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學黨委書記:好大學不只體現在排行榜
2018-03-14 09:52:46中國新聞網
“以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為導向,優化高等教育結構,不僅是國家對大學的呼喚,也是各高校謀發展的必然選擇。”3月12日,全國人大代表、浙江大學(下稱“浙大”)黨委書記鄒曉東在采訪中直言,好大學不只體現在排行榜上。高等教育發展要著眼社會需求,只有走向多元化、特色化,才能源源不斷地提供高素質創新人才,開啟高等教育“強國夢”。
“當前在高等教育中存在一種急功近利的現象。大家更關注各類指標與排名,習慣用世界大學排行榜來理解和判斷一流大學,這不利于教育的長遠發展。”在鄒曉東眼中,論文發表數量固然能直觀體現教學成果和師資力量,但大學文化以及其對國家區域的發展貢獻是難以量化的。
他說,好大學并非只體現在排行榜上。學生需要因材施教,學校發展也要遵循這一規律,要在人才培育上要注重多元化。“高校承擔著為社會輸送不同人才的責任,只有找準自己的定位,才能培養出符合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人才。”
誠然,在人才為王的背景下,作為育人的前沿陣地,高校的建設與行業發展息息相關。
從服務海洋強省建設的浙大海洋學院到響應“浙江智造”的浙大工程師學院,從聚焦科研創新的之江實驗室到面向“雙創”的紫金眾創小鎮,作為布局在地方的“國家隊”,浙大在人才培養和學科建設上,也始終將“多元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擺在首位。
一枝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鄒曉東說,中國的高等教育是一個各具形態、和諧共生的生態系統。
如何避免辦學的“千校一面”?他指出,高水平大學要積極培育頂尖人才、持續貢獻頂尖成果,為高等教育發展提供中國方案;綜合型大學要以一流學科為牽引,集中力量發展優勢領域;?铺厣、行業特色鮮明的大學要在特色領域做大做強;以文理見長或以教學見長的大學,要著重在基礎學科發展和教育教學上深耕細作,打造世界一流的教育品牌。
正如鄒曉東所言,要建設中國高等教育的高峰,就要打好基礎,推動“高原”建設。在他眼中,只有高等教育的多元化,才能推動學生發展的多元化。
鄒曉東以浙江近年來經濟發展的態勢為例,指出并非只有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浙江大學等才是考生的第一目標。“鼓勵多元、特色化發展的,都是好學校,都能培育好人才。”
針對今年2月份杭州市政府出臺的《關于“名校名院名所“建設的若干意見》,他認為這是浙江省高等教育發展的福音。“引進建設一批國內外有重要影響力的高水平大學和科研院所,對于推動浙江高等教育走向國際化是一個利好消息。它不僅吸引了更多優質的高等教育資源落地浙江,也為人才創新增添了新生力量,改善了浙江高等教育生態系統。”
鄒曉東也希望,浙江的本土高校要保持自信,推動辦學特色的進一步發展,在不同領域和層級爭創一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