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挺福:那些年我們一起追捧的“大學聯盟”現在怎么樣了?
2017-09-15 18:23:47圣達信教育文章作者:梁挺福
眾所周知,在國內一些大學,尤其是985、211高校,有很多的出國交流學習的機會。但是很多人往往忽視掉:其實國內很多大學之間也是可以學習和交流的。這就得益于高校之間的合作或者所簽署的備忘錄,其中影響力最大的就是高校之間的結盟合作。
在中國的大學中,存在著許許多多的大學聯盟,這些大學聯盟有的因招生合作而結盟,有的因地域接近而結盟,有的因學科門類同質而結盟等等,各具特色。對于我們的志愿填報院校選擇非常有參考意義,今天就一起來盤點一下。
大學聯盟成立初衷何在?
高校之間組建"大學聯盟",旨在實現高校之間的合作與交流,通過高校之間的圖書信息資源共享、實驗室互相開放、學生實現跨校選課、學校間互相承認學分等做法,實現資源共享、互惠互利、優勢互補、學科交叉、協同創新、探索改革、共同發展提升整體實力的合作模式。
對于學生而言,通過大學聯盟之間的合作與交流,有了更為豐富多樣的學習平臺。學生通過跨校交流與學習,真正實現了就讀"第二校園"或者多所院校的可能。甚至可以說,如果考生沒有機會考入名校,考生還可以通過校際間的合作平臺實現到一所甚至多所名校學習的機會。
大學聯盟現狀
目前有證可查的中國大學聯盟中,有部分在發揮作用,為聯盟內的學生提供了諸多學習交流的便利,但是應有部分的大學聯盟已然"名存實亡",形式大于內容。
在發揮作用的大學聯盟中,以上海地區的大學聯盟交流合作制度最為完善,而且合作方式多種多樣。武漢七校聯盟也發揮著不錯的作用。C9高校聯盟、北京學院路高校聯盟、重慶大學聯盟、以及被譽為"中國式慕課"的東西部高校課程共享聯盟也發揮著不小的作用。
這些在發揮作用的大學聯盟具有一些共性,也是其能夠成功的原因所在:
一,有專門的服務網站,進行統一的信息發布,報名申請等;
二,這些聯盟一般都是區域內部的大學聯盟存在,比如北京地區的學院路聯盟,上海地區的西南片、東北片大學聯盟,武漢的七校聯盟等等。
三,充分利用了互聯網的發展,提供線上課程。
盡管說中國的大學聯盟形式意義遠大于實質意義,但是,這其中的部分聯盟對于學生的交流學習卻是不容忽視,為學生提供了多樣化的學習交流機會,也為我們的志愿填報提供一定的院校選擇依據,有必要好好盤點一下。
與時俱進的大學聯盟存在
"C9聯盟"
2009年10月9日至10日,9所來自首批985國內名校決定學習美國常春藤和英國羅素盟校、澳大利亞G8模式,成立學術聯盟"九校聯盟",旨在互相借鑒對方的優勢學科,共同發展。
是中國首個頂尖大學間的高校聯盟。
加盟高校有哪些?
聯盟成員包括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浙江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南京大學、西安交通大學。
學生可以享受哪些便利或者"優惠"?
C9聯盟高校之間簽訂了《一流大學人才培養合作與交流協議書》。協議書內容主要包括互換本科生和研究生培養,互相承認所修學分;舉辦暑期學校(C9-Summer School),擴大"九校聯盟"的影響,與美國常春藤聯盟、英國羅素盟校、澳大利亞G8緊密合作;成立聯盟網站,進行博士學位論文互評等等內容。
根據學校具體情況,"九校聯盟"每年會向學生公布C9相關項目,本科交換生從大一就可以開始申請,一般交換時間為一至二學期,對方學校可根據學生情況頒發相關結業證明、證書;還有交換3年左右的,對方學校會根據情況頒發學士學位等相關結業證書。除9校之間可以交換外,根據每所學校具體情況,還會有到美國、法國等國外高校交換的項目或者合作項目。
以哈爾濱工業大學為例,每年,哈工大都會選拔學生去C9聯盟的其他高校進行交流學習。有的是一到兩個學期的學習交流,也有短暫的暑期學校的形式進行交流。
此類交流的的好處在于,換角度體驗其他名校的文化與學術氛圍,滿足無法出國交流的遺憾。當年,競爭也是有點激烈的。
北京學院路地區教學共同體
1999年在北京市教委的大力支持下,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科技大學等13所高校聯合成立北京學院路地區高校教學共同體,2002年發展到包括北京師范大學在內的16所高校的教學共同體,直至2012年相繼擴展到了21所高校。
加盟高校有哪些?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對外經貿大學、北京科技大學、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北京大學醫學部、北京郵電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北京交通大學、華北電力大學、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北京林業大學、北京語言大學、北京體育大學、首都體育學院、北京信息科技大學、北京聯合大學、北京城市學院、北京電影學院、中國音樂學院、北京舞蹈學院。
學生可以享受哪些便利或者"優惠"?
