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軍與名校聯合培養:57名雙學籍飛行學員入學
2017-09-28 14:19:42法制日報
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國內一流名校新學年迎來一批充滿朝氣的“藍天驕子”,這批“雙學籍”飛行學員共有57名。今天,空軍政委于忠福來到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圍繞貫徹落實習主席深入實施軍民融合發展戰略進行專題調研,并看望“雙學籍”飛行學員。空軍參謀長麻振軍、政治工作部主任堵遠放參加調研。
據了解,空軍黨委堅持從源頭上提高飛行員培養層次和起點,2011年與清華大學展開聯合培養飛行人才試點,32名飛行學員走進清華園,成為軍民融合培養飛行學員新模式的首批受益者。2012年,空軍正式與北大、清華、北航3所國內一流大學“聯姻”,聯合培養“雙學籍”飛行學員。目前,空軍已錄取“雙學籍”飛行學員375名。
“改革強軍需要這樣的人才培養模式,空軍戰略轉型迫切需要與一流名校實施戰略聯姻,實施軍民融合發展戰略,拓展更寬合作領域,使聯合培養走得更高更深更遠。”于忠福在與清華、北大校領導交流時談到,空軍作為戰略性軍種,是捍衛國家主權和民族尊嚴、維護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的重要軍事力量,著眼建設世界一流空軍,空軍將在人才培養、科研攻關、成果轉化等方面與清華、北大等一流高校建立長效機制,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領域、高效益的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新格局。
校園里,各年級132名身著空軍藍的飛行學員整齊列陣,格外引人注目。于忠福將反映空軍輝煌歷史和建設成就的《中國空軍故事叢書》贈送給學員代表,勉勵大家要認真學習領悟習主席給南開大學新入伍大學生寄語囑托,珍惜時代機遇和良好學習環境,刻苦學習,勇于鉆研,堅定強國強軍理想信念,打牢圓夢空天素質基礎,鍛造“四有”新一代革命軍人精神特質,勇挑建設世界一流空軍責任重擔,在實現中國夢、強軍夢中書寫精彩人生。
接過贈書,北大學員秦林峰激動說:“作為聯合培養學員,我們承載的是空軍的期望,肩負的是重大的使命責任,唯有踏踏實實學習、勤勤懇懇鍛煉,方能厚積薄發,在未來戰場上制勝空天。”他將在北京大學完成三年文化基礎學習后,轉到空軍航空大學進行飛行理論學習及飛行訓練,在完成預定的所有培養環節后,帶著空軍與北大的雙重“基因”飛上藍天。
據空軍招飛局負責人介紹,聯合培養推動空軍和一流大學實現招生標準、軍地專業、教學計劃、生長環境、教學管理和黨團建設等6個方面融合,為培養造就高層次、高素質、能引領未來的新一代飛行人員奠定堅實基礎。據悉,空軍與清華大學聯合培養的首批32名飛行學員,已有22名加入空軍戰斗序列,總體出飛率遠高于空軍院校自主培養的飛行員。曾帶教過“雙學籍”飛行學員、空軍石家莊飛行學院高教機教員杜波告訴記者,相比普通學員,“雙學籍”飛行學員理論功底扎實,求知欲強、求飛積極性高,自主學習、自主思考、自主準備、自主飛行能力很強,將會在空軍建設發展和戰略轉型中大有作為。
黨的十八大以來,空軍黨委堅決貫徹習主席關于人才隊伍建設的重要論述,大力實施人才強軍戰略,研究制定人才發展《規劃》和《行動計劃》,運用路線圖方法和工程化建設思路,對空軍人才發展的目標任務、方法路徑、建設重點和時間節點等進行系統規劃。積極探索飛行人員隊伍建設規律,每隔3至5年就組織一次集中調研,解決重難點問題。與地方名牌大學聯合招收培養“雙學籍”飛行學員基礎上,將飛行人才培養向前延伸,依托11省的地方優質高中建設16所青少年航空學校,每年培養1000名飛行苗子,形成軍地合作、聯合培養、多元保障的培養模式,走開了依托地方一流教育資源培養新型飛行人才的路子。
今年6月,空軍黨委專門出臺了關于飛行人員隊伍建設的意見,把鑄魂、聚戰、精塑、體系、開放、法治6條理念,貫穿飛行人員隊伍建設改革各方面全過程,以戰斗力主體力量的轉型發展,引領帶動和支撐保證空軍戰略轉型、超越發展。 法制日報 陳麗平 郭洪波 姚春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