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留學,哪些就醫常識必須要了解?
2016-01-26 15:46:58中國津橋留學
誰人都會生病,這是常人都會發生的事,而出國留學的同學們由于水土不服或者一些原因,更是容易生病。所以到澳洲留學的同學們該多了解一些就醫常識,那么同學們對于澳洲生病就醫手冊您了解多少呢?
說到澳洲的醫療制度,我不禁要為國內的效率拍拍手,說真的,去看過澳洲醫生的應該都有這樣的感覺。不過,入境隨俗,既然我們來了這里,批評也無濟于事,最重要的是要了解他們的制度,進而知道生病的時候要如何處理比較好:
首先,大家要了解的是澳洲的醫療機構分3大類
一是Surgery, 就是英文的Clinic(診所)
一是Medical Centre
一是Hospital
Surgery就是所謂的GP(General Practitioner) ——家庭醫生,也是一般的私人診所的全科醫生。一般來說你要有一位醫生是你的家庭醫生,他了解你的身體狀況,像感冒、發燒這類的小病去看家庭醫生就可以。如果他的設備有限, 或是你的狀況特殊, 他會寫一封介紹信介紹你去hospital,或是specialist(專科醫生, 一般副設在medical centre 里面) 看病,簡單的說surgery就像國內醫院的門診或者小診所,你只要找對了一家有經驗和信用良好的,其實一般的疾病,甚至產檢、外傷她們都可以處理。還有一點要注意GP有所謂的bulk billing,就是你只要有 Medicare就完全免費(除非是政府不給付的如疫苗等等),若不是bulk billing.比如留學生Medibank,你都要先付全額,再去Medicare Centre拿回85%.
GP的缺點是不是24小時全年無休,質量良莠不齊,不過聽說找Bulk Billing的醫生比較有保障一來免費,二來他有辦法跟政府要錢,而不用你去結賬,表示他有一定的信譽。
Medical Centre 他就像私立綜合醫院,雖然是私立的,但是因為集中了多位專科醫生, 所以儀器設備及專長各方面都會比較豐富。因為是私立的,所以也是會先收費用,很少有bulk billing的centre,當然就有各種科別的醫生,所以如果你覺得你的病況有一點復雜的話,建議你可以去medical centre看,但是要先告訴你,那是很貴的,即使退費后還是讓人心疼不已,尤其若動用到儀器的話就更貴,留學澳洲的同學們要知道這點。
接下來是可以完全免費一票看到底的Hospital,但也是讓你恨得牙癢癢的hospital. 跟國內不同的是一般的hospital 沒有所謂的 "門診",也就是,你要見到醫生,一定要經過急診室(Emergency)的過濾才行。急診室擔任過濾的那個護士叫Triage nurse,說是過濾,其實我覺得他的工作是在說教。你在掛號了之后先在waiting room等triage nurse叫你進去triage room后,他會問你的癥狀及一些病史, 然后再請你回去waiting room等,她們會將病人分等級,也就是依照癥狀的急迫程度歸類,而在墻的背后才是真的急診室,等你被叫到急診室后,才可以見到醫生,也才會有處置。
病人一般會被分為5個等級,如果你是1-2級,那是無庸置疑的,你一定是被救護車禍式病床推進來的,但是如果你是4級,你就要等3級的病人看完才能輪的到你,所以絕對不是先來先看,你要有心理準備,兩三個小時是跑不掉的。
一般來說我所聽到的亞洲人癥狀多為發燒、肚子痛、牙痛等等,你一定聽過她們只給你吃Panadol的話,那的確是真的,因為在西方的醫療觀念里,你若發燒或肚子痛,就要先吃Panadol,先觧痛止熱,若因為這樣癥狀消除,那就好了沒事了,但是若再藥效退了之后或是根本無法解除癥狀的話, 表示有特殊狀況,再去看醫生。 因此如果你不自己處置就匆匆跑去掛急診的話,那后果一般來說就是哭等3個小時,得到Panadol兩顆。
沒有人希望在急診室等3個小時之后有這樣的后果,所以請自己先想辦法觧熱止痛,若真的控制不住,先找你的家庭醫生,若逢假日再去hospital 或medical centre.
由上可以看出,雖說有病就醫是常識,但是在在澳洲的就醫好像并沒有國內來的方便,所以去澳洲留學的同學們可以自己多掌握一些就醫常識,多備一些常規的藥品,總是可以救急的。
推薦閱讀:
2016高考資訊 | 2016藝考 | 2016自主招生 | 2016中國大學排行榜 | 最美校花盤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