對于學生而言,該聯盟為成員高校的學生提供了豐富多元的課程,以及完善的選修輔修體系。有線下課程,也有線上課程可供選擇?缧Vg的交流學習成為現實。
高聯盟合作機制目前已較為成熟,有專門的官方網站發布相關交流合作信息。所有學生通過網站選課注冊、輔導答疑、提交作業、成績管理與查詢、遠程網絡教學甚至遠程考試等方式實現運行管理環節的網絡化,部分課程實現遠程網絡教學。
所有成員校學生可跨校選修,互認學分。目前已發展到除軍事之外包括11個學科,分布合理的265門跨校選修課程體系。
同時,共同體遴選專業優勢明顯的成員校,開設了34個"跨校輔修專業",如北京郵電大學的"通信工程";北京體育大學的"運動人體科學(體育保健方向)""體育管理"等。共同體首創多校共同開設了16個"共同體輔修專業",相當一部分是目前國家專業目錄中沒有的新專業,如"總部運行及管理"。目前,學院路共同體建設成了包含跨校選修課、跨校輔修專業、共同體輔修專業的多層次一體化的"一校式"素質教學課程體系。
上海市西南片高校聯合辦學機構
成立于1994年8月。聯合辦學采取了師資互聘、開設本科生跨校輔修專業學士學位、跨校第二專業、研究生跨校選課、各校實驗設備共享等項舉措。
加盟高校有哪些?
目前,上海市西南片高校聯合辦學機構有19所高校參加,這19所高校分別為:上海交通大學、東華大學、華東師范、華東理工、上海喜劇學院、上海音樂學院、上海應用技術學院、上海商學院、上海師范大學、上海大學、上海中醫藥大學、華東政法大學、上海工程技術大學、上海立信會計學院、上海電機學院、上海政法大學、上海建橋學院、上海第二工業大學、上海對外經貿大學。
學生可以享受哪些便利或者"優惠"?
有統一的官方服務網站--上海市西南片高校聯合辦學服務網。學生在此可以查看選課、輔修等通知,并進行具體的報名選課等事項。
上海市西南片高校聯合辦學的一個突出優勢,是將各校的特色專業共享出來,使一部分學業成績優良并學有余力的學生,可以修讀外校的第二專業,此舉措為培養掌握多門知識的復合型人才創造了條件。在這種模式下,學理工的,可以兼學播音;學金融的,可以兼讀法學;學數學的,也可以修讀電腦藝術設計?邕M了一所大學的校門,可以出入另幾所大學的課堂聽課,感受不同學校的學習氛圍。輔修專業學士學位所設專業必須是各校現有的、具有學士學位授予資格并已有3屆以上畢業生的本科專業。
該聯盟申請跨校輔修課程門檻較低,最終會根據學生主修課程與輔修課程的完成情況授予:(輔)副修專業學士學位或者輔修專業證書,亦或者是《上海市普通高校輔修課程成績證明》。
上海市東北片高校合作辦學教學協作機構
成立于1998年6月推出的一種合作辦學模式。它允許上海市東北片復旦、同濟、財大、上外、上理工、海洋、海事、電力、體院、杉達等10所高校的優秀學生選修其他學校開設的跨校輔修專業,經考核合格,可獲得其他學校頒發的跨校輔修專業證書。
加盟高校有哪些?
