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命題專家談2018年等級考出題思路(5)
2018-05-29 17:07:18上海招考熱線
歷史:立足核心素養、定位全球視野
2018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學業水平歷史等級性考試試卷力圖“穩中求變”,在延續去年整體風格的基礎上勇于創新,以唯物史觀為根本宗旨和指導思想,將歷史學科五大核心素養融入其中。試題以學科基本知識和技能的考查為主,輔以新材料與新形式,力求突破固有知識框架之束縛;以全球視野回顧歷史、關注當下、展望未來,將歷史照進現實,培塑學生“通”、“變”之意識,提升其發現并解決問題的能力,以期達成歷史學科之育人目標。
一、唯物史觀,統領而貫之
堅持唯物史觀是我國中學歷史教學的根本原則,也是歷史學科五大核心素養之首。本次命題充分貫徹唯物史觀的統領理念,在命題設計過程中一以貫之。如以原始農耕和第二次工業革命后,資本擴張方式的轉變為考點,考查學生對經濟基礎之于社會發展決定性作用的理解;以“社會主義從理論走向實踐”為主題,設置了一個歷史探究過程的情景,以“列提綱”的形式勾勒出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從理論到實踐的發展大脈絡,內容涵蓋了工業革命、空想社會主義、科學社會主義、十月革命、蘇聯解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等重要史實,并將集證辨據之能力要求融于其中,是唯物史觀落地生花的最典型體現。
二、核心素養,求通而思變
歷史學科核心素養,旨在改變傳統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在現實中解決問題的能力。這要求中學歷史教學實現兩大“跨越關聯”:一是學科跨越,即關聯不同學科,以融會貫通,實現知識、技能之跨越;二是時空跨越,即關注現實,將歷史與現實相關聯,以辯證之思維、全球之視野審視過去、反思當下、籌謀未來,實現思維之跨越。
試卷充分體現了上述歷史學科核心素養之理念。在命題材料選擇和問題設計上靈活構架,以“通”和“變”為主線,實現了歷史學科這兩大跨越。如以地理學與歷史學為跨越關聯,寓時空意識于其中,橫縱關聯:從時間到空間、從古代到近代、從世界到中國,引導學生辯證思考,力求塑成其“通史”意識;以康有為思想前后變化為切入,展現近代大變局中歷史人物及其思想的復雜性,拓展學生思路,將“求變”之意識暗寓其中。
三、宏觀視野,簡約而全面
通盤考慮總題量和考試時間,題干簡明扼要、直切主題,試卷為切實減少學生閱讀量,對材料類試題在不影響原意的情況下,酌情予以刪改,力求精簡題干。
命題內容嚴格依據《上海市高中歷史學科教學基本要求(實驗本)》,著眼于對學科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考查,注意覆蓋面,內容涉及政治、經濟、文化、外交、民族關系等各方面;以大跨度為理念,考查歷史時代重要特征、重大事件等大知識點,體現出歷史變遷之動態,引導學生從宏觀上把握歷史的“脈動”,理解歷史的“輪廓”,鍛煉“大歷史”之思維,擺脫死記硬背細枝末節之窠臼,減輕學生記憶負擔。
四、寓教于考,積極而向上
歷史學科向來是德育之重地,擔負著教化之功能,于國家、民族、文化功莫大焉。試卷以“立德樹人”為德育目標,力圖做到“寓教于考”,潤物于無聲。例如以社會主義為主題,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融于其中;以全球視野、時空意識為串聯,寓開放意識于其中,體現制度自信;以康有為后期思想轉變為切入,再思中西文明之優劣,得出“中國數千年文明實冠大地”之語,體現文化自信。
綜上,當下教育以關注學生終身發展為宗旨,注重學生未來發展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在此背景之下,本次命題力求將基礎教學與核心素養相融合,引導中學歷史教學擺脫傳統應試的窠臼,向新時代、新形勢下的先進教育理念不斷靠攏。正如航海家所言:哪里有空白,就是我們出發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