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語文一輪復習語言的演變知識點(3)
2018-09-05 13:35:10網絡綜合
三 語法方面,有些古代特有的語序,像“吾誰欺?”“不我知”“夜以繼日”,現(xiàn)代不用了。有些現(xiàn)代常用的格式,像“把書看完”這種“把”字式,“看得仔細”這種“得”字式,是古代沒有的。可是總起來看,如果把虛詞除外,古今語法的變化不如詞匯的變化那么大。 語音,因為漢字不是標音為主,光看文字看不出古今的變化。現(xiàn)代的人可以用現(xiàn)代字音來讀古代的書,這就掩蓋了語音變化的真相。其實古今的差別是很大的,從幾件事情上可以看出來。第一,舊詩都是押韻的,可是有許多詩現(xiàn)在念起來不押韻了。例如白居易的詩:“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róng)。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shēng)。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chéng)。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qíng)。”這還是唐朝的詩,比這更早一千多年的《詩經》里的用韻跟現(xiàn)代的差別就更大了。其次,舊詩里邊的“近體詩”非常講究詩句內部的平仄,可是許多詩句按現(xiàn)代音來讀是“平仄不調”的。例如李白的詩:“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郭”“白”“一”“別”四個字原來都是入聲,歸入仄聲,可是現(xiàn)在“郭”“一”是陰平,“白”“別”是陽平,于是這四句詩就成為“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了。又其次,漢字的造字法里用得最多的是形聲法,常常是甲字從乙字得聲,可是有許多這樣的字按現(xiàn)代的讀音來看是不可理解的。例如“江”從“工”得聲,“潘”從“番”得聲,“泣”從“立”得聲,“提”從“是”得聲,“通”從“甬”得聲,“路”從“各”得聲,“龐”從“龍”得聲,“移”從“多”得聲,“諒”從“京”得聲,“悔”從“每”得聲,等等。 從上面這些事例看來,漢字的讀音,無論是聲母、韻母、聲調,都已經有了很大的變化了。
簡介:
本文是一篇介紹古今漢語變化發(fā)展規(guī)律的普及性的事理型說明文。它把語言學,特別是現(xiàn)代語言學的研究成果,通過漢語史常識的講解介紹給普通讀者。文章本身既有較高的學術水準,但又考慮到讀者的接受水平,就寫得深入淺出。講課時,既要考慮到課文“深”的一面,把握住文章的理論框架,讓學生懂得一點語言學常識;又要考慮到課文“淺”的一面,學習作者是怎樣把抽象的、深奧的理論講得淺顯易懂的,讓學生摸到寫事理型說明文的門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