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

          熱門城市 | 全國 北京 上海 廣東

          華北地區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內蒙古

          東北地區 | 遼寧 吉林 黑龍江

          華東地區 | 上海 江蘇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東

          華中地區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區 | 重慶 四川 貴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區 | 陜西 甘肅 青海 寧夏 新疆

          華南地區 | 廣東 廣西 海南

          • 微 信
            高考

            關注高考網公眾號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資訊

          首頁 > 高考報考 > 院校大全 > 高考新聞 > 國內高校人工智能教育現狀:亟須建立一級學科

          國內高校人工智能教育現狀:亟須建立一級學科

          2018-04-23 11:42:38澎湃新聞

            人工智能產業的高速發展正在倒逼高校大力布局人工智能學科建設。

            目前,經教育部正式批準設立“智能科學與技術”本科專業的高校已達50余個,與人工智能相關的“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機器人工程“等專業也愈加受寵,國科大、南大、西安電子科大、重慶郵電大學等高校也選擇成立專門的人工智能學院。

            那么,我國發展人工智能的高校如今正面臨哪些問題?是否有合適的教材?是否應該形成相對合理的差異化?如何解決師資上的缺口?近日,多名專家及高校負責人接受澎湃新聞采訪,就上述問題給出了各自的觀點。

            “教學分散”呼喚建立一級學科

            人工智能是一門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交叉性特色的學科。而在高校現有的學科體系下,人工智能專業的教學和科研活動目前大多是散落在其他多個一級學科中。

            “(這導致)智能專業課程不是重點學習內容,學時占比也較少,存在著高開低走、碎片化、低水平重復的問題,嚴重阻礙了我國智能科學與技術的發展和智能技術人才的培養。”中國人工智能學會常務副理事長、北京郵電大學教授楊放春2017年7月接受《光明日報》采訪時稱。

            “以前的人工智能人才有是有,只不過是散落在計算機、控制、統計等專業的幾門課程里,結果是幾個專業的學生都學到了若干,而拼起來才是完整人工智能人才。”浙江大學人工智能研究所所長吳飛近日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表示,從廣泛意義上來說,人工智能專業應該按學科特色及其獨立性、正統性、完備性來培養人才。

            “(沒有人工智能一級學科)使我們陷入了一個比較尷尬的局面。一方面,產業說需要人工智能人才,另一方面,高校說現在沒有人工智能學科,不輸出人工智能人才——實際上我們已經在輸出人工智能相關的人才了。”吳飛說。

            對“人工智能一級學科的呼喚”由來已久。

            2017年7月,國務院發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中,便對設立人工智能專業、推動人工智能領域一級學科建設提出了指導意見。“我們正在積極加強人工智能一級學科的建設。”國家科技部副部長李萌彼時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談及上述《規劃》時稱。

            據《光明日報》報道,中國人工智能學會曾聯合數十家學會及高校,以及相關科研機構、企業等,按照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關于一級學科的論證要求,最終形成《“智能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論證報告》。數據顯示,教育部正式批準設立“智能科學與技術”本科專業的高校已達36個;在教育部研究生專業目錄外,設置了“智能科學與技術”相關專業方向已達79個;中國知網中與智能主題相關的學位論文占3.5%,遠大于按目前111個一級學科計算的平均數0.9%。

            重慶郵電大學副校長陳前斌告訴澎湃新聞,該校從2017年開始就在積極關注此事。“一旦確定,我們就會安排申請設立該一級學科碩士點和博士點——目前只能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下按人工智能方向培養研究生。”陳前斌認為,建立一級學科一方面是為了“更加重視”,另一方面則是構建獨立體系所需。“這個體系包括要研究明確哪些是其基本的學科基礎,哪些屬于開發技術和應用。”

            對此觀點,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人工智能學院教授、中國人工智能學會副理事長焦李成表示認同,“為提高研究生培養和教育水平,適應產學研用的迫切需求,應迅速建立人工智能領域的智能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

            但在吳飛看來,“解決問題不是一蹴而就的”,“(人工智能一級學科成立)不會那么快”,或許還有兩到三年時間。“成立一個新的學科,首先就是要打破舊學科的藩籬,然后重新梳理以前散落在各個學科下面的課程體系,再按相互聯系的思路有機整合,用新模式、新理念去教學生。”

