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九成受訪藝考生為考學臨時起“藝” 對未來充滿迷茫(圖)
2016-02-25 10:31:23舜網-濟南日報
2016年山東藝考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當被問起為什么學藝時,很多考生的臉上都浮現出迷茫,不僅是對當下,更對未來不知所措。然而當初通過藝考考入大學的那些幸運兒,畢業后都去哪兒了?他們是否還在繼續秉持著自己的藝術夢想?
近九成受訪學生只把藝考當考學捷徑
還有不到一周,山東2016年藝考就將落幕了。藝考期間,記者先后隨機調查了30名來濟趕考的藝術生,發現其中只有5名學生是學藝超過2年的,并且打算以后從事與藝術有關的工作。而其余25人均是臨時起“藝”的考生,學藝時間基本在一年以內。
來自煙臺的考生小李報考的是舞蹈專業,而他學習舞蹈的時間前前后后加起來才不到4個月。“我文化課有點弱,上高三后才決定走藝考這條路。”小李說,他之所以選擇舞蹈,一方面是因為個人比較喜歡,另一方面感覺男生學舞蹈的少,通過率會高。因為不是童子功,小李剛突擊學舞蹈時吃了不少苦,“剛開始身體不柔軟,壓腿、劈叉時疼得都哭。”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學音樂是很難速成的,沒有個三年五載就想出成績,要么是天資聰穎,要么就是空想。而來自聊城的古箏女孩小張卻很坦率地告訴記者,她只學習了一年古箏,為了速成,在過去的一年,她經常到濟南培訓,所以對于濟南這座城市她是熟悉的,而對于未來要走的人生路卻很迷茫。“上專科又不甘心,還不如賭一賭。”今年藝考,小張報了10所學校,希望能利用這把古箏贏得大學的入場券。
同樣來自聊城的藝考生小徐在藝考這條路上走得并不順利,因為文化課差,高二下學期暑假,他開始學美術,半年光培訓費就花了2萬多。而在更注重基礎考察的美術統考中,他卻發揮失常了,沒有拿到統考合格證,這就意味著,接下來的藝考路他便不能以美術生的身份繼續“闖關”。無奈之下,他在藝考開始前的一個月,轉學了攝影,因為很多學校攝影專業不要求統考成績,他把這次選擇形容為“曲線救國”,更有點破釜沉舟的意味,這次培訓費又花了1萬元,藝考報了8所學校。“只要能考上大學就好。”對于未來要學的專業,小徐并未想好,他的觀念是走一步看一步。
曾為藝術去流浪無奈現實很骨感
與動輒上萬的藝考火爆人數相比,畢業后真正愿意、并且能夠從事藝術行業的學子,可謂九牛一毛。
最近幾日,小亮走在濟南街頭,總感到一絲落寞,看著那些背著設備趕考的藝術生,突然想起了10年前的自己,那時心中也裝著一個美好的藝術夢想,一門心思地投入到藝考大戰中。很幸運,他順利通過了專業考試,文化課也考得很理想,當年被濟南某高校油畫專業錄取,大學四年,他每天都在夢想成為一名畫家,并一直為這個夢想努力著。畢業那年,當其他同學都在忙著找工作時,他選擇背起畫夾去流浪。而終究夢想抵不過現實,半年后,他花光了自己在大學時攢下的所有積蓄,卻沒有賣出一幅作品。為了生計,小亮重回濟南。在朋友的幫助下,他在濟南郊區一家藝考培訓機構當了一名美術老師,這個他曾經不屑一顧的職業。
“沒辦法,當溫飽都不能解決的時候,夢想是一文不值的。”小亮說,他現在的時間基本都被藝考培訓填滿了,不是在上課,就是在招生,很少有時間拾起畫筆,靜下心來畫一幅畫,物質充足了,夢想卻空了。為了提高美術統考過關率,他研究每年統考的出題方向,摸索規律,從構圖、到色彩搭配,一項項地對學生進行灌輸。小亮開玩笑地說,在這里談不上藝術,他所在的培訓班更像一條生產線,生產出一個個畫風極為類似的藝術生,這么多年,他很少能發現一顆真正熱愛藝術的好苗子。
“據我了解,目前我同學中,幾乎找不到一個還堅持從事純藝術工作的,多數在做藝考培訓,還有一部分已經轉行。”小亮說,畢業那么多年,再也找不到當年為了藝術而說走就走的沖動了。
76名藝術生畢業一年過半轉行
藝考因門檻低、錄取率高,被很多考生看成是上大學的捷徑,很多平時文化課成績并不理想的學生因為選擇藝術而升入一所自己較為滿意的大學。但擺在考生面前的一個尷尬卻是,走藝考這條路,上大學容易就業卻不一定順利。事實上,小亮的經歷并非個例,每年都會有很多藝術畢業生走上了與自己當初學藝目的背道相馳的路。而大多數學生是在畢業時才看清。
記者曾隨機調查過76名2012屆藝術畢業生畢業一年后的就業情況,其中播音主持專業33人,僅有3人從事與該專業完全契合的工作,從事與該專業相關工作的有11人,剩下的19人從事的是與該專業完全不相干的工作;廣播電視編導專業35人,僅有11人進入電視臺從事相關工作,而剩下的24人所從事的工作與所學專業完全不相關;文管專業7人,無一人從事文管相關工作,其中有6人待業,1人從事市場營銷工作。
一位學國畫的2014屆藝術畢業生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講述,與他同級同專業的學生當年有37人,而在畢業一年后,除了他和另外一名同學還在堅持畫畫外,其他同學都已轉行。
曾有調查機構發布藝術教育行業分析,從2002年至2013年間,全國設置藝術類專業的高校從597所增加到1679所,藝術類考生人數從3.2萬增加到近100萬,10年藝考生翻30倍,70%的藝考生畢業即失業,為生計被迫轉行,從事了與藝術幾乎毫不相干的工作。
越來越多的藝術生畢業去創業
山東工藝美術學院日前公布了該校2015年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從就業單位的對口情況來看,“完全對口”的比例為22.70%;“基本對口”的比例為61.74%;“不對口”的比例為15.56%。而從學生的就業單位上看,與其他普通院校更傾向于國企或事業單位不同,該校學生國企就業的占比僅為8.87%,機關事業單位就業的比率僅為6.68%,絕大部分畢業生選擇了進入私企公司或成為自由職業者。
根據部分藝術類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與普通高校不同,藝術類院校畢業生中,“自由職業”成為他們畢業后就業的一個重要選擇。例如,北京電影學院2015屆681名畢業生中,335人為自由職業,占畢業生總人數的49.1%;中央美術學院1103名2015屆畢業生中,574人為自由職業,占畢業生總人數的52%。作為全國“八大美院”之一的魯迅美術學院,2015屆2023名畢業生中,1484人為自由職業,占畢業生總人數的73.3%。(來源:舜網-濟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