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大力推進江蘇高水平大學建設
2017-09-22 17:46:53教育部網站
黨中央、國務院準確把握世界創新經濟發展的新形勢和全球高等教育發展格局的新變化,高瞻遠矚、審時度勢,作出了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的重大戰略決策。可以說,推進“雙一流”建設是中國高校沖刺國際前沿的“沖鋒號”,是高等教育強國建設的“加速器”,體現了國家理想,是一項長期的國家戰略。作為有著全國最大規模高等教育體系的省份,江蘇將認真貫徹落實國家“雙一流”決策部署,抓住用好機遇,積極主動作為,大力推進江蘇高水平大學建設。
建設高水平大學是江蘇實施創新驅動的需要。創新是推動區域發展的重要力量。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創新型省份,是適應江蘇經濟發展新常態、增強經濟發展新動力的必然選擇。江蘇省委省政府提出,到2020年,創新型省份建設要取得重大進展,主要創新指標力爭達到創新型國家和地區中等以上水平,成為全球有影響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創新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驅動力。作為創新科技和創新人才等要素集聚的高等教育領域將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高水平大學所創造的知識價值和科技成果,在江蘇創新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日益凸顯,沒有高水平大學就沒有創新型省份。特別是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設立以及江蘇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基地”等,對高層次人才和高水平科技創新成果的需求變得更為迫切。
建設高水平大學在江蘇具有良好的基礎。2010年,江蘇率先啟動高校優勢學科建設工程。《江蘇高校優勢學科建設實施方案》明確提出,“集中力量建設一批國際先進、國內領先的優勢學科,為創建一流大學和高水平大學提供支撐”。此后,江蘇特聘教授計劃、協同創新計劃、高校品牌專業等專項相繼組織實施。“四大專項”從學科建設、師資隊伍建設、科研創新、人才培養的角度,推動高校向內涵發展和質量提升戰略轉移,夯實了江蘇高水平大學建設基礎,省級財政累計投入專項建設經費達111億元。為對接國家“雙一流”,服務高等教育強省建設,在去年3月省委、省政府召開的全省教育工作會議上,明確提出啟動“高水平大學建設工程”。去年6月,省政府出臺《江蘇高水平大學建設方案》,全面啟動江蘇高水平大學建設,對具備綜合實力的高校扶優扶強,積極推動一批高校在全國爭先進位,并力促一批學科和有條件的高校早日躋身世界一流行列。
建設高水平大學重在構建科學完善的頂層設計。江蘇高水平大學建設體現“雙一流”建設的大方向、總目標,又結合江蘇實際,根據江蘇高等教育已有的基礎和條件,遵循高等教育發展規律,確定推進思路、策略和路徑。
從建設內容看,江蘇高水平大學建設的框架為“專項+綜合”,簡要概括為“4+1+1”。“4”指的是四個專項建設,即江蘇已經實施的高校優勢學科建設工程、特聘教授計劃、協同創新計劃、品牌專業建設工程等“四大專項”。 “四大專項”雖然定位不同、各有側重,但其目標都在于夯實高水平大學建設基礎。江蘇將持續實施“四大專項”,財政投入力度不減、滾動支持,預計每年投入17億元左右,“十三五”期間累計將投入85億元。兩個“1”指的是兩項綜合性支持。第一個“1”指的是為對接國家“雙一流”建設,對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行列的高校,按照國家要求給予資金支持,助推高校提升綜合競爭力,向高水平和世界一流邁進。江蘇高度重視“雙一流”建設高校,今年6月,省有關部門根據省委、省政府領導批示要求,對入選“雙一流”的擬建設高校研究制訂配套支持政策,所有進入國家“雙一流”的高校,不論是中央高校,還是地方高校,省級財政都將給予配套支持。第二個“1”指的是全國百強省屬高校建設項目。為助推一批高校在全國爭先進位,提升江蘇高等教育整體實力,自2017年起,省財政統籌教育經費加大投入,對綜合辦學水平進入全國百強的省屬高校,依據績效評價結果給予重點支持;對辦學特色鮮明、綜合辦學水平接近全國百強的省屬高校,依據績效評價結果給予培育支持。全國百強省屬高校的評審認定,強調的是辦學基礎,是綜合實力、發展潛力,是一種綜合性、系統性評價。如果說“四大專項”著重解決的是學校發展的某一方面或某幾方面問題,那么,綜合項目旨在提升整體辦學實力,提升高校服務國家、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
從建設機制看,高水平大學建設的對象涵括了全體本科高校,實行基于績效的動態調整。江蘇高水平大學建設既要扶強扶優,突出重點,但也并不是少數高校的俱樂部,全省所有本科高校都是參與者。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校校有機會。每一所高校只要條件具備,都可能成為高水平大學建設的對象。二是校校有任務。目前“四大專項”已實現所有本科高校的全覆蓋,每個高校都要把項目任務建設好,并以此帶動整體水平的提升。三是校校有特色。同質化沒有出路,多樣化才是方向。“專項+綜合”的制度設計,就是要鼓勵“有特色”“高水平”,鼓勵每所高校有個性、有優勢,打造核心競爭力。無論是“專項”還是“綜合”,江蘇鼓勵公平競爭,不搞指定制、終身制,打破身份固化,營造公平公正的發展環境,最大限度釋放改革紅利。對專項建設高校,實行年度報告和周期評估制度,根據評估結果確定是繼續支持,還是暫停支持和終止支持。對綜合建設高校,每年組織一次專家評審,根據評價結果確定下一年度是否繼續支持,以及支持強度,形成基于績效、有進有出、有多有少的支持機制。
從配套改革看,江蘇各有關部門通力協作,協同推進,正在研究制訂擴大高水平大學辦學自主權的意見,真正給高水平大學松綁減負、輕裝上陣,為高水平大學建設創造最優的環境條件。部分高等教育綜合改革試點任務也放到這些高校中先行先試,一校一策,形成帶動效應。
建設“雙一流”和高水平大學,責任重大、任務艱巨、使命光榮。江蘇高等教育系統將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擔當作為,開拓創新,扎實推進江蘇高水平大學建設,為我國早日實現“雙一流”建設目標作出江蘇的應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