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熱點問題總結
2016-07-15 15:24:08高三網文章作者:王、天昊
點地區與熱點問題
考點一世界熱點區域的判定
區域熱點主要涉及區域內發生的、在國際國內有重大影響的、或對社會經濟產生重大作用的事件。從高考復習要關注的熱點問題來看,值得關注的區域熱點主要有以下一些區域類型:
(1)地緣政治敏感區:中東、中亞、印度半島、巴爾干半島、朝鮮半島、中美與加勒比海地區等。(2)民族矛盾尖銳區:印巴矛盾、阿以爭端、車臣問題、巴爾干半島、北愛爾蘭等。
(3)自然災害多發區:地質災害如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日本地震、海嘯等)、地中海一喜馬拉雅火山地震帶、氣象災害如洪水(南亞孟加拉)、臺風和颶風(東南亞、美國、孟加拉國等)、干旱(非洲)等。
(4)生態環境破壞區:亞馬孫平原的熱帶雨林急劇減少、極地的臭氧空洞、非洲與中亞草原的土地沙漠化、海上航線的石油泄漏、核電站的核泄漏、沿海赤潮等。
(5)重要資源分布與出口區:中東石油的運輸路線、澳大利亞、巴西鐵礦石的運輸路線、中緬、中哈、中俄輸油管線的建設等。
(6)區域政治經濟軍事合作: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歐盟、亞太經合組織、北美自由貿易區、上海合作組織等。
(7)探險旅游活動區:倫敦奧運會等重大國際活動的舉辦地,自然與文化遺產分布地區,極地探險、海洋科考所到之處等。
考點二中國熱點問題和熱點地區
1.目前我國能源緊張的原因及解決措施
(1)原因:我國經濟發展速度快,能源需求量增長迅速;我國高耗能的工業發展快,加速了能源緊張;能源利用率低,浪費嚴重;能源勘探、開采跟不上國民經濟發展的需求;國際油價上漲;缺少石油儲備體系。
(2)解決措施:采取多元化進口石油戰略;建立石油儲備體系;加大石油勘探、開發力度,特別是西北、沿海等重點地區的勘探力度,提高能源產量;加快西電東送、西氣東輸、川氣東輸等工程建設;穩妥發展核電(我國已在常規能源資源少、人口稠密、工農業發達且能源需求量大的東部沿海地區,建設了大亞灣、嶺澳、秦山、田灣和陽江等核電站。);因地制宜發展太陽能、沼氣、水能、風能、海洋能等新能源;加大技術革新,提高能源利用率;加強宣傳,提高公民的節能意識;實現產業升級,適當限制耗能大的工業發展。
2.中國熱點地區
(1)長株潭經濟區
包括長沙、株洲、湘潭三個大城市。有高速公鐵路和水運聯通,經濟聯系緊密,產業各具優勢。是湖南經濟最發達的地區,向有“金三角”之譽。其優勢:區位優勢明顯;產業基礎好;承接東部產業轉移,具有后發優勢。但發展速度不快,實力不強;產業結構不優,關聯不緊;體制機構不活,創新不夠。今后發展對策:突出優化結構;突出改革創新;加強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突出互利共贏。
(2)成渝經濟區
以成都、重慶為中心,區內自然資源豐富,水資源、礦產資源、森林資源、天然氣均占全國前列;勞動力資源豐富;農業條件好,是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工業和交通基礎較好。
存在問題:合作面窄,規模小,層次低;產業發展技術水平低,專業化服務不足,品牌建設滯后;中心城市少,經濟輻射和影響力小。發展對策:加強互補合作;突出區域優勢特色,促進產業集群升級,實施品牌戰略;積極發展重點城市,帶動城市群的發展。
(3)西三角經濟區
把西安與重慶市和成都市聯合,組成一個對中國西部發展具有戰略意義的三角型經濟特區。優勢條件:承東啟西的區位優勢;西部大開發的前沿陣地;煤、鐵、天然氣資源豐富;水陸交通便利;人口眾多,勞動力資源豐富。存在問題:基礎建設薄弱,物流發展滯后;區域經濟不平衡,產業結構不合理;意識僵化,思想保守。發展對策:完善基礎設施建設,保證物流暢通;加強產業規劃,對外錯位發展,對內互補發展,形成內部合力;發展大中城市,增強輻射功能,培養城市群競爭優勢;更新觀念,突破思維定勢。
(4)環渤海經濟區
①天津濱海新區:依托京津冀、服務環渤海、輻射“三北”、面向東北亞,努力建設成為我國北方對外開放的門戶、高水平的現代制造業和研發轉化基地、北方國際航運中心和國際物流中心,逐步成為經濟繁榮、社會和諧、環境優美的宜居生態型新城區。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