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心披著馬甲的“高考騙子”8種騙局要警惕
2016-08-01 11:55:46華商報
日前,家住藍田縣的劉女士接到一個電話,對方自稱是某某高校的“招生老師”,詢問劉女士家是否有高考的孩子。恰巧劉女士的孩子今年高考,于是“招生老師”向劉女士介紹了他們學校的規模和招生模式,最后還表示:即使考生分數不高,只要交些贊助費就可順利進入學校就讀。劉女士信以為真,按照這位“老師”說的,向“學校”賬戶先行打款3000元,作為保證金。之后再給這位“老師”打電話,發現對方已經關機了,劉女士這才發現被騙,急忙撥打110報警。
近日正是三本高職的錄取時期,一些不法分子又趁著這時機開始活躍起來,且騙術又有翻新,這里盤點幾種常見高考詐騙手法,提醒廣大考生及家長,一定要提高警惕,謹防上當受騙。
騙局一:混淆高等教育的不同類型
支招:遇到另行收取中介費、活動費的行為要警惕
目前除普通高等教育外,還有成人高等教育、網絡遠程教育等。騙子混淆高考招生和其他學歷教育招生區別,蒙騙希望就讀普通本科院校的考生,聲稱只要交錢,就算分數不高也可上大學,甚至上重點大學,將不夠分數線的學生騙到某些高校的網絡遠程教育班。而實際上這些教育班,注冊就能上!
目前,國內全日制高等院校本、專科生錄取嚴格,打著招生幌子的騙子往往會利用考生和家長對錄取程序的不了解,騙取考生及家長的錢財。西安交通工程學院院長助理徐煒稱,國家規定,嚴禁各單位和個人收取與錄取掛鉤的任何費用,所以遇到違反國家規定的收費行為或者另行收取中介費、活動費的行為,考生要認真考慮,謹防上當受騙。
騙局二:“高考志愿填報”APP內置手機病毒
支招:不要下載陌生APP以防上當受騙
一些打著“高考志愿填報”名號的手機應用軟件中存在病毒,可私自發送短信、屏蔽回執信息、上傳手機隱私信息。所以,考生和家長千萬不要隨便下載陌生APP,以防上當受騙。
另外,還有一些機構偽造院校網頁“釣魚”。一些不法分子偽造院校網頁,設置報名入口,騙取考生登錄填報,以此獲取考生個人信息,有的還回復“已被錄取”,進行招生詐騙。
騙局三:以軍校招收地方委培生名義詐騙
支招:此類行為純屬招生詐騙行為
軍事院校招生沒有“地方委培生”或“自費生”之說。凡有此類行為的,純屬招生詐騙行為,考生及家長切忌上當受騙。
騙局四:以“定向招生”名義行騙
支招:無“定向志愿”是不可能錄取為“定向生”的
“定向招生”指國家為培養一些艱苦地區、行業的建設人才施行降分錄取政策。如要報考定向生,在志愿填報時,考生應填報有定向招生計劃的高校志愿,無“定向志愿”是不可能錄取為“定向生”的。
騙局五:聲稱有“內部指標”
支招:陜西省招辦沒有委派任何中介機構和“代理人”
有些騙子會偽造文件、印章,設立假報名處的咨詢電話,假扮高校招生人員,謊稱手中掌握有某些高校的“內部指標”、“機動計劃”欺騙家長和考生。騙子往往要求家長先付一部分定金,其余費用等錄取通知書到手后再交。然而,當家長將定金如數交上后,就再也聯系不上所謂的“招生人員”了。
據了解,按照教育部相關規定,沒有任何人能在高校招生中享有特權。省招辦新聞發言人張軍利稱,全國高考招生全部實行網上遠程錄取,錄取系統的各環節嚴格規范,具體工作人員操作依崗位有嚴格限制和監管。陜西省招辦沒有委派任何中介機構和“代理人”。在實際錄取過程中,招生計劃的執行和調整都有嚴格的審批程序和監管機制。考生分數達到規定的分數線,且志愿合理、符合政策規定,一定會被錄取。
騙局六:寄送假錄取通知書
支招:千萬不要相信用錢買來的錄取通知書
往年,曾有考生因收到偽造的錄取通知書而上當受騙的事情發生。
因此,一旦收到錄取通知書后,考生應立即核對通知書上標注的錄取學校是否與自己填報的院校一致,并登錄當地教育主管部門指定的招生信息網、所錄取學校招辦或到縣市區招辦核查自己的錄取信息。千萬不要相信用錢買來的錄取通知書。
騙局七:設立虛假大學明目張膽騙錢
支招:登錄教育部官網,看是否為正規高校
今年6月25日,國內一家民間高考資訊服務平臺發布了《第六批中國虛假大學警示榜》,總共揭露30所虛假大學。虛假大學詐騙手法之一是設置虛假網站,批量抄襲正規高校招生簡介,盜用圖片混淆視聽,目的是詐騙錢財。我國具備高等學歷教育招生資格的2800余所高等學校都由教育部備案,在教育部官網中均可查閱具體名單,否則就不是正規的高校。各校招生計劃須由省統一公布,須統一網上錄取和集中電子注冊入學,否則就不是正規的高考錄取。
騙局八:打“時間差”邀功
支招:全部以省招辦官方公布信息為準
據了解,有一些不法分子常常會住在招生現場的附近,利用家長和考生提供的報名號或準考證,在招生錄取現場咨詢點查詢考生投檔軌跡,在正常投檔錄取之前向考生家長透露消息,借機邀功并收取錢財。
陜西省招辦還提醒考生和家長,在陜招生所有院校信息,均在陜西招生考試信息網和陜西招生考試特刊上公布,請考生和家長注意甄別。省內高校如在高考錄取中違反招生工作禁令和作虛假廣告,一經查實,取消其當年后續錄取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