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發展數據看浙江大學2016年到底有多猛
2017-01-22 16:25:31青塔網
2017年,我國高校雙一流建設將要全面啟動。在此背景下,各大高校近年來的發展就顯得非常重要了。
過去的2016年,我國眾多高校在師資隊伍、人才培養、學科建設、科研成果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進步,青塔也從中選取了部分代表性的高校進行年度盤點。本期我們先來盤點一下2016年浙江大學的年度發展數據,浙大今年的發展速度再度令人震撼。
學科建設成績亮眼
根據科技部直屬機構—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發布的2016年中國高校創新發展報告,浙江大學共有36個優勢學科、42個傳統學科數、60個潛力學科數和34個弱勢學科數,優勢學科數位居全國高校第一。
根據Clarivate Analytics公布的2017年1月ESI最新數據:浙大國際排名145,位居全國高校第二,與去年同期相比,國際排名進步19位;18個學科入選ESI前1%,入選學科數居全國高校第二位;化學、材料科學、工程學、農業科學、植物學與動物學、藥理學與毒理學等6個學科進入世界前1‰,位居全國高校第一位;7個學科進入世界前100名,入選數位居全國高校第二;4個學科進入世界前50名,入選數位居全國高校第一。
高端人才大幅增加
浙江大學2016年高端人才大增幅增加。在青塔統計的2016年中國高校高層次人才排名中,浙江大學位居全國第三;在2016年中國高校新增頂尖青年人才排名中,浙大更是位居全國高校第一,可見支撐浙大未來發展的后備力量之強大。浙大2016年高端人才引進與培養的具體如下:
兩院院士和文科資深教授:浙大2016年引進中國科學院院士和文科資深教授各一名。
萬人計劃領軍人才:2016年公布的第二批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共有24人入選,包括科技創新領軍人才22人、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2人,位居全國高校第一。
千人計劃入選者:2016年浙大共引進外專千人2人,國家“千人計劃”創新人才5人,歷年國家千人計劃入選者位居全國高校前列。
國家杰青:浙大2016年共有9位教師獲得國家杰出青年基金,同時還引進了國家杰青2人,全年新增國家杰青達到11人,全校國家杰青總人數達到129人,數量穩居全國高校前三位。
長江學者:在2016年公示的新一批長江學者建議人選名單中,浙江大學共有3名特聘教授、14名青年長江學者入選,青年長江學者數全國第二,入選總數位居全國高校第三。
國家優青:浙大2016年國家優青獲得者共有17人,位居全國高校第二位。此外,還引進國家優青獲得者2人,全年新增19人。歷年國家優青獲得者也達到89人,居全國高校第三位。
青年千人:2016年3月15日公布的第十二批青年千人最終名單公布中,浙大共有33人入選,位居全國第一。2016年12月30日公示的第十三批入選青年千人計劃公示名單,浙大共有40人,再次位居全國高校第一位。此外浙大還引進了青年千人4人。全部八批國家青年千人計劃入選者中,浙大共有164人入選,位居全國高校第三位。
此外,浙江大學還新增26位浙江省“千人計劃”引進人才、22位求是特聘教授、2位文科領軍人才等高端人才,浙大2016年高端人才的增幅實在堪稱恐怖。
科研實力依舊強悍
科研經費是衡量大學研究實力的重要指標之一,浙江大學科研經費一直位居全國前列。
根據教育部科技司最新公布的高校年度科研經費數據,浙江大學以37.14億位居全國第二。
2016年,浙大共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769項,獲得項目數量繼續高居全國第二,資助總金額達5.58億元,總金額相比2015年增加超過1億元;其中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杰出青年基金9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基金17項、重點項目22項、重大科研儀器研制項目3項。
首批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方面,浙江大學共牽頭24項,立項總經費高達4.38億元,立項數和牽頭總經費均位居全國高校前列。
2016年浙江大學還獲批1個國家工程實驗室、1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4個科技部國際科技合作基地等國家級科研平臺。此外,由浙江大學牽頭建設的超重力離心模擬與實驗裝置已被列入“十三五”國家優先啟動的10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之一。
科技成果領先全國高校
國家科技獎:浙江大學2016年共獲得13項國家科技獎,其中以第一完成單位共獲得9項,位居全國高校第一。這份搶眼的“成績單”包括了科學技術進步獎(創新團隊)1項,自然科學獎二等獎2項,技術發明獎二等獎3項,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3項。此外,浙江大學作為參與單位共榮獲4項國家科學技術獎。
近五年,浙江大學以第一完成單位共獲得35項國家科技獎(通用項目),其中包括5項國家科技獎一等獎(含創新團隊獎),總數位居全國高校第二,和清華大學(分數線,專業設置)一起遙遙領先其他高校。
