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學工科試驗班錄取高考成績占六成
2015-08-21 09:51:00人民日報
上海交大工科試驗班試行綜合評價錄取改革
高考成績占六成素質測試嚴把關
高考分數不再是決定學生錄取的惟一分數線。2015年,上海交通大學率先在工科試驗班招生中使用學業水平測試成績,探索基于統一高考、高中學業水平測試、學生綜合素質測試成績的綜合評價錄取改革。其中,統一高考成績占60%,高中學業水平測試成績占10%,學校主導的綜合素質測試成績占30%。
面向全國13個省份,計劃招生約300人,不影響學生一批次錄取
7月4、5日,近百名上海考生在上海交大閔行校區參加綜合素質測試,受到廣泛關注。據了解,這些考生是從近千名報名學生中篩選出來的。測試中,每位考生都需要和3位面試專家進行交流,每次交流時間約為10分鐘。
一名來自上海中學的考生參加完測試后表示,面試過程一點都不緊張,老師們沒問什么高深問題,聊的都是與她自身發展和興趣愛好相關的話題。她說,相對于傳統的“分數線一刀切”,自己更喜歡這種能全面呈現自己綜合能力的新模式。
事實上,上海地區的綜合素質測試已是今年上海交大在各個試點省市測試的最后一場。據了解,此次改革是在上海、山西、遼寧、江蘇、浙江、福建、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廣東、重慶、四川等全國13個省(市)實施基于試點學院改革的工科試驗班類招生,旨在探索適合我國國情的工科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在這些試點省市,上海交大投入了相當計劃數用于工科試驗班的這一招生制度改革,招生計劃約300人。考生自愿提出申請并進行志愿填報,學校根據考生的高考投檔成績,按照招生計劃人數的2倍左右確定參加綜合素質測試的考生人選。工科試驗班招生試點為提前批次,不影響學生的一批次錄取。
以綜合評價代替單一按高考成績從高到低排隊、高分者先得的錄取慣例,并非上海交大首創,此前已有廣東、浙江等部分省市及諸多高校試行數年。但這種錄取方式一直局限在局部地區、少數高校的自主選拔預錄取名額之內。而上海交大此番推出的綜合評價體系,則面向試點省市的所有參加高考的學子。
“打破‘唯分數論’,接軌世界一流大學的錄取模式,是向著深化招生制度改革邁出的重要一步。”交大招生辦公室常務副主任鄭益慧說。
高中學業水平測試成績計入綜合評價,綜合素質測試監督程序嚴格
招生的綜合評價,為考生的高考成績、綜合素質測試成績和高中學業水平測試成績“三位一體”,按6∶3∶1的不同權重組成。
推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是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的重要一步。《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已明確提出,“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于統一高考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的綜合評價多元錄取機制”。
以上海的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為例,學生必須在3年的時間里參加語文、數學、外語、思想政治等10門考試,從2015年起,這個成績將可以決定學生能否參加高校的自主招生。“學業水平測試是全面評價考生各學科知識結構和學習能力的重要參考。”鄭益慧表示。
上海交大的招生綜合評價中,學校綜合素質測評占了30%。如何用好這30%的學校自由選拔權,保證招生公平公正?鄭益慧表示,這次設定了嚴格的監督程序:學校招生監察小組全程監督;測試評審團由多學科多領域的上百名資深專家組成,由監察處抽簽隨機分配到各省市;考生和專家在測試現場進行雙盲抽簽,考生的面試順序也在現場抽簽產生;測試區域手機信號屏蔽,專家和考生都不允許攜帶手機。
另一所高校的招辦負責人認為,上海交大的嘗試,是為未來將自主招生推遲到高考后所做的一種準備,后者是國內近兩年來呼聲甚高、一些高校躍躍欲試的一種招生制度改革路徑。不少高校的相關負責人希望,能在統一高考劃定的生源范圍內,按自己學校的學科定位、文化理念等要求,自主選拔所需要的人才。
在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看來,上海交大的這一招生方案目前只在上海等地采用了學業水平考試成績,自主空間有限。學生必須將所選高校列為提前批的第一志愿,集中投檔、錄取,這種探索只是多了一個錄取的前置環節。他期待,未來高考改革能夠實現招考分離,取消統一填寫志愿、集中錄取環節,在統一高考劃定一定分數段的基礎上,由學生提出申請,實現高校與學生的雙向選擇。他坦言,如果給予高校和學生完全的自主招生和選擇權,社會可能要承受因誠信缺失和權力濫用而帶來的壓力與陣痛,但這一步必須邁出去,否則,招生制度改革就只能在原地打轉,難言突破。