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單獨考場入學遭拒 艾滋感染者面臨多少誤解?
2017-06-05 14:25:26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6月3日電(湯琪)近日,中國首次為艾滋病感染者設置獨立高考考場的消息,引起社會廣泛關注,關于他們能否與其他考生同在一間考場里考試的爭議持續不斷。這場爭議背后,設獨立考場究竟是特殊照顧還是過度保護?面對一些人“談艾色變”的現實,我們對艾滋病還存有哪些誤解?
5月25日,在山西臨汾紅絲帶學校,高中三年級的學生們在復習功課。新華社記者詹彥攝圖片來源:新華網
為何單獨設考場?
特殊學校出身,被安排進特殊的考場。近日,據媒體報道,山西臨汾市紅絲帶學校的16名高中畢業生,將在該校設立的標準化考場單獨進行高考,這是中國首次為艾滋病感染者單獨設立高考考場。
消息一出,爭議隨即而來。紅絲帶學校校長郭小平很快對媒體作出回應,他表示,此次參加高考的16名學生,都是從2006年開始在紅絲帶學校學習生活的,也是該校首次有學生參加高考,因此不存在“過去的學生不被允許高考”之說。
另外,就外界對考生是否會帶著特殊標簽畢業的擔憂,臨汾市教育局招生辦負責人亢創基對中新網記者回應稱,這些學生已在臨汾市第三中學注冊了學籍,因此,他們獲得的是臨汾三中的高中畢業證。
然而,該事件最大的爭議在于“為何單獨設考場”。
郭小平對此表示,“之所以設立獨立考場,是希望他們在考試時可以專心答題,不用顧及旁人的眼光,對他們來說,專注于考試才重要。實際上,教育主管部門是允許他們和普通孩子一起考試的,只是那些孩子的家長會反對。”
圖為大學生呼吁消除艾滋病歧視。孟德龍攝
感染者的求學之路
據公開資料顯示,艾滋病的傳播途徑僅有血液傳播、性傳播、母嬰傳播三種方式,平時生活中的一般接觸,如握手、進餐等都不會傳染。
既然如此,郭小平所回應的“那些孩子的家長會反對”,又是否是空穴來風呢?
中新網記者梳理發現,一些人對艾滋病的恐慌,不僅體現在這次的考場風波中。據媒體報道,2010年,廣西柳州6歲艾滋病感染者阿龍入學后,其他學生家長向學校寫聯名抗議信,最終把阿龍擋在了校門之外。
另據媒體2016年的報道,湖南寧鄉縣11歲艾滋病感染者莎莎上學的努力,遭到了其他學生家長的強烈反對,經過一年多的反復拉鋸,她最終失學。
對此,上海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顧駿曾對媒體表示,艾滋病感染者正常入學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不代表同學及其家長擔心就是多余的,艾滋病感染者正常入學,不是理論問題,而是操作問題,不是方向問題,而是分寸問題。
他認為,如何確保艾滋病感染者的行為之正常性,避免無謂的風險和對這類風險的恐慌,學校在盡力為他們營造正常的學習環境,努力讓他們融入班級之中的同時,需在規范全體同學的行為上做出特別的努力。
盡管有不少人對特設考場的行為表達不滿,認為是一種變相的“歧視”,但艾滋病感染者姜凱在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說,從其他考生和家長的立場來看,醫學知識不到位、對艾滋病“恐嚇式”的宣傳等因素,都會使他們產生恐慌。
圖為重慶新橋醫院艾滋病篩查、確認實驗室。中新社記者陳超攝
“恐嚇式”宣傳,誤解在哪?
姜凱對“恐嚇式”宣傳的反感,也是其他艾滋病感染者及防艾人士深有體會的。四川樂山疾控中心中默艾滋病防治項目負責人陳曉宇告訴中新網記者,過去,一些預防艾滋病的宣傳都會提到“艾滋病是21世紀的絕癥,是無法治愈的”,還會配上一些恐怖的圖片。
“比如,非常消瘦的感染者全身潰爛的照片深入人心,這讓公眾認為,感染艾滋病就會死,而且死得很難看。”陳曉宇還表示,一些宣傳里甚至故意強調,感染艾滋病的都是吸毒、嫖娼者及同性戀等等,這樣也易產生對一些群體的歧視。
事實上,數據顯示,過去5年,中國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發現率提高68.1%的同時,病死率降低了57.0%。有權威人士認為,經過多年的科學研究、巨大的防治投入和長期的宣傳教育,艾滋病已從幾近“死刑”變成可控的慢性病。
圖為大學生扮“艾滋病患者”求擁抱,宣傳防艾知識。毛成山攝
“減少歧視不僅是口號”
高考當日,臨汾市紅絲帶學校的16名學生將在該校設立的兩個文理科標準化考場進行考試。郭小平對媒體表示,孩子們就想好好考試,他們知道高考很重要,“單獨考場”能讓他們好好發揮自己的真實水平。
然而,高考過后,這些孩子又將邁入一所怎樣的大學校園,或步入一個怎樣的社會呢?
對此,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對中新網記者說,對艾滋病感染者體現教育公平的一大前提就是,能讓他們平等參加高考,至于今后如何面對高校生活,需要多方面的參與。
“其中包括,這些學生和非病毒攜帶者之間,通過多方面的交往來明確彼此的態度,通過理解來消除歧視。”他說。
根據國務院頒布的《艾滋病防治條例》第三條顯示,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歧視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屬。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屬享有的婚姻、就業、就醫、入學等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
今年年初印發的《中國遏制與防治艾滋病“十三五”行動計劃》也強調,要依法保障感染者和病人就醫、就業、入學等合法權益。醫療衛生機構要強化首診(問)負責制,對診療服務中發現的感染者和病人,做好接診、轉診和相關處置工作,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諉或者拒絕診治。教育、衛生計生等部門要密切配合,保障受艾滋病影響兒童接受教育的合法權益。
有15年艾滋病防控工作經歷的陳曉宇告訴中新網記者,希望在預防艾滋病上,能涌現出更多正面的、科學的宣傳。
近日,他在微信朋友圈中發出倡議,6月5日和6日中午,他將在樂山號召身邊人,與艾滋病感染者一同吃飯,開展兩次主題為“伴艾午餐”的活動,他透露,目前已有十幾人報名參加。
“預防艾滋病的宣傳不能僅停留在每年12月1日的艾滋病日當天,減少歧視也不僅是一句口號,更是行動。”陳曉宇說。(應受訪者要求,文中部分人物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