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挺福:2017年高考作文練習(十五)——綠色發展
2017-06-02 17:21:56圣達信教育文章作者:梁挺福
年年歲歲高考相似,歲歲年年考生不同。
不知不覺中,2017年高考正向我們走來,梁挺福式的《2017年高考作文大猜想》又如約與高三家長和考生見面了。
每年的《高考作文大猜想》撰寫肯定是我高考前一道足夠重視的大作業、大任務。從2010年到2017年,一年一度的梁挺福式《高考作文大猜想》已經整整陪伴大家度過8年。在長達8年的抗戰和堅持中,我為之付出了太多太多,每年一整年的悉心準備和高考當天的惴惴不安,每年要承擔著太多的期待和煎熬,當然了,每年也會享受著來自四面八方家長的感激和問候,真的是痛并快樂著!
2016年,老梁推出《高考作文大猜想》的第7年!在保持以往年年都有命中的基礎上,2016年,老梁的《2016年高考作文大猜想》幾乎全部命中!全國I卷、全國II卷、全國III卷、天津卷、北京卷、山東卷、浙江卷、上海卷等……全面開花!一口氣“承包”全國各省份高考作文真題(具體命中的高考作文題見:本書第二篇內容——“這些年,我們一起命中的作文題”)!如此之高的命中率絕非偶然,更非運氣所能解釋。一切來源于老梁的專業、專心和專注,以及365天360度的研究,唯此方歷練出了自己在高考作文研究方面的“獨具慧眼”與“真知灼見”。
回顧2016年高考作文試題一出爐,就引來一片驚呼。這道占據語文考卷半壁江山的試題自然引起社會各界人士的廣泛關注與熱議。2016高考增加了使用統一命題的省份,只有北京、上海、天津、江蘇、浙江、山東6省份繼續實行自主命題,全國共有9套試題。從宏觀上看,9套語文試題命制的作文題有四個“一致”:即與高考“考綱”的指導方針保持一致,與社會主流價值觀保持一致,與近年來高考作文命題趨勢保持一致,與考生的生活實際保持一致,得到大多數人的一致認可和贊同。
對于高考作文的大猜想,我們猜的不是題目,而是套路,是命題規律。高考作文命題,始終體現著社會性、時代性、生活性、人文性和哲理性。特別是近年來,在命題工作中更加注重滲透核心價值理念,弘揚優秀傳統文化,通過從優秀文學作品中選取能夠反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理念的試題材料,引導學生熱愛祖國、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和博大精深的文明,感受、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厚的內涵,并將之內化為行為準則。
根據對近幾年高考作文試題命題方向的研究與分析,我發現,高考作文命題專家越來越傾向于在試題中暗含熱點事件,以引起學生對社會、人生的關注,進而考查學生由表及里或透過現象看本質地認識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高考作文題作為考試內容的載體和呈現形式,蘊含并集中體現高考的育人導向。經過上文的點評分析,細心人也早已發現此規律。于是乎,針對每一個猜想主題,都可以從不同角度進行切入分析,挖掘素材背后的不同內涵,能考到固然很好,考不到也會是一個非常不錯的素材積累機會。
總而言之,今年的《梁挺福:2017年高考作文大猜想》依然沿用前7年的模式,“高考作文大猜想”一共有十六大內容,每個內容都濃縮為一個精短扼要的題目,每個內容都由3個要素:題目、素材和點撥組成。這樣架構方便于家長和考生深度理解,容易挖掘素材背后的真實內涵。這十六大內容幾乎覆蓋了當前的核心價值觀、優秀傳統文化以及時事熱點內容,而這些內容恰恰是命題者最想通過以試卷的方式跟未來的社會建設者進行對話和交流,來考查考生的所思所想,從而進一步推動和促進優秀文化教育的發展。古人云“文以載道”,作文還真能反映考生對當代社會的思考與認識,培養人格力量與文化使命感。
【作文猜想十五】綠色發展,國在山河破一樣痛心
一、作文素材
素材(一)
據新華社長沙2012年10月16日電 "救救南岳衡山!救救我的家鄉!"華中科大一大學生在微博上稱,家鄉湖南衡山"秀美山峰已經被開發商開膛破肚",請求網友"救救中華民族的南岳衡山"。
照片中,蒼翠群山間的裸露巖石帶,猶如一道帶血的傷疤刺痛了無數網友的心。從披露的情況看,采石點燕子崖在衡山核心景區之外,行政區劃上歸衡山縣管轄,但是卻屬于南岳衡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南岳區也回應稱"采石行為破壞了衡山的山形地貌"。
素材(二)
如今的日本,山水環境無愧于"美麗日本"四個字。就像倫敦早已告別了"霧都茫茫"一樣,東京也早已告別了"煙都"的稱號。從曾經的"公害列島",到如今的碧水藍天,日本是如何治理環境污染的?
