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眼看待CAAS網申系統
2016-05-19 15:22:30美世留學
解讀CAAS新系統
2016年4月,美國諸多高校宣布即將啟用全新的“CAAS”系統作為下一代的大學申請系統。千呼萬喚始出來的“CAAS”系統在很多方面相較于40年“高齡”的Common系統做了重要的改進和升級,并有在將來一舉奪魁的意向,但是美世留學美國留學專家表示,在可預見的未來數年內老驥伏櫪的Common Application系統也不會就此退居幕后,而更可能像是SAT與ACT的共存一樣,同時發揮著余熱。
CAAS,解譯為Coalition for Access, Affordability and Success, 是由美國83所高等學府攜手創建的一個新一代的大學申請系統,也被稱為聯盟申請系統。Coalition本意即為“聯盟”,一個為了就學、可負擔、引領成功而創的大學聯盟。其實這個組織成立的很重要的一個初衷是在于“可負擔”這方面。眾所周知,申請美國大學所帶來的經濟負擔還是鴨梨山大的,不僅僅是3-5萬美金的學費,每所大學的申請費其實本身就是個不小的數字。美世留學專家介紹到,~以一所大學的申請費用$80作為標準,那么申請10-15所院校就會帶來800-1200美金的花費,而這是以往通過Common系統申請不可避免的費用。然而CAAS系統抓住這個點,通過免除申請費和更靈活的提供獎學金作為自己的一大賣點。當然不可否認的是,這個賣點主要是為了迎合美國本土的申請者,因為大部分有實力去留學的中國家庭和孩子往往不會在乎這點“小恩小惠”。其實從另一方面看,這也使得CAAS系統很難迅速的扼殺Common系統,因為申請費給學校帶來的財政收入也是十分可觀的,所以失去了這條“生財之道”的學校看待新系統的態度也是值得我們去推敲的。
強制性的前移大學申請規劃 傳統留學是否面臨危機?
美世留學專家介紹到,CAAS在創立之初就是大力宣傳對于申請者的“成長過程”的重視。相比于可能更加重視“申請前大燒一把火”形式的Common系統,CAAS強調更長時間的一個歷程。CAAS系統將會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被稱作聯盟協作平臺(Coalition Collaboration Platform),運用云儲存功能,提供一個 “Virtual College Locker”。“Locker”這個詞對于中國學生來說可能比較陌生,它指的是美國高中免費提供給學生使用的一個儲物柜。這個類似于locker的云儲存系統可以記錄從9年級(國內的初中三年級)開始學生的一切活動和成就,類似于一個“成長日記”的角色。CAAS鼓勵高中生在9年級就注冊此系統,為的就是從高中一開始就追溯學生的學習以及活動經歷,學生可以在此系統中上傳課堂作業,考試成績,活動證書等一切可能對升學有幫助的資料。這個平臺上的內容有著很好的獨有性和保密性,只有學生自己可以上傳或修改一切內容。學生同時也有權決定哪些東西可以提交給招生官。第二個部分才是真正的申請系統,目前這部分的系統尚未啟用,預計要到2016年暑假才會正式開放。
這一審查學生重點的轉移或將重新定位我們目前所定義的“留學規劃”。因為新系統突出看重學生在整個高中的表現,而不是我們熟悉的那套申請前1-2年開始刷托福、SAT分數,填補實踐活動經歷、獲獎內容等“沖刺”性質的留學規劃準備。如何應對新系統帶來的新挑戰,是擺在“留學”兩個字面前迫在眉睫的危機。美世留學專家認為,無論是對于學生還是留學顧問,都必須重新面對CAAS系統,而改變之前所遵從的一切套路,盡早規劃現在不能僅僅是紙上談兵,而是需要確鑿落實的“新科鐵律”。
新系統文書命題 腦洞大開的時代來臨
CAAS已經“偷摸兒”公布了2016-2017學年大學申請的文書題目,可以看出新系統的文書題目篇幅遠小于Common的essay題目。除了形式上的差別,兩套文書的“腦洞程度”也有很大的不同,CAAS響應哈佛教育學院提出的招生改革建議,更加重點突出學生的品性、貢獻。相比于Common文書通過故事彰顯個性的形式,CAAS的題目則更加直白和直接。
美世留學專家表示,最后需要提到的一件事就是CAAS系統文書的篇幅問題。Common文書的標準是250-650字,但是新系統并沒有明確提出一個標準。也許之后CAAS聯盟會補充頒布一個字數要求,但是目前看來沒有標準其實也就是一種標準。可使用的篇幅的不受限制帶來的是文書中的更大發揮空間,結合Locker系統對學生長期背景的考察,使得CAAS系統在審查新一代申請者時能夠更加全面,更加徹底。標準化考試成績的地位也會進一步的削弱,而且之前的留學規劃所奉行的“臨門一腳”政策能起到的作用也會受到重大影響。所以對于申請2017-2018學年的學生來說,如何在高二之前積累起足夠出彩的成績和經歷是新的CAAS系統帶來的最大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