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幫暑期直播答疑總結:語文文言文怎么學才提分?(2)
2016-09-05 14:19:57高考幫
二、閱讀題如何分析
問題:老師老師,現代文閱讀的三道選擇題怎么答??
愛智康馮葉老師:三道選擇題,做到細致理解文本。解題思路合理科學的思維,思維流程清晰而合理是答好題的關鍵,解答的合理思路程序是:
①通讀全文→②再讀試題→③對題讀文→④篩選信息→⑤比較辨別→⑥判定排除。
通讀全文,是為了獲得整體印象;
再讀試題,是為了弄清題目要求;
對題讀文,是為了針對問題研究。
尤其是,篩選信息。篩選,就是聯系閱讀材料,依據試題要求,進行比較、過濾和選擇,從中選出所需要的詞語或句子。篩選的關鍵是找準與選項對應的原文。
篩選信息包括三個方面:
⑴依據試題要求,迅速準確地劃定答題的有效閱讀范圍及篩選相關信息的區間;
⑵迅速準確地根據題干的要求把準答題的切入點,把握讀解的角度;
⑶迅速準確地分清閱讀材料中相關部分的組合關系及其邏輯層次。
比較辨別,篩選出原文后,要將原文與選項進行對照,辨明正誤。
問題:老師,這閱讀理解不會該怎么辦?
愛智康馮葉老師:閱讀理解先要進行科學的文本解讀,然后進行題型的對應以及練習
理解詞語或句子的含義:
1解釋該詞語或者句子的字面義
2若有修辭,先點名修辭,說說效果,還原詞語原來的意思
3解釋深層含義。可能包括作者的情感、文章的主旨、對于事物的評價
4含義變體:句子本身簡單,其實要求答的是這樣說的原因
關鍵點:找到它們在文章中的位置,聯系上下文,聯系作者的情感或者文章
標題的含義(為什么以……為題,理解題目……的含義或內涵)
1回到全文尋找跟標題相關的內容,并歸納到答案中
2考慮是否有作者的情感態度
3考慮是否會有結=結構上的作用
標題的作用:
是否有修辭
是否能概括文章線索
是否暗示或點名文章主旨
是否流露作者情感
是否有象征作用
是否設置懸念
句、段、詩、神話作用
內容:本句(段)寫出了……
結構:用下面的十個字去套該段(話)的作用,一一排除,剩下的都是
點(點明……中心、主旨)
對(對比,拿……和……對比,以突出……的……特點)
襯(襯托,拿……襯托出……的……)
懸(懸念,給文章設置懸念,吸引讀者的閱讀興趣)
承(承接上文……)
引(引出下文……)
鋪(為下文……做鋪墊)
照(照應標題,照應開頭,照應前文)
線(線索,用……作為行文線索,貫穿全文,結構嚴謹)
伏(伏筆,為后文……埋伏筆)
情感:揭示了(表達了)作者……情感
術語:發人深省,引人深思
含蓄雋永,耐人尋味
(詩歌)增加文章文學底蘊,豐富文章內涵
(神話傳說)增加文章歷史厚重感,豐富文章內涵
人物的作用
歸納人物的特點
考慮人物與情節的關系
考慮人物與人物的關系
考慮人物與主旨的關系
注意:主要人物與次要人物的關系
環境作用
描寫環境特點(描寫出了……的……特點)
渲染氣氛(渲染了……氣氛;營造了……氛圍)
烘托人物(烘托出了……的……特點、品質;表現出……的……心理、心情)
與上下文的聯系(承接上文、引出下文、為下文做鋪墊、照應前文……對比、襯托)
深化文章的主旨
物象作用
物象本身的外在作用(物質)
物象本身的內在作用(精神)
物象對于文章的作用:結構(往往是線索),情感,主旨,藝術效果
藝術手法鑒賞
點手法(用詞、修辭手法、描寫手法以及角度、表現手法)
結合文章內容進行分析表達效果
作者情感
歸納概括題:
審題:搞清楚區間
找答案:在區間內找答案,仔細尋找題干要求的內容
寫答案:盡力用原文的話答題,或者根據原文推理
人物形象歸納題:
關注所有情節,包括細節
關注其他的人物
關注特殊的環境
注意答題要求:形象還是性格,概況還是分析
觀點、感悟題
給出觀點
論證觀點
總結
注意:看看是否需要聯系現實,盡量深入,言之有物
問題:老師,語文選擇題怎么辦啊?
