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所應用技術大學 輸送“大國工匠”
2016-09-06 13:46:29中國青年報
導語:6月25日,在畢業典禮上,3000名來自不同學歷層次的畢業生,手捧深藍色畢業證書,封面印著幾個燙金的大字:天津中德應用技術大學。證書的內頁為每個人過去幾年不同的求學經歷做了背書:高職、技校、中外聯合培養認證等。
葉頔/攝
到這里考察學習的人來了一撥又一撥,“有政府官員帶隊來考察的,也有各地兄弟院校來‘取經’的。”大家的問題歸根到底只有一個,如何實現“華麗轉身”——升本
“要探索出一套應用技術大學的質量評價體系,以及中高本碩職業教育體系如何完美銜接的人才培養方案,這就是‘中德標準’。”
聽上去這是一件挺有意思的事,高職生唐壽祺和技校生李子奇,同時從同一所大學畢業。
6月25日,在畢業典禮上,校長張興會會同全體校領導和外國專家為站在一起的3000名來自不同學歷層次的畢業生撥穗正冠,送上同樣的微笑和殷殷寄語。
每個畢業生手捧的深藍色畢業證書,封面都印著同樣幾個燙金的大字:天津中德應用技術大學。然而卻也不盡相同。因為證書的內頁為每個人過去幾年求學經歷做了背書:高職、技校、中外聯合培養認證……
“中國制造為什么少有令世人刮目相看的著名品牌?”張興會向畢業生們拋出一個思考,“那就需要你們這些小匠,不斷追求極致、堅守良心和責任,將來成長為未來引領發展的大國工匠。”
這樣的畢業典禮,在這所學校似乎是順理成章的事。既實施本科層次應用技術教育,又實施專科層次高等職業教育,今后還將探索工程碩士培養方案,正是這所被稱為中國職業教育體系內第一所應用技術大學的與眾不同之處。
這也意味著,過去止步于專科層次的職業教育“天花板”就此打破了。
2015年11月14日,教育部批復同意在國家現代職業教育改革創新示范區天津建立中國第一所應用技術大學,也同時明確了一個重要的使命,“先行先試,重點探索中職、高職、本科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通道”。
職教本科,到底培養什么樣的人才?張興會說,不同于其他研究型大學的本科人才培養路徑,這里著眼在培養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所需要的應用型、技術技能型人才,“這里走出去的學生將托舉起未來中國智造的一大批高級技師、一線工程師和大國工匠”。
校長回應爭議與質疑
這是歷史和現實的選擇
今年高考成績揭曉后的校園開放日第一天,畢業于天津市第二南開中學的高考生張國臣,拉著爸媽來到天津中德應用技術大學。
找到飛行器制造工程專業咨詢處,聽說這里跟大火箭、大飛機等大型制造裝備行業都有訂單班,這個18歲的男孩就不愿意挪開步子了。他在中學時就喜歡在課余時間鼓搗航模、機器人,早就對航空航天領域充滿憧憬。
“我們以前就聽說中德就業特別好,但孩子的考分明明能上本科,來上高職心里覺得虧得很。”張國臣的媽媽嘴角帶著笑說,“一聽說升大學了,我們特別高興。”
“念大學到底為什么?將來不都得找工作嗎!”張國臣父親的話,引來周圍不少家長頻頻點頭。他說,兒子的成績在二本批次院校中有不少選擇,但他最看重的是兒子能在這里學到一技之長,將來有個好工作。
當然,也有不少疑問和懷疑。學校招生處處長趙惠強說,有的家長一上來就問,“你們包就業嗎?”還有的更直接了當:“職教本科生畢業找工作,企業認嗎?工資能比高職畢業生高嗎?”
聽到這些對話,站在家長身后的校長張興會,感到比大學設立之初更大的責任和壓力。
早在幾年前,教育部啟動“應用技術大學改革試點戰略研究”,張興會就一直參與其中。不可否認,職業教育一直被貼上“低人一等”的標簽,使得不少職業院校對“升本”抱有很高熱情,但也存在一定“方向跑偏”的爭議。
然而,面對這些爭議和質疑,他信奉“不爭論、不折騰”的原則,“既然這項歷史任務擺在你眼前,那就一門心思去想如何改革,如何創新,如何對得起國家、企業以及家長學生的信任。”
他清楚,“大家的眼睛都盯著你”,有的是期待、有的是觀望:這所大學以什么方式起步,怎么發展。從一所高職學校升格為應用技術大學,這是我國教育史上一個里程碑式的探索。
社會各界關注的目光一時間聚焦于此。到這里考察學習的人來了一撥又一撥,“有政府官員帶隊來考察的,也有各地兄弟院校來‘取經’的。”大家的問題歸根到底只有一個,如何實現“華麗轉身”——升本?
張興會常會半開玩笑地回答:“這是歷史和現實的選擇!”
隨著中國制造2025發展脈絡的逐步清晰,職業教育也經歷了更深層次的變革,從此前強調“技能型人才”到“技術技能型人才”,加了一個“技術”,對適應技術進步、生產方式變革以及社會公共服務提出更高的需要,“這是一個時代的召喚”。
天津這座渤海之濱的中國北方工業重鎮,連續多年經濟增速居全國領先位置,作為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在先行先試推進改革、轉變發展方式過程中,面臨勞動力供求結構的矛盾,“對高素質產業工人需求量很大”。
而學校扎根的天津海河教育園正是國家級職業教育改革創新的“試驗田”。適應和服務區域經濟和產業發展,這所學校在過去30年借鑒德國雙元制辦學模式培養了大批技術技能型人才,“很多國際化大企業在國內很多城市考察之后選擇天津,也是看中我們的人才培養和服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