            人工智能統一教材尚在編撰

            談及目前人工智能行業最缺的人才類型,科大訊飛開放平臺總經理齊舒萱告訴澎湃新聞,目前企業對AI主要有兩個維度的需求:研究底層算法的技術型人才和從應用層出發的產品型人才。而吳飛也表示,頂尖的理論型人才、與行業結合緊密的交叉型人才以及復雜的智能系統的技術編程專家都是目前行業奇缺的。

            對于設置了“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及建設人工智能學院的高校而言,在“人工智能一級學科”尚未成立起來時,迫切需要厘清和發展人工智能教學獨特的課程體系。“人工智能成為一級學科的好處,就是把過去散落在各個學科中的相關課程整合到一起——這些課程的內容實際上構成了人工智能這門學問的基石。”吳飛稱。

            與傳統課程體系不同,上述《“智能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論證報告》稱,人工智能學科旗下應設置腦認知機理、機器感知與模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與理解、知識工程、機器人與智能系統等課程。而在具體落實上,梳理開發系統的、有針對性的、與時俱進的教材尤為重要。

            “繼續把人工智能的相關內容彼此割裂地留在各個學科,很難培養人工智能高端人才。”吳飛認為。

            對于大部分正在籌備人工智能學院的高校,2008年就擁有了全國人工智能領域唯一國家級特色專業的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已經在教材方面走在了前面。

            焦李成告訴澎湃新聞,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自中國人工智能發展之初就開始深耕,至今已有30余年。以此為優勢,學校撰寫了多本智能技術系列專著與教材,先后被國內三百余所高校選為本科生與研究生教材及參考書。“接下來,我們會按照教學3.0繼續修訂和系列化。”焦李成說。

            重慶郵電大學于2018年2月同科大訊飛合作成立人工智能學院,目前培養方案還在雙方討論中。該校副校長陳前斌告訴澎湃新聞,學院除了大類基礎課程使用原教材,9月即將入學的本科生主要采用教育專家組織編寫的教材,而學校和科大訊飛還有一部分特色教材,也會堅持采用,并進一步完善和公開出版。

            今年3月,高等教育出版社成立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系列教材編委會,計劃從2019年開始陸續出版一批面向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人工智能專業教材,在高校引領人工智能的創新行動中發揮重要作用。編委會陣容強大——中國工程院原常務副院長潘云鶴院士擔任主任,多位院士擔任副主任,吳飛作為編委會秘書長參與工作。

            “在工科,尤其信息領域,國內普遍長期都是依靠國外的教材來教學生,如果能精心去做優質的教材,有沒有可能我們的教材被國外翻譯使用,成為他們的寶貝,我們要以實現這樣的目標去努力。”吳飛告訴澎湃新聞。

            他在此前接受浙江在線記者采訪時稱,本套教材體系將呈現出一定層次,從核心內容到外圍內容。

            “核心教材將講授人工智能最為內核的理論和技術,包括機器學習、模式識別、博弈控制等。稍外圍的教材將介紹與應用場景無關的數據智能技術,如自然語言識別、視覺理解、語音識別等,這些技術可以與各個領域發生交叉滲透。更外圍的教材將充分體現‘人工智能+N’,專門探討智慧制造、智慧城市、智慧農業等課題,形成一類叢書。另外還將專門編纂工具類用書。”吳飛說。

            人工智能是一個不斷蓬勃發展的學科,教材是否能始終保持前沿更新不可忽視。據吳飛介紹,國家人工智能規劃的頂層設計者潘云鶴院士在編委會的成立大會上提出,教材要和網絡緊密結合,后續應從線上線下、紙內紙外進行更新。“比如學生們也可以掃一下二維碼,或者直接登錄到課程網站上看到新增加的內容和更新的信息。”

