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本科生”也競爭技校委培班 稱就業好最現實
2017-08-11 10:35:14工人日報
近日,青島市技師學院結束了地鐵委培班招生面試工作,計劃招收高中畢業生220名,吸引來400多名學生報名面試。令人意外的是,20名高考分數超過本科線的學生也參加了面試競爭。
記者了解到,在當地校企聯姻制度化促進下,技工院校一些實操性強、就業前景好,畢業后向大型企業、大型項目定向輸送人才的專業門類,日漸成為考生和家長心目中的香餑餑。青島一批技工院校普遍迎來近10年來的招生最旺季,一路“逆襲”。
“就業好才是最現實的”
趙潔今年高考理科成績485分,超過本科線52分,前幾天,他參加了青島市技師學院地鐵委培班站務運作專業的面試。其實最初,他內心更希望讀一所本科大學,“覺得學歷還是挺重要的”。但是父母家人卻認為,進入地鐵委培班,就相當于一只腳邁進了地鐵集團的大門,不但就業有保障,發展前景也很好。已經參加工作的表哥也建議說,485分不算很高,上本科未必能讀到好學校好專業,將來就業未必有優勢;不如上地鐵委培班,扎扎實實學技能,工作以后還可以在崗位平臺上繼續學習進修。經過綜合考慮,趙潔鼓足勇氣去報了名。
與趙潔情況類似,王嘉銳今年高考理科成績也超過了本科線。不一樣的是,在報考地鐵委培班的選擇上,他和家人的意見很統一,“就算上了大學,將來還是得就業,我知道好幾個老鄉大學畢業之后沒找著合適工作。”
在王嘉銳看來,“光鮮的學歷固然吸引人,但就業好才是最現實的。讀什么學校,學什么專業得結合自身實際。”
青島市技師學院招生就業處處長隋文帥告訴記者,近些年學校結合當地城市發展推出的一些“大項目”委培班備受學生、家長們青睞。吸引學生報名的不僅有地鐵委培班,還有航空服務專業。隋文帥介紹,航空服務是學院今年新設的專業,計劃招收150人,報名還未截止就已經報滿了。此外,針對北汽新能源項目開設的“汽車新能源”專業,針對一汽大眾華東生產基地開設的“汽車維修”專業……這些以青島重點產業發展為目標開設的專業,以其廣闊的就業前景而受到報考學生的歡迎。
在和大企業合作中嘗到甜頭的還有平度市高級技工學校。該校招生就業處主任李行遠告訴記者,今年該校焊接專業計劃招收3個高級技工班、2個預備技師班,共計200名學生,目前報名人數早已超過了計劃招收人數,且還不斷有學生、家長前來咨詢、報名。報名之所以這么火熱,就是因為每年都會組織學生到中車集團實習,且會有大約80%的學生被正式錄用。
“近兩年,因為報名人數眾多,學校還會額外組織學生參加文化課考試以及職業能力測試,按綜合成績排名,擇優錄取。”李行遠表示。
“過去是招不滿,現在還有的挑”
“四機技師學院、石化高級技工學校、青島海洋技師學院等在內的一批技工院校普遍迎來了近10年來的招生最旺季。過去是招不滿,現在還有的挑。”青島市人力社保局職業技術培訓研究室工作人員陶同文說。
在該局職業能力建設處處長孫倩看來,除了國家政策的引導、規劃,當地政府的支持以及院校自身的創新和調整外,技校招生“回暖”與良好的就業情況密不可分,“就業順當了、發展空間大了,自然能吸引來更多的優秀生源”。
“在面試中我們明顯感覺到,報名學生的整體素質一年比一年好。今年有高考500多分的學生,高出本科線將近80分。”隋文帥介紹,地鐵委培班自2010年開始開設,當年招生40多名,隨后幾年逐漸擴招,從80多名到100多名,再到今年的220名,連年翻番。
對于這種招生的火熱局面,隋文帥解釋說,一方面是對接單位青島地鐵集團認可了學院的培養模式,對學院輸送的畢業生感到滿意;另一方面,越來越多的畢業生被軌道交通建設帶來的就業機遇、成長空間和發展前景所吸引,不再片面追求學歷證書。
青島市海洋技師學院校長王佐愷坦言,受主管企業土地變更、工廠搬遷等影響,20年來學院先后搬了8次家,在資源資金嚴重不足的情況下,學校沒被折騰垮,辦學還取得了成績,很重要一點要歸功于技工教育集團化、校企融合發展。
據記者了解,近幾年,隨著社會逐漸形成“崇尚一技之長、不唯學歷憑能力”的良好氛圍,越來越多的青年人向往工匠,追求工匠精神,曾經多年呈萎縮態勢的技工院校普遍迎來了發展的大好時光。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6年末全國技工院校在自然生源減少的情況下,在校學生增至323萬人。這也是自2013年來,我國技工院校在校學生首次不降反升。
校企“聯姻”不能僅憑感情
“技工院校與企業發展關聯度比較高。受行業改制、調整、搬遷等因素影響,上世紀90年代末,我市技校均不同程度陷入發展困境。2011年跌至谷底時,全市技工院校一年招生總和僅有8500人左右。而如今,規模大點的學校一年招生數就接近2000人。”陶同文認為,招生火爆背后投射的正是近年來當地校企深度融合所結出的碩果。
“過去校企合作多是憑感情,缺乏制度性約束、規范和激勵,現在則有了制度化保障。”孫倩介紹。目前該市已組建技工教育集團9家,加盟企業和學校210余家。校企“聯姻”下,企業招工不發愁,院校培養有方向。
記者還了解到,2015年8月,青島市被教育部列為首批現代學徒制試點地區,重點在校企協同育人、招生與招工一體化、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校企互聘互用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開展試點。
“學生獲得了生產的實踐機會,技能水平及職業素養都符合企業的需求。學校創新了人才培養模式,彌補了學校教育與企業需求脫節的缺陷。企業與學生增進了相互了解,雙向選擇更具針對性。校企合作多贏的形式下,相信更多的金牌專業會脫穎而出。”青島市教育局職教處負責人表示。
不過,多位技校老師及管理部門負責人也談到目前存在的隱憂,主要是體制不暢,標準不一,技工院校和中高職院校面對著兩個部門的兩套管理體系和建設標準,容易造成基層辦學的重疊乃至掣肘。另外,不統一的人才就業政策對技工院校的辦學造成困擾。如技師學院培養的“技師”,由于沒有相應的文憑支撐,盡管應用技術素質過硬,卻往往在落實就業政策待遇上遇到尷尬。
據了解,最近人社部對發展技工教育提出規劃:要實現技工教育的專業能力水平對接職業教育的學歷教育文憑,即讓中級工對接中專、高級工對接高職、技師對接本科。多位受訪者表示,這個發展愿景令人振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