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填報:盲目迷信大學排行榜易犯大錯
2017-05-12 15:57:23新浪綜合
距離2017年高考26天的時間,家長要保持冷靜,給考生做好清晰的規劃,今天給大家分享志愿填報中,一味信奉所謂的大數據容易造成大錯,給大家分享下所謂大學實力排行榜;
1、“大學排名”是民間行為
每年高考前后,網上的“大學排名熱”都會急劇升溫,“最新中國大學排名”、“某某年度中國大學排行榜”、“某某年中國大學綜合實力100強”等名目繁多的排行榜層出不窮,讓人眼花繚亂。有些考生和家長正是通過這些排名,認定誰是“名校”、誰是“名牌專業”的。
可是你知道嗎,這些名目繁多的“大學排行榜”,幾乎都是“民間行為”,沒有一家是“官方性質”。國家教育部官員曾明確表態:“教育部現在不會排,將來也不會排。”
2、如何利用“大學排名”
盡管每一份“大學排名”都會引起無窮的“口水戰”,但是,也不能說這些排行榜一無是處,畢竟每一個排行榜都是綜合信息的集納。尤其是對于那些平日忙碌,對大學和專業實在沒多少確切概念的考生和家長來說,排行榜的信息還是值得一看的。但是看完以后,考生該如何利用“大學排名”呢?
(1)在參考排名表填報考志愿時,應該把名次適當“模糊化”,即更關心其所屬的層次,不計較于幾個名次上下的選擇。例如把1到10名看做一個層次,把11到30看做一個層次,31到60看做一個層次,61到100看做一個層次。把分層次的邊界也要適當“模糊化”,11名與第10名應該是不相上下的,38名與30名難說有很大差別。錄取分數是大學層次最直接的反映;
(2)綜合排名與某個具體專業的排名是兩回事。排在第一的你不要認定它實力確實是第一,排名最后的也不要以為它就一定是最差的那一個。X大學是以理科為特色的,他的工科專業排名也許在很后面;Y大學是是以工科為特長的,他的文化藝術專業也許是一個特短。也就是說在關注綜合排名同時,更應該關注分學科的排名或者按具體專業的排名。
(3)各高校在不同的地區可能有不同的魅力,并且已經形成傳統。或者說,可能有的學校排名雖然較靠后,但在某個地區,他的投檔分數線卻比排名前面的反而會高出一截。所以,還要參考在本地區招生的各個院校,最近幾年在本地的實際錄取的分數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