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學院美術與設計類專業2016年招生簡章
2016-02-18 15:07:38百色學院
學校簡介
百色學院是2006年教育部批準成立的、實行“區市共建、以市為主”辦學體制的普通本科高校。其歷史可追溯到1938年成立的廣西省立田西師范學校,歷經百色師范學校、百色師專、百色地區師范學校、右江民族師專等階段。77年來,學校堅持在“老、少、邊、山、窮、庫”地區辦學,凝練了“團結合作、艱苦奮斗、克難攻堅、磨礪成才”的“石磨精神”,走出一條艱苦創業的發展之路;秉承“志遠行敏、德高業精”校訓,為社會輸送了近10萬名“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四得”專門人才,有力促進了區域經濟社會及教育事業的發展,為邊疆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國防鞏固作出巨大貢獻。
學校升本以來,堅持以“弘揚傳統、團結務實、奉獻拼搏、爭先創新”的百色精神辦學育人,科學謀劃,艱苦創業,經過“明晰思路、尋求合作、創新模式”等探索改革階段,實現了從專科教育為主向本科教育為主、從師范教育為主向產業服務型教育為主的“兩個轉型”,辦學水平顯著提升,成為廣西首批4個整體轉型發展試點高校之一。
學校占地面積1873.59畝,分東合、澄碧兩個校區,另有百色市政府在百東新區預留用地1840畝。有建筑面積34.42萬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1.0469億元;校內實驗(實訓)室191個,校外實踐教學基地90多個,館藏圖書88萬冊(電子圖書190多萬冊)。學校在職教職工915人,其中專任教師638人,具有高級職稱教師206人,碩士生導師15人,“雙師型”教師122人。有19個二級學院,39個本科專業、36個專科(高職)專業,涵蓋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理學、工學、農學、管理學、藝術學等9大學科門類,形成以人文社會類學科專業集群為基礎,產業服務類學科專業集群為主導,多學科專業協同發展的學科專業結構。學校面向全國20多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招生,各類學生17687人,其中普通高等教育學生15239人(本科生10746人、專科生3478人、預科生1015人),繼續教育學生2448人;招收來自泰國、老撾、柬埔寨和巴基斯坦等國家的留學生78人。
現有自治區級優勢特色專業群3個,自治區級優勢特色專業7個,自治區級精品課程6門,自治區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建設項目1個,自治區級教學團隊6個,廣西高校區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2個,廣西創新人才培養基地3個,是廣西教師教育重點培育基地。2008年以來,共獲得自治區級教學成果獎9項。
2009年以來,共有2784人次學生獲得1879項自治區級及以上學科競賽獎,其中177人次學生獲得95項國家級獎;2名學生獲得“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稱號、3人次學生獲得此項提名獎,290多名學生被評為自治區優秀畢業生、三好學生和優秀學生干部,23個班級被授予自治區先進班集體。近年來,畢業生就業率均在93%以上,學校連續四年榮獲“廣西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稱號,學校大學創業園入選“廣西普通高校首批大學生創業示范基地”名單。
升本以來,學校秉承學科專業一體、教學科研互動理念,學科建設和科學研究有力地支撐和促進了教學改革和人才培養。現有自治區級重點學科5個,廣西高校重點實驗室、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廣西教育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校地校企共建科技創新平臺8個,被確定為廣西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研究基地。2013年,學校被自治區教育廳確定為碩士專業學位立項建設單位。2007年以來,共獲得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6個(居廣西同類高校前列),省部級科研項目43項,科研總經費2000多萬元;全校教師共發表學術論文3000多篇,其中被SCI、EI收錄80多篇,全國中文核心期刊發表700多篇;出版專著、編著和教材50多部;共獲得自治區級二等獎、三等獎等各級科研成果獎130多項,其中省部級19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14項,優秀獎1項,譯著《布洛陀史詩》(壯漢英對照)獲中國文聯評選的第十一屆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