愛智康馮葉老師:實用性文本
目的性與整體性
一、客觀選擇試題的解題思路
在考場短暫的時間內,要做到迅速地閱讀說明文,準確解答問題,考生就一定要在考前加強以下幾個方面的訓練。
一、分清類別讀懂文本。
拿到說明文要立即分清說明文的類別,注意各自的特點。介紹性的說明文在于讓人開闊眼界,增廣見聞;記敘性的說明文在于科學地、精確地記錄研究對象的變化;文藝性的說明文寓科學性、知識性于趣味性、娛樂性之中;闡釋性說明文旨在闡述事理、事因、物因,使人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科技說明文主要是研究自然科學科學及技術方面的文章,其內容主要是介紹科技新成果、新技術、新工藝、新見解等。
二、考試中應該三讀文本。文本就是我們要閱讀的文章本身。要做好閱讀題,就必須把文本真正讀懂,這是答題的必要前提。
(一)讀,快速瀏覽了解大意。要明確說明的對象,正確把握文章的思路,知道文章的結構,進而準確地把握住說明對象的特征。
(二)讀,根據題目細讀重點句段。細讀不再是全文泛讀,而是有針對性地讀,這樣集中讀,不僅速度快而且實用性強。題目問什么或者要求什么,就讀什么,重點閱讀相關內容。注意那些起限定作用的詞語及那些表示各種不同的判斷的副詞,以更好地體會說明文的語言。
(三)讀,這是對前兩次閱讀的深化。就是根據全文的意思和題目的要求深入品讀,考慮答題思路,確定答案。
解題思路合理
科學的思維,思維流程清晰而合理是答好題的關鍵,解答的合理思路程序是:
①通讀全文→②再讀試題→③對題讀文→④篩選信息→⑤比較辨別→⑥判定排除。
通讀全文,是為了獲得整體印象;
再讀試題,是為了弄清題目要求;
對題讀文,是為了針對問題研究。
尤其是,篩選信息。篩選,就是聯系閱讀材料,依據試題要求,進行比較、過濾和選擇,從中選出所需要的詞語或句子。篩選的關鍵是找準與選項對應的原文。
篩選信息包括三個方面:
⑴依據試題要求,迅速準確地劃定答題的有效閱讀范圍及篩選相關信息的區間;
⑵迅速準確地根據題干的要求把準答題的切入點,把握讀解的角度;
⑶迅速準確地分清閱讀材料中相關部分的組合關系及其邏輯層次。
比較辨別,篩選出原文后,要將原文與選項進行對照,辨明正誤。
對于科普文閱讀選擇題而言,比較時還要特別注意兩者的范圍大小、程度高低、數量多少、可能性與現實性等。因為這些通常是試題干擾項誤區設計的主要方面。
判定排除,排除在論述文閱讀中是十分有效的方法。了解閱讀題設置錯誤選項的方法,有助于提高解題準確性,命題者設計錯誤選項的方法主要有如下十種:
1.從信息范圍的大小上看,有范圍不清和以偏概全兩種錯誤
范圍不清
--選項對原文論述內容的范圍加以隨意的擴大或縮小。
以偏概全
--即擴大范圍,選項對原文論述內容的范圍加以隨意的擴大。
2.從信息的有無上看,有無中生有和有意缺失兩種錯誤。
無中生有
--選項中信息在原文中找不到,也不能由原文中推斷出來。
有意缺失
--原文中某些信息在選項中被命題者故意略去。
3.從因果邏輯關系上看,有強加因果和因果顛倒兩種錯誤。
強加因果
--選項把原文沒有因果關系的信息都說成是有因果關系的。
因果顛倒
--選項把原文的因錯斷為果,果錯斷為因,顛倒了兩者之前關系。
4.從信息指代內容上看,有偷換概念和指代不明兩種錯誤。
偷換概念
--選項將原文中相關信息換成一種與之不符的說法,或對個別字詞進行改動、變換等。
指代不明
--指選項中代詞的指代內容發生錯誤。
5.從信息的時態上看,有未然說成已然和已然說成未然兩種錯誤。
未然說成已然
--忽視原文中將來如此等修飾語,把原文中尚未確定或還未實現的事情說成既成事實。
已然說成未然
--忽視原文中已經如此等修飾語,把原文中既成事實說成尚未確定或還未實現的事情。
解決辦法
(一)代入法
把各選項的內容代入原文中,以此判斷正確與否,特別是題中出現的代詞、數量詞等。
(二)對照法
做題的過程中需要定位對比,以確定各選項是否與原意一致。
(三)列舉法
根據題目的要求,把文中涉及各點內容列舉出來,無關的一項即為錯。
(四)排除法
排除與題目無關或概述錯誤、片面的一項。
二、篩選整合信息的一般步驟
1. 按照題干要求確定提取信息的目標;
2. 根據確定的目標瀏覽全文,確定提取信息的區間,即范圍;
3. 在相應范圍內選出關鍵詞語或句子;
4. 依據提取的關鍵詞語或句子構建完整的判斷或陳述。
篩選整合信息的思路:
1.按圖索驥,直接摘取。 這種篩選題是最簡單的題,只要根據要求直接到材料里摘取下來即可。作答時要注意句式表述的簡潔整齊。
2. 注意邏輯,依理編排。一般來說,篩選整合信息的點往往不止一個,針對多個答題點,注意邏輯順序,將答案按照一定的原則編排列出就顯得很重要,
(1)并列式。答案按照材料表述先后篩選羅列,不分主次。
(2)總分式。根據文章結構和試題設置,有時我們需要作總分式的答案。
(3)指令式。指令式即篩選整合答題思路按照命題人設定好的回答線路作答。
3.溯源探委,深入解剖。有些篩選題試題設置比較隱晦,內涵豐富,針對這類問題,篩選時要注意采用溯源探委,深入解剖法,全面深入分析挖掘內涵信息。
4.由表及里,實虛兼備。有些需要篩選的信息中心詞富有象征意味,或者有較強的暗示性,我們答題便要注意由表及里,透過表面信息,挖掘其象征或暗示的內在信息。
5.類比推斷,合理加工。篩選整合信息試題里有一種難度大些的試題,就是含有比較推斷要求的題。遇到這類試題,我們要將文章相關信息和試題要求進行比較,合理加工所作的含推斷性質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