            師資缺口制約學科發展

            對于中國大力建設人工智能學科的高校來說,除了教材,教學實驗室的場地等一些硬件配套設施還未跟上,師資的缺口也成了學科發展的掣肘。

            “現在人工智能領域人才,不管是教師還是學生,其實都還是挺緊缺的。”國科大人工智能技術學院副院長肖俊告訴澎湃新聞,該校依托中國科學院,在師資上相對于其他高校具有優勢,但“這兩年其他高校挖走了不少有‘杰青’‘優青’等頭銜的(老師),原本愿意留校的不少碩博畢業生,也都被很多企業提前預定走了,給的待遇確實非常高。”

            “高校主要還是希望有博士學位以上的人工智能領域的人才,但的確很少,要引進這方面的師資相當困難,主要是本來人才缺口就大,企業也需要,這么多高校也需要。”重慶郵電大學副校長陳前斌說,跟企業競爭,高校優勢不大。

            該校訊飛人工智能學院師資目前由兩方面組成,一是學校相關專業原有師資,二是從科大訊飛聘請的50名“企業導師”。“應對初期數百名學生教學,目前來說沒有問題,但考慮到2020年達到2000余人的培養規模,師資引進依然是學校考慮的重點。”

            “人工智能學科的人才匱乏是目前國際和國內的一個普遍現象。”美國斯坦福大學客座教授、清華大學講席教授鄒昊認為,其中缺乏的交叉性師資,以核心學科為中心,同過跨學科、跨系、跨院校、校企聯合研究與應用開發等方法,可以更有效的集中各方優勢力量,為人工智能學科的長遠發展構建一個高效的體系框架。

            對國內高校來說,人工智能是一個新的學科,且和其他學科難舍難分。因而吳飛認為,與其說缺老師,不如說是缺統一在人工智能術語下,以人工智能思維、人工智能教學模式培養人才的師資。

            科大訊飛智慧城市事業群AI人才培養總監胡江院認為,作為新興學科,人工智能教學的師資缺乏,的確是個棘手的問題,但從本質上來說,師資的缺乏關鍵不是師資編制的匱乏,而是對人工智能技術的更新和應用層面項目實戰教學能力的欠缺。

            對于該公司同重慶郵電大學合作創辦人工智能學院的做法,胡江院認為,這是解決目前師資緊缺以及提升人工智能項目實訓能力的有效途徑。“本質上就是在把我們的技術和經驗轉變成教學資源,同時我們的工程師擔任項目實戰課程教學,從而有效緩解師資問題”。

            陳前斌認為,在專業建設中,企業能夠提供人工智能領域平臺和一些實踐實訓的課程。“如果不是跟他們合作,人工智能學院可能會形成原來的計算機學院那樣傳統的辦學方法。”但他也表示,教學的核心部分不能完全依賴企業,總體的學生培養質量還是要靠學校核心師資來把握。

            “企業人才到高校任教,講一些真正面向實際的人工智能的算法,這是非常好的促進產學研合作的交流途徑。”吳飛告訴澎湃新聞,這種方式在國外很普遍,比如麻省理工大學經常聘請一些谷歌公司的首席科學家去講課,斯坦福大學也會找著名企業或者創新型企業的人到高校任職。

            也有高校國內缺人,就去國外“挖”。焦李成告訴澎湃新聞,為解決師資問題,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進行全球范圍內的公開招聘,并與世界各國人工智能領域專家積極聯系。“目前學校已經引進了日本京都大學梁雪峰教授、香港中文大學尚凡華教授和劉園園教授、英國薩里大學王晗丁教授等人,幫助學生開拓國際視野。”

            但這不是長久之計。“國家應該大力支持和實施‘人工智能+教育’、‘人工智能+教師’發展計劃,培養人工智能領域的教師人才。”焦李成告訴澎湃新聞。

            事實上,教育部聯合北大等主辦的“中國高校人工智能(AI)人才國際培養計劃”4月初也已啟動,計劃五年內培訓500名教師和5000名學生。胡江院認為,企業也要積極響應,通過人工智能企業來引領師資賦能培訓,從而來提高教師對于人工智能最新技術的掌握以及教學的能力提升。“目前,科大訊飛已經與包括安徽省等在內的教育主管部門合作來進行高校的人工智能師資培訓,以蘇皖兩地為例,已經培養了1000多名的高校師資。”