日本的水俁市,所處的水俁灣是一片被諸島圍起來的內海,那里海產豐富、風景優美,被譽為"九州地中海"。半個多世紀前,這片海域一度遭化工廠廢水污染,數千人食用被污染的海產而丟掉性命,中毒而保住性命的人,不是身體麻木、言語不清,就是雙手顫抖、走路跌跤,這被稱為"水俁病"。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日本,與現在的中國頗為相似,當時是日本經濟的騰飛期,但環境污染非常嚴重。
報道說,東京、大阪等大城市由于長年的空氣污染,被稱為"煙都";在工廠集中的工業地區則集中暴發了各種公害病,水俁市的水俁病、新潟縣還出了第二水俁病、四日市哮喘病、富山縣"痛痛病",被并稱為"日本四大公害病"。公害病直接導致數千人死亡,健康受到影響的人則不計其數,日本列島因此一度被稱為"公害列島"。而對四大公害病的訴訟,成為了日本環保史的一個轉折點,漫長而艱巨的訴訟過程,引發了日益高漲的民間輿論和席卷日本全國的"反公害"市民運動,并推動了日本行政、司法和立法領域的改革,最終走出了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嚴重污染期。
二、構思點撥
杜甫在其名篇《春望》中用一句"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深刻描寫了晚唐時期國都淪陷,城池殘破的悲涼景象。而我們現在所面臨的,卻是另外一種境況,那就是"國在山河破,城污草木枯"。雖然"破"的主體不一樣,但山河殘破,美麗無存的景象,同樣令人傷感痛心。"國破山河在"是因為戰爭災禍造成的,有客觀因素在里面,但是造成今天這種"國在山河破"的,卻完全是一些人在利益驅使下對大自然人為的摧殘和破壞。
一個國家,如果為發展而壓碎了環境,那就是對發展的最大反諷。遙想我們對付日本侵略者的抗戰時期,曾經是"國破山河在","一寸河山一寸血";放眼當下和平建設的大好時光,卻已是"國在山河破","一寸河山一寸污"!污染之嚴重,是立體的、全方位的,天上的空氣地下的水,都遭受了空前的污染,這被稱為"天地有毒"。
"天地有毒"的本質,則是"人間有毒";"人間有毒"的要害,則是"人心腐壞";"人心腐壞"的終極表現,則有兩個方面:企業追求利潤,不顧環境成本;官員追求政績,不謀環保落實。我國憲法第26條說:"國家保護和改善生活環境和生態環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環境保護是"國策",但在許多地方卻變成了掛歷一樣掛著看看的"掛策"。權力習慣于對政績進行粉飾拋光,所以一些地方出了環境事件后,總是掩飾與遮蓋。
比國破山河在更讓人窒息的,或是國在山河破。
十面霾伏,心肺之患,環境污染已是全面公敵,環境質量已成民眾期盼的"最大公約數"。誰都知道必須除霾,但是一落到具體執行上,就瞻前顧后。在一些官員心中,要GDP,要就業,要飯碗,要社會穩定,哪一個不比除霾重要?
非不能也,實不為也。APEC藍,閱兵藍,乃至08奧運藍,只要想要天藍,并不缺乏手段,關鍵就看有沒有決心。
習近平同志曾說過,"北京乃至全中國都能夠藍天常在、青山常在、綠水常在,讓孩子們都生活在良好的生態環境之中。這是中國夢中很重要的內容。"誠然,霧霾縈繞的中國夢不是清晰的中國夢,不除掉心肺之患的中國夢不是健康的中國夢。
圣雄甘地說:"地球能滿足人類的需要,滿足不了人類的貪婪。"貪婪才是真正的貧窮,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已是越來越窮了,真是一代不如一代。難道我們真的期待"重整山河待后生"嗎?
上期內容回顧:
下期內容預告:【作文猜想十六】安身立命,奮斗不息進步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