復旦大學、同濟大學、上海財經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上海理工大學、上海海事大學、上海海洋大學、上海電力學院、上海體育學院、上海杉達學院、上海外國語大學賢達經濟人文學院、上海第二工業大學。
學生可以享受哪些便利或者"優惠"?
首先,對于東北片聯盟內部的高校在校生而言,無疑可以跨校輔修課程,合格之后獲得跨校輔修專業證書。
對于西南片聯盟高校的在校生而言,也可以輔修該聯盟課程。整個上海高校之間的校際交流完全被打開。
此外,上海還有高校招收插班生制度,該制度由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華東師范大學、華東理工大學、東華大學、上海理工大學、上海海事大學、華東政法大學、上海海洋大學、上海大學和上海政法學院等12所高校優選部分專業進行招生。上海市的普通本科高校在校的一年紀優秀學生,并滿足相應條件之后可報名申請。
通過初審之后,學生還要經過相應的筆試和面試。通過考核的申請者,在修滿學分并通過所插班大學的畢業資格審核之后,可獲得所插班大學的學位證書。比如說一位來自上海政法學院的大一學生成功插班到復旦大學學習,滿足畢業條件之后,可獲得復旦大學的學位證書。
插班生制度對于那些成績達到一本線而志愿填報不理想的學生而言,提供了另外一種選擇的機會。
武漢地區七校聯合辦學
從1999年開始聯合辦學,學生可以跨?鐚W科輔修第二學位。
加盟高校有哪些?
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華中師范大學、武漢理工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華中農業大學。
學生可以享受哪些便利或者"優惠"?
這七所高校的本科生,可以任選其中一所學校的公共選修課或專業課,可拿雙學位,相當于"一張錄取通知書,可上七所名校"。從近幾年的效果來看,多數學生選擇的都是各校的優勢專業,比如武漢大學的法學、新聞,華中師范大學的英語、心理學等。
申請跨學?鐚W科輔修相關專業或者申請雙學位的學生必須符合一定條件才可以申請,比如必須是大二學生,成績優秀,無作弊曠考等違紀行為才可以申請。無須考試。
重慶市大學聯盟
加盟高校有哪些?
由重慶大學、西南大學、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軍醫大學、西南政法大學、重慶醫科大學、四川外國語大學等六所高校聯合發起并成立。
學生可以享受哪些便利或者"優惠"?
學分互認、學生互換、互聘老師、高端人才共引共享平臺、共享資源是重慶市大學聯盟章程中明文指出的聯盟內部合作與交流方式。
在學生跨校交流方面,本科生、研究生均有相應的名額。以重慶大學為例,2017年便選派學生到聯盟內的西南政法大學學習一學期。但是不足之處在于,相比上海地區完善的跨校跨學科輔修制度,重慶大學聯盟內部并不允許學生自由選擇高校與專業進行學習,而且也沒有相應的學位證書等,選擇的自由度收到較大限制。
東西部高校課程共享聯盟
2013年4月在重慶大學正式成立。旨在建設優質課程資源共享平臺。
加盟高校有哪些?
該聯盟由重慶大學發起,聯盟成員包括中國人民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四川大學、重慶大學、蘭州大學等高校。
目前,聯盟成員已增加到122所,全國受益學校超過2000所,覆蓋大學生人群超過1000萬,累計已有400萬大學生通過聯盟的共享課程獲得了學分。
學生可以享受哪些便利或者"優惠"?
聯盟內部高校的學生可以在線選課,并可獲得相應學分,高校內部認可。在這里,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修眾多知名學府的課程。絕大部分都是免費開放的。這種在線課程滿足了很多學生學習的欲望,而且不受時間距離的限制,被稱為是"中國式慕課"。
北京高科大學聯盟
"北京高科大學聯盟"是我國進行全方位合作的之一。
加盟高校有哪些?
