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教你選專業:生態學
2018-01-25 14:20:39《20000大學生教你挑大學選專業:專業篇》
71004生態學
我是生態學專業碩士畢業,我也覺得讓高三學生填志愿的時候詳細了解一下這個專業確實很有必要的了。
題外話
我先不說這個專業學什么,先胡亂說幾句題外話:我從大一就開始兼職管理著一個生態學專業論壇,單說生態學論壇里,從05年到16年,我在論壇里親眼見證了太多太多生態學專業的大學生從選擇這個專業、到進入大學學習、再到畢業、再到深造或者工作。很多學生努力過也奮斗過,過程中有過夢想,有過希望,但更多的是畢業后的心酸與迷茫。論壇上現在有這么一句話比較火,我給大家分享一下:05年大一的學生都預測生態學過4年也就是09年他們畢業的時候會變好,06年的大一學生還期待4年后也就是10年會好,07年繼續期待,08年繼續期待,現在已經2016年了,每屆的大一學生都在期待,但生態學就業還沒好。如果你還想期待,或許下個4年會好吧。前景是有,但不知道何處是頭的。據我統計大約僅僅有不到10%的學長學姐們力挺生態學。
專業簡介
現在開始正題,什么是生態學,生態學是研究生物與其生存環境相互關系的專業,特別是生態系統在人類活動干預下的各種運行機制及變化規律。
生態學研究的是生物如何去適應它周圍的環境,比如生物在怎樣的條件下才能生存;生物的生長與繁殖需要在怎樣的條件下進行;作為整體的生物及群落的結構和動態如何;生物與他們的環境所形成的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動態如何。還研究種群的分化、原始森林破壞對種群的影響等;學這么多后最終還是要學會怎么去保護生態環境,或者說怎么恢復已經破壞了的生態環境。
專業方向
生態學專業有好多分類方向,從研究尺度的大小就可以把它劃分成好幾個方面:
比如說尺度最小的,我們可以研究一個植物,是叫個體生態學研究的范疇;
更大一些的尺度上有景觀生態學,種群生態學。種群生態學是指同一個種的很多的生物,聚在一起它有什么樣的規律。比如蝗蟲,蝗蟲如果少量聚在一起不會對這些農作物造成影響,但如果種群特別大就會爆發蝗災。這也是生態學研究的一個范疇。
還有更大的尺度就是全球變化生態學,是研究影響全球生態變化的一些過程。比方現在很多地方使用化肥,那么有一些氮就會到了大氣里邊然后隨著雨水降落到各個地區,就會增加陸地系統氮的含量,就會造成全球生態系統的變化。這些就是全球變化生態學要涉及到的內容。
如果從學校方面的側重點來看,各個大學也是有自己的特色的:
比如說像內蒙古大學,因為它本身就是在草原上,所以在草原生態學方面做得非常好。
比如復旦大學是在進化生物學方面做的不錯。
而北京師范大學,就在理論生態學,全球變化生態學方面都有很好的研究。
還有蘭州大學,是在植被生態學,半干旱區的農業生態方面做得很好。
我們北京大學呢,是在植被生態,生態系統生態學,全球變化生態學,以及像生態模型這些方面都做得還是不錯。
學習內容
我們在大學主要是對生態學進行研究、學習生態監測與評價、區域規劃與自然保護、生態管理等,在學校的課程有:動物生物學、植物生物學、微生物學、生態學、細胞生物學、分子生物學等。
這個專業在學習上有個特點就是我們要經常跑到野外去,和生物、草和樹在一起,研究動物,研究蟲子。比如說很多學校包括北京大學,都有固定的野外臺站,這些野外臺站里邊都有很好的研究設施,有住的,有實驗室,有很多工作的地方,我們上學的時候就一起去這樣的野外臺站,然后長期的對生態系統進行觀察,進行采樣,測定一些重要的一些數據。
注意事項
1。專業對高三考生沒有特別要求,但會對色盲或者色弱這樣子的情況有點限制,因為要在野外或者實驗室里做很多的觀察,那么要能夠區分顏色,別的都可以。
2。有人會覺得經常在野外做研究,會不會很辛苦呢?我覺得不會,其實很多人對生態學還是有一些誤解,生態學其實包括的領域很多,野外固然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但是除了這個之外,比如說做理論生態學的,那基本是不出野外的。
就業情況
一、就業方向:
1。可以從事高等教育——在高校任教,待遇福利地位都很好,但需要較高的學歷。
2。可以從事科研工作——如果是搞學術研究,有兩個大方向:一個是分子水平的研究,呆在實驗室里,與分子細胞的實驗相關聯。另一個是宏觀的生態學,與植物的系統分類學,進化方面有密切的聯系,較多進行野外的調查等等。從事研究領域的人,要想在生態學研究上有所建樹,是一個相當艱難而漫長的過程。
3?梢钥颊ぷ魅藛T——在政府機構從事生態監測和保護動物,但比較少。
二、就業壓力:
從現實情況來看形勢嚴峻,沒有真正對口的職業,可以這么說,現在好就業的專業,必然與國民經濟直接掛鉤,有其相關的產業。生態環境的呼聲很大,但由于保護生態不能帶來經濟利益,所以難以發展相關產業。
就說這么多吧,僅僅是一個人的觀點,具體的你一定要再查查。
教授點評:
一、生態學專業的學習(研究)對象是什么?
生態學專業學習(研究)的對象非常廣泛,包括生物大分子-基因-細胞-個體-種群-群落-生態系統-景觀-生物圈(全球)。在微觀領域,以大熊貓、揚子鱷、銀杏和八角蓮等一批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瀕危動植物為對象,利用現代生物學(包括基因組學)和生物信息學的技術與方法,闡明種群的進化歷史、解析生態習性的基因組協同調控通路和揭示物種生存的環境適應機制,并借此向政府主管部門提出物種保護和野生資源復壯的科學建議。在宏觀領域,以稻田養魚為模式體系,揭示不噴灑農藥與化肥以建立高產和無病蟲害之綠色農業的種間協同共贏的生態學機制;將單個細胞的運行模式引入到現代化大都市的人文領域,揭示城市生態系統的運行功能;通過揭示微生物真菌孢子的入侵機制,研制果樹和蔬菜等農作物防蟲抗病的生防制劑,建立綠色農業和保障食品安全的現代生產模式;以水庫島嶼為對象,通過對物種分布格局的變化規律研究,揭示人造工程影響生物多樣性維持的生態學機制;以深海熱液口的微生物、蝦、蟹和魚為對象,揭示生命起源及物種協同進化的生態學機制……。
二、社會上是否有對生態學專業的理解誤區?
常常有朋友調侃我們生態學就是游山玩水,沒有什么實質性的東西。然而,僅僅是生態環境惡化所面臨的環境生態修復、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瀕危野生動植物資源的復壯,以及農、林、牧、漁的生態安全等問題,就足需幾代人為之奮斗才能解決的科學問題。所以,生態學實為通過觀察、模擬驗證、監測、取樣、實驗測試和統計分析等一系列工作而解決實際科學問題的學科專業。
三、社會生活中有哪些問題,需要通過生態學專業的人才來解決?
野生動植物棲息地的破壞、生物資源與非生物資源的過度利用、環境污染、高度城市化建設……等,已在一定程度上使我國農業、林業和畜牧業的新品種培育及現有品種的經濟形狀改良,陷入了資源匱乏的窘迫境地,而傳統醫藥中的主要方劑配伍和新藥的創制,更是墜入了“無米之炊”的泥潭深淵。不言而喻,這些與國計民生休戚相關的急迫問題,就需要生態學科的專業人才予以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