學校針對缺乏區位優勢的不利條件,注重校際合作、校企合作、國際合作。近年來,先后與華南師范大學、廣州大學、廣西民族大學、桂林理工大學、中山大學簽訂了對口幫扶協議;與百色市各個縣(區)政府及80多個區內外企事業及其他單位簽訂人才培養合作協議,其中與廣州市勞動力市場服務中心簽訂了應用型人才培養輸送與合作協議;與美國2所大學、越南2所大學、泰國6所大學及4個府、馬來西亞1所大學、俄羅斯1所大學等簽訂合作辦學協議,其中馬來西亞英迪國際大學、澳大利亞臥龍崗大學、英國赫特福德大學、美國諾思伍德大學承認我校對應專業的學分;選派113名學生到上述國家簽約高校學習,選派302名學生到泰國甲米府、春蓬府等地中小學進行由當地政府給付薪酬的漢語教學實習;泰國如諾大學等多所高校先后派出師生到我校開展教學和學習活動;成立了中國百色學院——泰國甲米府“漢語語言文化中心”;受老撾政府委托,培養老撾留學生的“千人計劃”已經實施;先后組團參加5屆東盟廣西國際教育展,到美國、越南、泰國、馬來西亞、法國、德國等國家高校進行教育代表團的考察交流。
2015年,我校與中科招商集團合作設立的百色學院中科創業學院,設立總規模為5億元人民幣的“中科百色創新創業投資基金”,扶持百色學院師生創業。首批大學生創業投資孵化項目遴選有4個項目各獲100萬元投資,有20個項目各獲1萬元以上投資。以創業學院為核心,圍繞產業和資本,建立高校“硅谷”,加強產學研創一體的人才培養模式,使之成為連接學校和產業的開放式平臺,在廣西尚屬首次。
近年來,學校先后獲得“全國教育改革創新優秀獎”、“全國紅色經典藝術教育示范基地”、“國家級語言文字規范化示范學校”、“全國中華經典誦讀試點單位”、“全國大中專學生志愿者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先進單位”、“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單位”、“全國第一批國家級創建節約型公共機構示范單位”、“廣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進單位”、“自治區和諧學校”、“廣西華文教育基地”、“廣西高校安全文明校園”、“廣西綠色大學”、“廣西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單位”、“全國無償獻血促進獎單位獎”等稱號。
隨著北部灣經濟區、桂西資源富集區和西江經濟帶、左右江革命老區振興規劃等國家發展戰略的實施,學校增強服務百色及廣西經濟社會發展、培養高層次應用技術人才的使命意識,提出了適應國家和地方發展要求又符合學校自身實際的辦學總體定位:植根百色,服務廣西,面向全國,對接東盟,以百色精神辦學育人,建設特色鮮明、多學科協同發展的區域高水平應用技術大學。作為鄧小平同志戰斗工作過的“紅色福地”,百色將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百色學院的明天也一定會更加美好。
美術與設計學院簡介
美術與設計學院坐落于學校新校區——澄碧校區,距國家4A級風景區澄碧湖約2公里,環境優雅,設施齊全,學生宿舍均配有空調。美術與設計學院前身為藝術系,成立于2002年,是一個年輕充滿朝氣和活力的二級學院。目前設有視覺傳達設計、環境設計、產品設計、服裝與服飾設計4個本科專業,面向全國招生。現有全日制在校生600多人。培養的畢業生專業理論基礎扎實、專業技能熟練,受到用人單位的好評,平均就業率達到96%以上。
美術與設計學院教學團隊是一支“教研結合”的能師型教學團隊,現有專職教師20人,并長期外聘具有良好設計專業意識、技術熟練、市場開拓能力強的教師6人。近年來,美術與設計學院教師在科研與創作上取得較大的成績。其中,主持省部級科研教改課題11項、校級課題近15項;專業論文50篇、美術與設計作品40余篇分別刊登在《美術》《美術觀察》《美術大觀》等省級、國家級核心期刊;有10多幅師生作品參加國內省級、國家級展覽并獲獎。同時還出版有美術教材《廣西少數民族工藝概論》、《百色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教師作品集》。
美術與設計學院非常重視實踐教學,目前已建立校外教學實踐基地5個,使學生的藝術創作能力得到了很大鍛煉和提高。引導學生積極參加國際國內各類學科競賽,取得了驕人的成績。經統計,先后獲得180多項學科競賽獎項。多名學生在海外、全國、省級各類大賽中嶄露頭角,學生們的作品參加了全球華人“金犢獎”、“全國大學生廣告設計大賽”、南京青奧會設計大賽、大學生藝術展演、中國——東盟藝術教育成果展等賽事,有多件作品獲得金、銀、銅大獎及優秀獎。此外,還有多名學生在校期間的作品入選了《全國高校美術設計大獎賽師生作品集》。
美術與設計學院教學設備齊全,有專業基礎畫室、書畫創作室、數碼藝術設計實驗室、數碼影像實驗室、作品展覽室20多間和各種石膏像200多件。目前固定資產達600多萬元。為教學形式現代化、提高教學質量和開闊學生的視野提供了保障。近年來,美術與設計學院依托民族民間工藝美術在辦學特色方面取得了較好的成績,不斷提升了社會影響力,并接收有來自美國的留學生。
由于辦學定位明確、辦學思路清晰、辦學態度嚴謹、辦學特色明顯,美術與設計學院在辦學的12年中,取得了不菲的成績。其中,產品設計專業獲得自治區優勢特色專業建設項目100萬建設資金支持。學院12年間共培養畢業生1000多人,學生一次性就業率在96%以上,其中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畢業生一次就業率更是達到100%,得到了學校的嘉獎。畢業生遍布全國各地,從事的工作涵蓋了教育、設計、文化研究、文化管理、行政、金融、服務等行業,部分畢業生已成為單位骨干或當地的經濟能人,多人考上了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