"北京高科大學聯盟"12所高校均為中國頂尖行業特色型大學,包括中國地質大學、北京郵電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北京化工大學、北京林業大學、華北電力大學、中國礦業大學、燕山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中國石油大學。
這12所大學涵蓋了地質礦產、裝備制造、電子信息、新型材料、化學化工、網絡與通信、機械、電氣、自動化、鐵路公路交通、林業、船舶制造等國家戰略工程領域。每一所學校都具有顯著的行業辦學特色和突出的學科群優勢,在其行業領域內處于"領頭羊"地位。
學生可以享受哪些便利或者"優惠"?
該聯盟主要關注的重點在于高校之間的科研合作,對于惠及學生的實際交流合作非常之少,在各高校官網上無法查詢到相應的校際交流項目或者活動。
聯盟主要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重大科學問題,發揮不同類型行業特色型高校在基礎研究、前沿技術研究和示范性集成應用方面的特色和優勢,集成解決交叉領域和新興領域發展中出現的重大科學技術難題,力爭在國家支柱產業、戰略問題及工程技術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取得實質性突破和成果。
目前該聯盟最突出的合作成果便是:北京交通大學與燕山大學科技成果入選2013年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這是北京高科大學聯盟成立以來,聯盟成員科技成果首次獲此殊榮。
"E9聯盟"
成立于2010年,是國內9所具有理工特色的頂尖重點綜合性大學組成的"卓越人才培養合作高校"的簡稱。
加盟高校有哪些?
北京理工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西北工業大學;重慶大學、大連理工大學、東南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天津大學、同濟大學。
2011年2月,湖南大學正式加入"卓越聯盟",從此"卓越聯盟"高校由九所變成十所。
學生可以享受哪些便利或者"優惠"?
遺憾的是,關于卓越大學聯盟有證可查的校際交流合作幾乎沒有,無論是校際之間的學術交流,還是學生的跨校學習交流等,各大高校都沒有相關活動可查證。更多的是聯盟大學之間的輪值會議召開等內容。未來卓越大學聯盟之間有哪些真正惠及廣大師生的交流合作,我們拭目以待。
高水平行業特色大學優質資源共享聯盟
2011年4月23日成立"高水平行業特色大學優質資源共享聯盟"。
加盟高校有哪些?
由中國地質大學、華東理工大學、中國礦業大學、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東華大學、河海大學、江南大學、南京農業大學、東北林業大學、合肥工業大學、西南交通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長安大學等13所教育部直屬高等學校(行業高校)組成
學生可以享受哪些便利或者"優惠"?
該聯盟旨在加強互相之間的戰略合作和優質資源互利共享,實現共同發展,具體將推動精品課程網絡資源共享、學生互派交流、學分互認、重大科技項目合作、儀器設備資源共享、圖書文獻資源互相開放、學生文體活動交流等各項合作。
遺憾的是,該聯盟之間的交流活動緊張情況無跡可尋。聯盟內各高校官網對于聯盟高校之間的交流合作的通知公告沒有。有種"名存實亡"的錯覺。
"Z14"聯盟
"一省一校"即"中西部高校綜合實力提升工程",于2012年由教育部、財政部啟動,目的是在沒有教育部直屬高校的13個省份中,專項支持一所本區域內辦學實力最強、辦學水平最高、有區域優勢的高水平大學。
加盟高校有哪些?
此前入選"中西部高校綜合實力提升工程"的14所高校分別是:山西大學、河北大學、鄭州大學、南昌大學、云南大學、貴州大學、海南大學、青海大學、西藏大學、內蒙古大學、廣西大學、寧夏大學、新疆大學和石河子大學。
該聯盟的成立,旨在振興中西部地區的高等教育。
學生可以享受哪些便利或者"優惠"?
目前惠及學生層面的實際交流活動,無從查證。
亞洲大學聯盟
2017年4月29日,亞洲大學聯盟正式宣告成立。
加盟高校有哪些?
亞洲大學聯盟有15所亞洲最好的大學組成,包括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韓國國立首爾大學、日本東京大學、泰國朱拉隆功大學、緬甸仰光大學、馬來西亞馬來亞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印度尼西亞大學、斯里蘭卡科倫坡大學、印度理工學院孟買分校、阿聯酋大學、沙特國王大學和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等高校。
學生可以享受哪些便利或者"優惠"?