            校企合作促進產教融合

            將企業科研人員作為師資引進學校,解決“缺人”難題,這不是校企合作的全部。

            今年2月國務院發布《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中,提出要“引企入教”,鼓勵把企業資源引入高校的教學環節。有業內專家直言,企業有計算資源和數據供給數據,院校的算法能力很強,但這兩者往往脫節,想要加快推進人工智能落地,推進校企合作是至關重要且必不可少的一步。

            “企業人才到高校任教,講一些真正面向實際的人工智能的算法,這是非常好的促進產學研合作的交流途徑。”吳飛告訴澎湃新聞。

            “人工智能學院成立時,我們感覺到一定要跟企業合作,能夠同產業緊密結合,不然走的仍是學校自己辦學院的那種老路——這不是更好的路。”陳前斌告訴澎湃新聞,重慶郵電大學在2017年10月份于學校內部成立人工智能學院后,便在重慶市政府“牽線”下找到科大訊飛合作,直至今年2月正式掛牌。“這條路跟其他高校相比較為獨特,彌補了我們的一些短處。”陳前斌說。

            對此,胡江院告訴澎湃新聞,重郵訊飛人工智能學院中,科大訊飛除了提供項目資源教學、工程師參與授課,還將共同打造圍繞大學生個性化培養的人工智能智慧學習平臺,同時釋放企業深度學習能力、開發版套件能力,讓師生能夠參與到人工智能產、學、研中,真正實現培養過程與產業無縫對接。

            “在課程設計方面,從崗位導向課程設計原則來說,要引導企業參與學校專業規劃、教材開發、教學設計、課程設置、實習實訓,促進企業需求融入人才培養環節。”胡江院說。

            這種“校企合作”模式在人工智能學院建設中不是個案。比如,山東科技大學官網4月4日傳出消息稱,該校計算機學院與騰訊等公司正在商討籌備山東科技大學—騰訊人工智能學院成立大會相關事宜。

            而對于不少企業而言,高校資源同樣能夠發揮作用。“很多企業要跟學校合作,希望同他們一起做人工智能的人員培訓,當然也有很多企業希望有一些好的技術點進行產業孵化——就產業化方面,他們的需求很大。”中國科學院大學人工智能學院肖俊教授告訴澎湃新聞。

            這實際上也給希望在智能產業搶占先機的地方政府提出了新要求。“發展人工智能技術的最終目的是要與行業融合,與經濟融合,政府、高校和企業之間要積極合作,以‘人工智能+’升級傳統行業。” 焦李成認為,高校所在地政府需要加快制定發展規劃,對人工智能研發和產業化應用做出布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給予資源傾斜,促進人工智能產學研協同發展。“在成果的轉化與落地方面,地方一定要把目光放得長遠。”

          [標簽:教育資訊 高校動態]

          分享: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一步到位。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分數線

          •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高考網微信
            ID:gaokao_com

          • 👇掃描免費領
            近十年高考真題匯總
            備考、選科和專業解讀
            關注高考網官方服務號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国产∨亚洲V天堂无码久久久|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不卡|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东京热 | 午夜成人无码福利免费视频| 天堂√在线中文资源网|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中文字| 中文字幕在线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亚洲乱码伦伦中文| 久久精品中文无码资源站| 亚洲第一中文字幕| AV成人午夜无码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精品一区| 人妻无码久久精品| 一本加勒比HEZYO无码资源网| 亚洲精品国产日韩无码AV永久免费网| 国产激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成?Ⅴ人在线观看无码|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播放| 三级理论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无码人妻品一区二区三区精99| 最新中文字幕在线| 亚洲成av人片不卡无码久久| 亚洲AV无码日韩AV无码导航 | 久久激情亚洲精品无码?V|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久久2020| 波多野结衣在线中文| 免费无码国产在线观国内自拍中文字幕| 老子午夜精品无码|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精彩视频 | 久久人妻无码中文字幕| 日韩精品久久无码人妻中文字幕 |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爱欲九九 | 国产成人A人亚洲精品无码| 亚洲福利中文字幕在线网址 | 永久免费无码网站在线观看个| 亚洲AV无码久久精品成人| 无码粉嫩小泬无套在线观看| 最近完整中文字幕2019电影| 狠狠精品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 日日摸夜夜添无码AVA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