教育部科技獎:2016年浙大共有6項成果入圍教育部科技獎。
教育部高校十大科技進展:2016年12月26日,浙江大學吳朝暉教授主持的“腦機融合的混合智能理論與方法”與鄭樹森教授主持的“肝癌肝移植新型分子分層體系研究”入選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
高水平科研論文:從頂尖學術論文表現上看,浙大2016年以第一通訊單位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Science上發表論文1篇,Nature系列子刊23篇,影響因子超過10的高水平論文接近160篇,發表論文數量和質量繼續保持高校領先。
此外,根據中信所公布數據,浙江大學2015年被SCI收錄的Article、Review兩類論文5966篇,“表現不俗”論文2489篇,兩項指標均位居全國高校第二。
授權專利:長期以來,浙江大學授權發明專利數、技術輸出合同規模等一直保持全國領先。根據國家知識產權局公布的數據,截至2016年12月31日,浙江大學發明專利共計8307件,有效專利總量10114件,兩項數據均位居全國高校第二位。
人文社科勢頭強勁
作為理工科為主的高校,浙大2016年在人文社科領域也有很不錯的表現,發展勢頭非常強勁。
在人文社科方面,獲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2項,其他國家社科基金各類項目34項,其中后期資助項目6項(立項數在C9高校中排名第一)。獲教育部重大課題攻關項目2項,立項數列全國第5位(C9高校第一位)。獲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各類項目35項。
在省部級以上獲獎方面,浙江大學共有6項成果獲第五屆全國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其中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2項,獲獎數在C9高校中位居第一。
此外,全國僅48項成果入選的2016年度國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庫中,浙大共有2項入選。
2016年浙江大學文科共發表SSCI收錄論文382篇,位居大陸高校第四名;A&HCI收錄論文53篇,穩居大陸高校第一名。(數據截止時間2016年12月30日)
辦學總經費過百億
根據2016年各大高校官網公布的2015年決算情況,浙江大學去年年度決算數達到156.72億元,年度收入119.49億元,年度決算數和年度收入均居全國高校第二位。
另外從各高校公布的2016年預算情況看,浙大2016年預算經費投入高達154.28億,僅次于清華大學。
獲得捐贈收入不菲
捐贈收入作為高校辦學經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促進高校發展極為重要。同時捐贈收入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社會對學校的認可度。
根據最新公布的2015年中國高校教育基金會統計數據,浙江大學教育基金會累計凈資產規模達到17.6億元,全年捐贈收入4.52億元,凈資產規模和捐贈收入均居全國高校基金會第三位。
浙大2016年也獲得多筆大額捐贈,包括海亮集團向浙江大學教育基金會捐贈人民幣2億元,用于支持浙江大學腫瘤學科的建設和醫學人才的培養等;泰然集團捐贈1億元支持互聯網金融教育;首期捐贈達5200萬的浙大教育基金會先國公共政策研究基金成立;申通快遞陳小英向浙大捐贈4000萬元設立獎勵基金等大額捐贈等等,全年獲得捐贈收入總額相當不菲。
學生在國家和國際大賽獲獎累累
除了眾多的科研成果外,2016年浙大學生在國際和國家大賽上也獲得非常多的獎項。2016年ASC世界大學生超級計算機競賽(ASC16)比賽中,浙江大學代表隊創下3000W功耗約束下每秒12.03萬億次浮點運算性能的驚人佳績,成功打破超算大賽HPL計算性能世界紀錄。2012級竺可楨學院本科生李啟章帶領的學生團隊,憑借其研發的作品“空氣洗手裝置”斬獲第44屆日內瓦國際發明展的最高金獎和特別大獎。2016年國際空中機器人大賽(亞太賽區)中,浙江大學空中機器人隊(ZMART)獲得唯一一等獎等。
創業氛圍依舊火爆
在杭州,有兩大知名的創業派系,一個是阿里系,另外一個就是浙大系了。
2016年年初,第三屆浙江大學校友創業大賽年度盛典上發布的《浙江大學創業創投白皮書》,首次系統地揭示了浙大系的創業校友群體。從數據上來看,根據白皮書,在上市公司(曾)擔任主要管理崗位的浙大校友共112人。其中涉及A股上市公司88家,相關人員101人;海外上市公司10家,相關人員11人。112名校友則分布在浙大的26個院系77個專業。
國外市場分析機構PitchBook追蹤了2006年1月到8月之間第一輪風投成功企業的創始人融資情況及教育背景,分別從本科及MBA教育兩個階段對世界多家名校創業培育水平進行了分析與排名。在獨角獸創始人級別排行中,浙江大學本科以4名企業家、3家公司及10.2億美元融資額的成績排名全球第9,可見浙大創業實力之強悍了。
看到這里,很多人直觀的感受是恐怖,畢竟浙大一年的進步數據已經是很多的211工程大學幾十年的積累都無法相比的。
2017年5月21日,浙江大學將迎來120周年校慶。國有成均,在浙之濱,飛速發展中的浙江大學未來值得我們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