根據規劃,亞洲大學聯盟將舉辦校長峰會、工作年會、青年論壇、寒暑期文化浸潤項目、科研合作等活動,以促進青年成長,培育未來領袖;推動協同創新,應對共同挑戰;加強文化交流,凝聚區域共識。
對于學生而言,亞洲聯盟可以提供更多的亞洲國家學習交流機會,以及相應的文化創新項目進行鍛煉。比如以往高校中對歐美交流項目比較多,現在會有較多的亞洲國家交流項目可以選擇。對清華學生來說,交換更多是去歐美,但你有沒有想過有的學生可能想去印度交換?借助這個平臺就可以實現,同時也會有更多的亞洲國家的學生到清華來學習,這些學校的文化氛圍會更加多元而且包容。
比如說亞洲大學聯盟成立以來,舉行了首個校際學生交流活動--亞洲大學聯盟青年創新工作坊,圍繞消除貧困、優質教育、環境挑戰、文化傳承和城市再生等主題,通過設計思維引導學生團隊共同定義挑戰、洞察機遇并結合跨文化、跨學科的視角,提出創新的解決方案,為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貢獻青年力量和亞洲智慧。來自亞洲大學聯盟13所高校的51名學生參加了本次青年創新工作坊。
"一帶一路"高校戰略聯盟
成立于2015年10月17日。
由"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有合作意向并愿意加盟的大學,以及域外有意愿的大學組建的非法人團體,以"構建'一帶一路'高等教育共同體,推進沿線區域開放發展"為主題,推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大學之間在教育、科技、文化等領域的全面交流與合作。
加盟高校有哪些?
國內39所:復旦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四川大學、同濟大學、天津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南京農業大學、西南大學、河海大學、陜西師范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新疆大學、石河子大學、寧夏大學、青海大學、上海中醫藥大學、天津師范大學、山西中醫學院、重慶文理學院、四川文理學院、西安文理學院、寶雞文理學院、蘭州大學、西北師范大學、蘭州理工大學、蘭州交通大學、甘肅農業大學、西北民族大學、蘭州財經大學、甘肅中醫藥大學、甘肅政法學院、天水師范學院、河西學院、隴東學院、甘肅民族師范學院、蘭州城市學院、蘭州工業學院、蘭州文理學院、甘肅醫學院。
國外8所:俄羅斯烏拉爾國立經濟大學、韓國釜慶大學、蘇丹喀土穆大學、蘇丹非洲國際大學、烏克蘭盧甘斯克國立大學、土耳其語言研究院、馬來西亞吉隆坡建設大學、吉爾吉斯斯坦阿洪巴耶夫國立醫科學院。
2016年9月18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東南大學、重慶大學、英國斯旺西大學、美國中央俄克拉荷馬大學等79所高校新近加盟。聯盟高校增至126所,涵蓋了亞、歐、非、北美等6大洲23國。
"一帶一路"高校戰略聯盟加入的國外高校相對較少,不過加入的國內高校中其他省份的高校占比明顯更高,但是主體依然是甘肅的高校,而且雖然有復旦大學、北師大等名校加入,但是相信蘭州大學會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
學生可以享受哪些便利或者"優惠"?
聯盟除了搭建學術資源共享平臺外,還將通過探索科研人員與學生交流機制,組建協同創新共同體,聯合開展研究,共同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人才,服務"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
以新加入聯盟的東南大學為例,東大目前已經與俄羅斯、日本、韓國、以色列、奧地利及東盟國家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近30所高校簽訂合作協議。逐步推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留學生培養,特別是"一帶一路可持續基礎設施工程碩士項目"的情況,建筑、土木、交通、電子、電氣等優勢學科積極圍繞"一帶一路"戰略推動科研合作情況,以及與白俄羅斯明斯克國立語言大學共建孔子學院等文化交流情況。
由此可見,在"一帶一路"高校戰略聯盟中,看似是在為一帶一路戰略提供支撐,實則高校在其中也會有所啟發,探索出新的交流合作模式。比如東南大學以其優勢學科為導向,深入一帶一路腹地,引導學生進行研究學習,這對于學生而言,就是一個很好的學習實踐平臺與機會。
同樣,我們也會由此引申出外語、財經相關院;蛘邔I新的合作交流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