分上成了搶手課,人稱“礦爺”,用唱歌說段子來教數學,一門150名學生的課, 3000多人爭搶。醇厚如酒的“金課”與反復添兌的“水課”,選擇顯而易見。
大學搶課時,我總會反復咨詢師姐師兄,摸清各個課程的套路與授課教師的脾氣。酒香不怕巷子深,好的課程自會口口相傳,搶課系統開放時,大家蜂擁而上,爭分奪秒,生怕落選的是自己,能夠做到此種境界,必定是“金課”無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